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 義】
鴆:傳說中的毒鳥。喝毒酒解渴,比喻用錯誤的辦法解決眼前的困難而不顧嚴重後果。
【名家解讀】
鴆是一種鳥,據說用它的羽毛泡酒,就可以變成毒酒。該詞出自《後漢書》,是為了勸諫人們不要為了眼前的利益,去做不該做的事情,這屬於飲鴆止渴。(蒙曼)
斑鳩也是一種鳥,斑鳩的「鳩」和「鴆」很像,容易寫錯。(張一清)
【辨 析】
「飲鴆止渴」和「殺雞取卵」,都指只顧眼前需要。但「殺雞取卵」偏重損害了長遠利益;而「飲鴆止渴」偏重指辦法有害,後果嚴重。
你知道嗎?
鴆鳥是一種毒鳥,傳說它黑身赤目,身披紫綠色羽毛,喜以蛇為食。相傳以鴆毛或鴆糞置酒內有劇毒。制鴆酒方法最為簡便,把鴆鳥的羽毛在酒裡浸一下酒的色香味不變,但是喝進去之後馬上會五臟俱裂。
【字裡字外】
「飲鴆止渴」出自南朝宋·范曄《後漢書·霍諝傳》:「譬猶療饑於附子,止渴於酖(酖同鴆)毒,未入腸胃,已絕咽喉,豈可為哉!」成語來源是東漢時廷尉大人霍諝的故事。
霍諝小時候十分聰慧,又勤奮好學,飽讀經書,少年時代就在當地出了名。霍諝有個舅舅名叫宋光,在郡裡當官。宋光為人正直,在執法的過程中得罪了一些權貴,被他們誣告篡改詔書而被關進監獄。
當時霍諝雖然只有十五歲,但已經具有超凡的才能,面對舅舅入獄他的心情很複雜。他從小就和舅舅生活在一起,非常清楚舅舅不可能幹這種弄虛作假的事。於是,為了給舅舅申冤,他決定給當時的大將軍梁商寫一封信,為舅舅辯白。梁商的女兒是皇后,妹妹是貴人,他是皇帝的親屬,在朝中勢力很大,霍諝堅信他就是救宋光的不二人選。這封信中寫道:「宋光身為州郡的長官,一向奉公守法,以便更好地為朝廷效力。他怎麼會冒著死罪去篡改詔書呢?這不就是人為了充飢去吃附子(一種草藥,有劇毒),為瞭解渴去飲鴆(『鴆』的羽毛泡過的毒酒)一樣嗎?如果這樣的話,還沒有進入腸胃,到了咽喉處就已經斷氣了。他怎麼可能這樣做呢?」梁商讀了信,覺得說得有道理,把信拿給皇上看。不久,宋光被無罪釋放。
【例 句】
少爺出身的你不知道窮人的艱難,借印子錢,飲鴆止渴,也是沒有法子呀!
茅盾《三人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