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jie箸zhu代dai籌chou

釋義

比喻從旁為人出主意,計劃事情。

辨析

「借箸代籌」中的「箸」指的是筷子,「籌」指的是算籌,是古代的一種計算用具。無論筷子還是算籌,都是由竹子製成的,所以它們的部首都是竹字頭。「箸」和「籌」兩個字寫法有相近之處,書寫時注意不要混淆。

你知道嗎?

算籌是古代中國人發明的一種計算工具。實際上,算籌就是一根根粗細長短都相同的小棍子,以271根為「一握」,平時收在布袋裡繫在腰間隨身攜帶,需要計數和計算時,才會取出來擺弄。算籌計數法起始於什麼時候已不可考,但最晚在春秋戰國時期它已經相當完備。算籌多由竹籤製成,少部分由玉石或金屬製成,長10—14厘米。人們將算籌按不同的規則擺放,除了加減乘除,甚至能完成開方等複雜的運算。祖沖之就是靠算籌精確推算出圓周率介於3.1415926和3.1415927之間的。算籌一直在古代中國人的生活中有著重要的地位,直到宋代才逐漸被算盤所取代。

字裡字外

「借箸代籌」一詞出自《史記·留侯世家》:「請借前箸以籌之。」「留侯」也就是張良。他是秦末漢初最傑出的謀士之一,與韓信、蕭何並稱「漢初三傑」。相傳楚漢爭霸時期,項羽將劉邦圍困在滎陽。劉邦為此異常苦悶,整日憂愁。這時,一個叫酈食其的儒生向劉邦提出建議,希望劉邦能分封六國後代為王,以此增強實力。劉邦覺得這個建議不錯,不過還是找到了張良詢問他的看法。

張良聽後,卻出乎劉邦意料之外地反問道:「這餿主意是誰出的?要是這樣,大王您就別想實現統一天下的大業了。」劉邦大吃一驚,忙問張良為什麼。張良看劉邦正在吃飯,便借了筷子當作算籌,一條一條地為劉邦分析利弊。

張良認為,首先,劉邦不能傚法商湯周武,因為他沒有置項羽於死地的十足把握;其次,劉邦也無法傚法周武開放府庫把錢糧分賜給貧苦百姓,也不能廢棄戰車、倒置武器、放養戰馬以證明自己決不再用兵打仗,更不能表彰賢者,堆高聖人的墳墓以示自己的德行;第三,如果分封六國後人,以前追隨劉邦的人必將因辛勞沒有得到回報而失望離去,到時候就沒人為劉邦打天下了;況且現在楚國勢大,如果六國後人屈從於楚國的威勢,劉邦的處境將更加困難。劉邦聽後,立即打消了分封六國後人的主意。

例句

借箸代籌一縣策,納楹閒訪百城書。

劉鶚《老殘遊記》

《中國漢字聽寫大會:我的趣味漢字世界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