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動物·植物

釋義

舊時指官僚、地主等有錢有勢人家成天吃喝玩樂、不務正業的子弟。

辨析

「紈褲」不讀zhi kuǎ。雖然「紈褲」是一個與服飾相關的名詞,但這兩個字的偏旁不是衣字旁。「紈」的本義是一種珍貴的絲織品,因此用「絲」作為偏旁,其他一些表示紡織品的漢字,如「綿」「綢」「緞」等也是以「絲」作為偏旁的。

起源與演變

絲經過精練,光亮如冰,又稱「冰紈」,是一種細密潔白有光澤的平紋絲織物。「紈」為高檔名貴的絲織物,古人以穿著紈衣為奢侈。「褲」通「褲」,因此「紈褲」是一種珍貴的細絹做成的褲子。「子弟」泛稱年輕的後輩。在古代,平民百姓穿不起昂貴的紈褲,崇尚節儉的人也認為穿著奢侈的紈褲是一種浪費的行為,因此「紈褲子弟」不僅僅是指富貴人家的子弟,更是奢侈浪費、不務正業的年輕人的代稱。

例句

民國時期,惠州有個紈褲子弟,外號叫李大麻子,不學無術,仗著家裡有兩個錢,就花費幾千大洋,當上了一支雜牌隊伍的團長。

肖建國《神槍團長》

字裡字外

清軍入關之前,滿洲八旗子弟兵具有很強的戰鬥力,因為八旗子弟自幼苦練騎射,剽悍勇猛。由於連年戰爭,八旗子弟一直按時操練,堅持不怠,每月在校場進行六次射箭與騎馬的訓練,春秋兩季集中操練馬步騎射和火器,現在北京的東安市場所在地就是城內八旗演練的舊址。

艱苦的訓練使八旗子弟具有卓越的戰鬥力,造就了一支能征善戰的出色軍隊。可是隨著清政府平定了全國,八旗兵以征服者自居,日漸驕橫。清政府的制度使八旗子弟享有特權,養尊處優,由於整日過著貪圖享樂、游手好閒的生活,武藝也逐漸荒廢了。到了同治年間,離開馬背的八旗兵完全喪失了戰鬥力,變成了只會白白享用俸祿的紈褲子弟。

儘管清王朝在咸豐年間因遭到英法聯軍的侵略而重整八旗精銳部隊,但也無濟於事。後來「八旗子弟」也成了享受特權、百無一能的貴胄子弟的代稱。

《中國漢字聽寫大會:我的趣味漢字世界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