第23回 侯蒙獻策指陳地理 田公見子喜遇親人

第23回 侯蒙獻策指陳地理 田公見子喜遇親人

上回說到侯蒙與袁聲萬、唐振聲三人由太平濱乘船進文登縣口,從內河直抵德州,棄船上岸。僱車裝載箱籠各物,在路行程走了五日,那日已到鄧莊。到了門口,袁、唐先下車進莊,當有莊丁接著,一面通報鄧翁,一面將車上東西卸了下來,往二歐所住客廳旁邊廂房內搬。不多時搬完。那時鄧翁早出來問信,歐遂領侯蒙叩見鄧翁。老翁看看侯蒙年紀五十多歲,面貌厚實,直是一個可靠之人。鄧翁由不得誇獎了他幾句,對二歐道:「 難得這侯兄替你們看守船上東西,如今全給你運來了,萬一要遇著壞種,只怕他早已跑得遠遠的,去享受你這份傢俬了,難道你還能夠奈何他嗎?」二歐道:「我這侯兄弟一向做事誠實,心地又好,所以才托他看守船隻;要是別人,我們也不敢托他了。」鄧翁點頭,隨吩咐備酒飯與三位接風。

說話間,褚一官也出來了,又是一番見禮。歐鶴問褚一官道:「大人現在可用過飯否?請老弟台去請示,何時有暇好著侯蒙參見。」褚一官道:「且不用忙,你先去檢點搬來的傢俬,看有無短少。也該問問他帶來多少人,也替他們尋個住處。」二歐道:「不錯。」忙去問侯蒙帶來多少人,侯蒙道:「太平濱船上共有百餘人,我臨動身時把話對他們說明,願去者跟隨,不願去者各國回裡,做個安分良民,不可再失身為綠林朋友。那時有六七十人願歸鄉,我於是斗膽每人給他十兩銀,作為耕種之本。還有五十餘人,都不願去,口稱無鄉里可歸,情願終身跟隨兩位寨主,永不離開,寨主怎樣,我等聽從,決不反悔。我聽他們這話說的有理,因此把他們都帶了來了。如今就請褚一爺替我們暫尋一個住處,再作道理。」褚一官道:「不要緊,你叫他們先叫為首之人來兩個,等我去引他看看,可以住得下這些人麼。」侯蒙忙去叫了兩個年長之人來見褚一官。行禮已畢,褚一官遂領著二人進了倉間,一看有護倉閒房二十餘間,乾淨高大,都是木板為牆,風雨不透。那二人看了,說道:「足夠住了。」褚一官遂命他們搬進來住宿,但是火燭須要小心。二人答應「知道」,遂出去把那些人領到護倉房中居住。眾人有了安身之處。不提。

再說二歐與碧氏母女六人檢點東西,侯蒙把清單呈上。碧氏道:「箱子內的東西一樣也不少,如鋁錫器皿這些東西很可以不必帶來,真虧了你們,都給我帶來了。」於是母女四人把各物收好,從箱子內尋出些針線綢緞之類,分做四分。水仙又去尋出一錠金錠,幾樣玉器,用紅綢包好,告訴碧氏道:「這幾樣送鄧家小公子的。」碧氏點頭道:「倒是你想得到。那安大人處,舅老太太、姨太太兩處,送這幾樣裁料使得麼?」二女子看了又看,替配了些針線,每處兩分,打算著自己送去。不表內裡送禮,再說安公子聽說侯蒙到來,急欲要見,忙出來傳話,令歐家弟兄帶領侯蒙進見。褚一官傳話,二歐遂同侯蒙與褚一官進入內堂。安公子一見,先站起來。止見侯蒙上前跪下,連連叩頭,口稱:「大人在上,小人侯蒙參見。」安公子吩咐起來,一旁賜坐。侯蒙不敢。公子道:「有話長談,無有久立之理,侯兄倒不必太拘。」說罷,忙讓褚一官與二歐一齊坐下。侯蒙又告罪,才在下面歸坐。安公子先問他道路奔走了幾日,帶來多少人。侯蒙乘便回稟道:「船上舊有百餘人,小人臨行遣散有家鄉可歸者七十餘人,下剩五十餘人,實在無家可歸,情願跟隨小人等伺侯大人,做個小卒,軍營中投效,願當頭陣,殺賊立功。目下這些人住在此間,究覺不便,求大人派一位將爺將他們送至天目山營中,作為新募兵卒,暫給口糧。日後收入隊伍,免他們散去為非。此系實情,務求大人恩准。」 

