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學在周秦時代或者曾經一度產生,現存《墨經》中就有講光學的,包含(一)光必直行,光入密室,經小孔,則下影在高處,高影在下處;(二)光的復射,使影模糊,木斜則影短大,木正則影長小;(三)鏡上有端與光,則聚於「影庫」(焦點);(四)凸球面鏡生虛像;(五)凹球面鏡的影必倒立;(六)凹鏡像之大小及正倒,因物件遠近而異,鑒者近中(在球心焦點間或焦點內),則所鑒大,影亦大,遠中(球心以外)則所鑒小,影亦小;鑒立影,一小而倒(球心外者),一大而正(焦點內者)諸點(詳陳文濤《先秦自然科學概論》)。秦漢以後,此學中絕。
明代西洋教士東來以後,西洋物理學頗有一二種著作介紹,如湯若望的《遠鏡說》,述遠鏡的用法、製法及原理;熊三拔的《泰西水法》,述取水、蓄水各種機械;王徵從鄧玉函譯成《奇器圖說》四卷,第一卷講重心、比重,第二卷講槓桿、滑車、輪軸、斜面,第三卷講應用原理以起重、引重、轉重、取水及用水力代人力諸器械;鄧玉函又著有同類的書。但此項介紹,竟沒有引起中國學者的研究興趣,形成像天文、數學一樣的繼續的發展。
由晉至唐時期,道教的煉丹術,有一種是用水銀煉製長生不老的藥物,唐太宗、高宗等許多皇帝都曾服過這種藥,因中毒而死,這種煉丹術和西洋的點金術相類似,可視為化學的先驅,但西洋點金術變成化學,而中國煉丹術竟沒有進一步的蛻變。物理及化學毫無發展,是中國自然科學幼稚的一大特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