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具膳餐飯,
適口充腸。
飽飫烹宰,
饑厭糟糠。
【註釋】
膳:膳食,肉類等葷食稱為膳。飯:五穀雜糧煮的素食稱為飯。適口:口味合適、鹹淡適宜。充腸:這裡指能吃飽的意思。飽飫:因為吃飽了而厭倦,不想再吃任何東西。饑:飢餓,這裡指沒有吃的時候。厭:這裡是滿足的意思。糟:釀酒的酒渣。糠:穀物的外殼,一般用作牲畜的飼料。
這四句話通過對普通人家生活情形的描述,告訴我們生活要節儉樸素,不能只追求貪圖享樂,盲目攀比,吃的和穿的只要能滿足自己生活的需要就可以了。
【釋義】
人們所做的魚肉等葷菜和五穀雜糧等,只要口味合適,能讓人吃飽就可以了。很飽的時候,再好的東西也不想去吃了,而在飢餓或者沒有飯吃的時候,即使是粗茶淡飯,也會覺得很可口。
【典故】
鄧缺夫妻相敬如賓
春秋時期,晉文公派大夫臼季出使別國。就在路過冀州的時候,臼季突然在大路邊看見了前朝國君晉惠公的大臣鄧芮的兒子鄧缺。鄧缺正在大路旁的一塊地裡鋤禾,臼季便下了車走上前去同鄧缺說話。鄧缺聽說臼季是當朝的大夫,也熱情地同他談話。
正當臼季和鄧缺談得起興時,一個女子提著籃子來到了地裡。籃子裡裝著熱氣騰騰的飯菜,看來是專為鄧缺送來的。只見女子來到鄧缺面前,先恭恭敬敬地向鄧缺拜了一拜,然後蹲下身子從籃子裡拿出飯菜,擺好碗筷,又恭恭敬敬地朝鄧缺拜了一拜,請他用餐。鄧缺也彬彬有禮地回拜了女子,然後告訴臼季,那是他的妻子。
鄧缺夫妻之間相敬如賓的美德,給臼季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回國後,臼季向晉文公舉薦了鄧缺,當晉文公問臼季為什麼要舉薦鄧缺時,臼季向晉文公陳述了他的理由:鄧缺和妻子之間都能夠相敬如賓,這說明他們是很有教養、很有德行的人。一個具備如此完美德行的人,一定能夠以禮治國,造福百姓,因此才舉薦他。
晉文公為臼季如此竭力舉薦鄧缺而感到很不高興,遂對臼季說:「你難道忘了嗎?他父親有罪,我怎麼能夠起用他?我沒有治他的罪就已是仁至義盡了。」原來,當初晉文公和晉惠公兄弟倆爭奪王位,鄧缺的父親站在晉惠公一邊,還差點把晉文公殺了,晉文公對此耿耿於懷。
遭到晉文公的責備後,臼季並沒有因此洩氣,對過去的事情他也有和晉文公不同的看法。所以,他繼續勸導晉文公說:「鄧缺父親的罪責,不應該讓鄧缺來承擔,如果陛下不計前嫌,讓鄧缺也獲得施展自己才幹的機會,那天下的賢士能人必定更加願意為晉國效勞。」
聽了臼季的一番開導,晉文公心裡一下子豁然開朗起來,欣然接受了臼季的建議,立即下詔拜鄧缺為大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