欽差聞言甚喜,說道:「侯兄此舉可謂兩全,既救了他,又助了兵力。我即刻寫書遣人帶他們赴營,你不必同去,等我假滿赴營時,一同前往。我聞聽袁、唐等說你曾到過天目山,你可還記得那山中地勢,從何路挖地道較近而易,你細細說來,好作攻山之計。」 侯蒙道:「 小人當年曾在天目山中挖過煤,挖了好幾處。內有一處地名中眼洞,在山之背向。其洞甚深,均有數里;寬處有數丈寬,狹處也可容兩人走。若從山背後暗暗挖地道,只要挖通了牛眼洞,那就可以伏兵一二千人,出其不意,從洞中殺出,立刻破山。挖地道須用數百人換替挖。他那山背後山勢不甚險,就是荊棘太多,無一處不是枯樹亂石。若用火焚燒,則恐賊人知覺防備,不能挖地道,除非暗中將荊棘斬伐大半,露出路徑,然後在下二里內紮營,從營中挖起,挖至山中,至遠二十餘里。以五百人挖,大約三月功夫,可得八九。既不露聲色,使彼不防,又不空費氣力,大家輪替,不至太勞。似此就是小人拙見,請大人高裁。」安公子聞言大喜,說:「你這一番議論深合兵法,斬伐荊棘不易,好利器軍中盡有,這也不難。」侯蒙道:「尋常刀斧哪裡砍得動那山中的荊棘?非有寶刀才能濟事。」安公子道:「寶刀卻倒有一把,現在京師,著我寫信去取何如?」 

那時褚一官接著說道:「那鐵頭陀羊角嶺寺中搜出來的那兩把戒刀,不是說是寶刀?現在何處?何不先取出來試試!若真能砍動荊棘,那就妙了。」安公子道:「幸虧你提醒,此刀我帶回省中,交珍姑娘收藏,快進去問問,如在手邊,即取出來。」褚一官忙進去了一會,拿了那兩把戒刀出來,交與安公子。公子解開刀套,抽了出來,果是寶刀。但見寒光直射,冷氣逼人,其白如銀。褚、歐、侯四人一同觀看,稱讚道:「真是削鐵如泥之刀!有了這刀,大事成矣。」安公子道:「我今夜就寫信,明早派侯兄與蔣、許、齊三人,帶著寶刀與那五十餘名小卒,往天目山營中,看準地勢,先到山背後暗暗砍伐荊棘,挑選會挖地道之兵扎一營盤,暗暗挖起地道來。山下那三面仍舊把守,第一不可走漏消息,第二不可性急,須聽顧師爺調度。我這裡日內要專人去取內人那口倭刀,做個備而不用防身之物。倘或砍伐荊棘兩刀不敷用,再用倭刀也可。我等稍停一半月,也就赴營。至於那五十餘名小卒,我信上寫明令田總兵給他口糧,有馬步兵丁缺額,即將他等補入。此不過暫時之計。若等到我到營中之時,還要添兵攻山,不在乎多這五十餘人。再顧師爺是最有本領之人,又會奇門推算,你等要挖地道,可先請他推算方向,千萬不可大意,恐怕送了兒郎性命。」侯蒙聽一句,答應一句。

安公子吩咐已畢,命侯蒙出外面去歇息。這裡九公已出來問話,安公子將侯蒙獻計,挖地道用戒刀砍伐荊棘,從山背後挖起,明日即令他帶領那五十餘人赴營,細述與鄧翁聽。那老翁道:「好是好極了,但人家剛從太平濱來,明日就叫他們赴營,太覺辛苦,難保不怨恨在心,何妨緩幾天再遣他們去呢。」安公子道:「非是侄兒不知體貼人情,急放遣他們赴營,因他帶來有五十餘人,都是些做過水賊的人,留在此間究屬放心不下,且叫街坊鄰里議論動了開去不大好聽,所以早早遣他們赴營,那就無須憂慮了。」鄧翁道:「不錯,真是老賢侄想得周到。到底你們文字出身的爺們,比我們高得多。」於是大家走散。

