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義
指重要的著作或文字,也用來比喻高超的寫作能力。又作大筆如椽、如椽巨筆等。
辨析
「椽」的意思是屋頂上用於加固的木條,所以是木字旁。注意:「椽」不要與「緣」混淆,也不要誤讀為yuan。而「緣」從糸(mi),彖聲,本義與衣物有關,是古代衣服的邊飾,因此為絞絲旁。
起源與演變
「椽」從木,彖(tuan)聲,在《說文解字》中被解釋為「榱(cuī)也」。「榱」和「椽」一樣,是屋頂上用來支持屋面和瓦片的木條。
「如椽之筆」出自《晉書·王珣傳》。跟它意思相近的還有「大手筆」一詞。但是「如椽之筆」更側重於形容一個人的寫作能力很強。「大手筆」則更側重於形容一部作品的價值和影響力很大。
例句
一個只能向病余討生活的人,又從無倚馬之才、如椽之筆,立場寫這部長篇小說《野葫蘆引》,實乃自不量力。
宗璞《南渡記·後記》
曹雪芹的如椽之筆,成就了《紅樓夢》的不朽地位。
字裡字外
王珣是東晉宰相王導之孫,王洽之子,王羲之的堂侄。因獲封東亭侯,故被人稱為王東亭。《宣和書譜》載:「珣三世以能書稱,家范世學。珣之草聖亦有傳焉。」王珣的草書寫得非常漂亮,文字功力也很強,深得晉孝武帝司馬曜的欣賞。他的傳世書法作品有《伯遠帖》等。《伯遠帖》是問候親友疾病的信札。
傳說他晚年曾夢見一人,授給他一支椽子那麼大的巨筆。醒來後,他到處跟別人說起這件事:「此當有大手筆事。」意思是說看來很快就會有很重要的文字要我寫了。果然,不久孝武帝駕崩,所有相關的官方文件都由王珣起草寫作。
後來讚美作者的文字高明,就叫「椽筆」「大筆如椽」或「如椽之筆」。
甲骨文中的「木」字小篆中的「椽」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