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 義】
炮彈的一種。彈壁薄,裡面裝黑色炸藥和小鉛球或鋼球,彈頭裝有定時的引信,能在預定的目標上空及其附近爆炸,殺傷敵軍的密集人馬。
【名家解讀】
霰就是小冰粒,白色,不透明。張若虛《春江花月夜》中有一句「月照花林皆似霰」,這裡的「霰」指月光灑下來後,花林中一片白茫茫的樣子,這是借用了霰的顏色。至於霰彈,則是借用了霰的另一種特質——細小,呈顆粒狀。(蒙曼)
【辨 析】
霰彈中「霰」字易讀錯為sǎn。「霰」是形聲字,從雨,散聲。本義是雪珠。本詞經常被誤寫為「散彈」,因為「散」也有擴散之意。
你知道嗎?
兵器也分「冷熱」。冷兵器就是指不帶火藥、炸藥或其他燃燒物,在戰鬥中直接殺傷敵人,保護自己的武器裝備,例如矛、劍。熱兵器是指直接利用火、化學、激光等攜帶的能量傷人的武器,例如槍炮。中國南宋最早發明了火槍,之後火藥和金屬管型火器傳入歐洲,促進了槍的發明。
【字裡字外】
火藥是人類掌握的第一種爆炸物,是中國古代的四大發明之一。是古人鑽研煉丹術時的偶然發現。
很多人都以為中國發明了火藥,西方人將火藥用於戰爭,而中國人卻只拿來做成煙花。其實,早在唐朝末年,中國就將火藥用於兵器製造並投入實戰。
到了宋朝,炸藥被廣泛運用於水戰與守城上。宋朝與金朝的騎兵會在槍頭裝設噴火器,這便是最原始的管形射擊火器「突火槍」。
元朝將宋朝的竹製突火槍改為金屬鑄造,稱為「火銃」,使得它的威力大幅提升。
到了明朝,火器也被稱為神機。朱元璋的軍隊專門建立了神機營,單兵使用的手銃與重火力的碗口銃,成為神機營最強的武器。除此之外,明朝還出現了使用火藥推進的「火箭」式武器——火龍出水。「火龍出水」的龍身上裝有四個火箭筒,一個龍肚子。點燃龍身上的四個火箭筒,讓火龍朝敵人飛去,等到龍身上的四個火箭筒燃燒完,緊連著的引線就會點燃龍肚中的火箭。這時,從龍口裡會射出數支火箭,燒燬敵船。
到了清初時,皇帝任用傳教士與火器專家研製各種火炮,還仿製了明朝時期從葡萄牙引進的紅夷大炮,改名為紅衣炮。不過到了清朝後期,中國火器技術開始漸漸落後於西方國家。
【例 句】
四散炸開的霰彈撕開脆弱無助的身體,硝煙戰火中到處都是血腥和死亡的氣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