安公子入內,見舅太太在那裡收禮,褚大娘子也在房中,見安公子進來,笑嘻嘻的說道:「妹夫來得正巧,你來看看,我的乾女兒送給你們舅太太、如夫人的禮物。我的主意要請全收,偏偏舅母、珍姑娘不肯,你來做個主,全數收了,豈不爽快!我那乾女兒他時常想見見老老,恨不能飛到京師一見。他說若能見著了何家小姐,死也甘心,做奴婢伺候也情願。他有這樣孝心,咱們再不給他個臉,不全收他禮物,叫人家孩子怎樣過得去?」安公子道:「既大姊姊如此說,舅母就把禮物一齊收下,咱們將來也多給他些東西,就補過情了。」褚大娘子道:「這不爽快,何苦要客氣!」舅太太與珍姑娘聽二人如此說,止得將那禮物全數收下。那鄧翁處與褚大娘子兩處之禮不用說,也是全數齊收,不必細表。

再說安公子是日下午忙即寫信與田總兵,書中兼給顧師爺,請他面與侯蒙商議挖地道一事,所有二歐手下來投營之五十餘人,須日給口糧,隨後補入隊伍。又用刀砍伐荊棘一節,乞試而行之,一切囑蔣、許、侯蒙三人面稟云云。寫好封固,又喚蔣、許二人進去交代一番,然後又喚侯蒙面交與他書信,外給他十兩紋銀,作為路費,格外給那五十餘人每人三兩紋銀。侯蒙叩謝,出去傳話與那五十餘人。不多時,安公子遣家人將那賞銀稱了,分作五十餘包,拿了出去,按名給發。眾人要當面叩謝,家人道:「替稟大人罷,不用進去面謝。」眾人只得散去。褚一官又格外送與侯蒙路菜,鄧翁亦命廚房添出菜來,算替侯蒙、蔣、許三人餞行。一宵已過,次早起來,蔣、許、侯三人遂動身赴營。褚一官起來送行,二歐亦然。二歐格外又有酬謝侯蒙之物,共是一箱,交代好生收拾裝好,也給那五十餘人路費。大家辭別,騎馬的、走路的,一時分散,各奔前程。按下眾人赴營。再說那二歐與碧氏檢點傢俬,在箱中湊齊共有金銀一萬餘金,當即托褚一爺與鄧家莊上置買田地,修蓋房屋,作久遠之計。一時無有住房,止得先在鄧莊居住,日後房子蓋好,再行搬去。此是後話,慢表。

如今要說營中之事。且說田總兵自到營後,將天目山周圍看過一遍,與顧師爺商議,除挖地道外,別無良策。挖地道固好,但不知山中有多少路徑,又不辨方向,從那一方挖起。萬一挖著不通山路之處,豈不自費氣力?非有人到過山中,指出方向,才能動手。這是顧朗山與田總兵終日計議之事也。那時侯蒙與蔣、許三人尚在半路,未曾到營。忽然營外來了四五人,挑著行李,馬上有一少年,年紀不過二十上下。到得營門下馬,問道:「門外是那位將官看門?」當有把總傅升上前答話,說道:「尊客從何處來?有何事見諭?在下即是把守營門之人。」那少年聽說,忙作揖打恭,笑容可掬,道:「如此有勞老先生,替我通稟一聲,說我田種玉從家鄉而來,要見田大人。」把總道:「尊客莫非是田大人本家麼?」少年道:「田大人即是家父,我是他長子,奉母命來省視父親。」把總聞言,忙上前請安,惶恐不安,說:「原來少老爺到了,何不早說!我等不知,未能迎接,有罪有罪。」說罷,忙飛跑進中軍大帳,向上稟道:「稟田大人,今有大少老爺從家鄉來此,現在營外候令,乞大人令下。」田總兵聞聽自己兒子從家鄉前來,心中歡喜,遂傳令道:「著他進見!」中軍答應,出了大帳,來至營門,口尊:「公子,大人有令,請進營相見。」公子遂整肅衣冠,往大帳而來。

當有兩旁將弁觀看那公子怎樣一個人物,但見他年方二十上下,白面紅唇,眉目清秀。身材不高不矮,舉動厚重不輕,雖是文人打扮,卻有威風,果然是一位大家公子。眾人看罷,暗中誇獎。那公子到了大帳,抬頭瞧見了父親,慌忙走至膝前,跪倒在地,叫了一聲:「爹爹,孩兒久違膝下,未能侍奉,不孝之罪,實無可辭。今日特從家鄉來此叩見。」說畢,連連叩首。田總兵見公子已長成一表人物,品貌端莊,出言文雅,心中大喜,說道:「我兒起來,一旁坐下。」公子告罪,方才要坐,想起營中定還有別人,應該請見,忙向總兵道:「爹爹營中不知還有幾位長上,爹爹領孩兒拜見。」總兵聞言,更加歡喜,暗讚這孩子倒很會應酬,忙令人請到顧師爺與褚、蔣,指示公子,逐位拜見,然後大家歸座。

先是顧朗山開言,問公子道:「公子今年芳齡幾何?從貴省幾時動身?路上走了多少日子?途路風霜尚不覺得辛苦麼?昆玉幾位?尊行行幾?府上還有何人?請道其詳。」並問公子是那個榜名,一向習文還是習武。公子聞言,答道:「小侄名叫種玉,今年一十九歲,一向習文,前年已幸入學。舍間家母在家,還有一個舍弟,今年一十二歲,名叫種德。此番是奉母命,由山西太谷縣家鄉來,路上走了二十餘日,才到省城。打聽家父在此紮營,所以特來省親。」眾人聞聽公子這一表白,知道田大人妻賢子孝,眾口同音,都稱讚道:「田大人真正好福氣,有兩位賢公子。大公子十七歲已進學,如此相貌,將來一定大發。可惜二公子在山西,我等一時見不著。」田總兵道:「蠢子愚蒙,多承諸公過獎,以後他在營中,還求諸位指教他。務望以子侄相待,不用客氣見外。」顧朗山道:「田大人太謙了,這樣一個斯文儒雅的公子,還教我等指教他,這話是說反了。倒是我們諸事要請公子指教一二。但不知公子曾習過弓箭刀槍否?如今來營,正是大丈夫立功之日。若能衝鋒打仗,方顯得文武雙全。」公子道:「弓箭也曾習過,氣力也還有些,刀槍也略知一二。若說打仗衝鋒,早有此心,靠聖天於洪福,諸位指教,諒此小丑,算來不難平定也。」 

眾人聞言,更加佩服。登時顧師爺領頭,命人備辦盛席,大家派公分與公子接風。不多一時,酒筵齊備,在中軍帳裡設擺筵席,請田家父子入座。總兵辭謝不脫,止得入席坐下,口稱:「有擾,於心不安。」那公子更不必說,先道了謝,才入席。大家勸他父子開懷暢飲。起初還拘謹,擱不住眾人苦勸,父子二人不覺放量痛飲,吃至黃昏,大家都有醉意,方才散席。田家父子當面道謝,各歸寢室。

田總兵在燈下才細問公子家中一切家事。父子相離,已五年餘矣,此夕團聚,天倫敘談,其樂可知。公子問起天目山賊人情形,田總兵道:「山路險要,無路可通,現有欽差與顧師爺商議,要挖地道,苦於不知山內地理方向。安欽差因曠日持久,心中煩悶,所以暫請病假,赴鄧家莊就醫,不知何日方能攻破此山也。」父子二人談了一會安寢,一宵無話。

次早總兵起來升帳理事,眾人進來相見,連顧朗山也來敘話。田公子一旁坐下。田總兵復向諸人道謝。正在說話之際,中軍進帳告稟道:「欽差處差了三位將爺,還有五十數名小兵,在外候令要見。」田總兵忙吩咐:「先請三位將爺進帳,那五十餘名兵丁且在營房暫歇,隨後再令進見。」中軍聞令,出外相請。不多一時,蔣、許、侯三人已進中軍帳,朝上行參見禮。田總兵認得許、蔣二人,卻不認識侯蒙,忙站立還禮,說道:「二位賢弟少禮,請坐。這一位將爺貴姓?從何處來?」許、蔣二人忙取出安欽差書信與總兵看,又代侯蒙通名報姓。要知田總兵看信後如何行事,且聽下回分解。

《續兒女英雄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