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義
很多憂愁纏繞在心中。形容非常憂愁,非常苦悶。
辨析
「愁」是形聲字,從心,從秋。《說文解字》中對「愁」的解釋是「憂也」,即「愁」是指內心憂慮和發愁。「愁」不要誤寫為「仇」。
「仇」也是形聲字,從人,九聲,是仇恨、仇敵的意思,和人有關,比如「同仇敵愾」「疾惡如仇」「苦大仇深」等。
起源與演變
「愁腸」指愁苦的心情,「百結」指結了許多疙瘩。「愁腸百結」即指在愁悶的心上結了很多疙瘩,比喻愁苦很深。
古人有很多「愁」,鄉愁是思念家鄉而引發的憂愁,春愁是春日的愁緒,閒愁是無端的憂愁,清愁帶有淒涼之感。形容愁苦縈繞心間、難以排解的詞語也有很多,比如「愁腸九回」「愁眉不展」「愁腸寸斷」「愁雲慘霧」等。
例句
暮春時節,客居他鄉的詩人看到滿地的落花,不禁愁腸百結,憂痛交織。
字裡字外
中國古代文人多借詩詞來表達心中的「愁腸百結」。
李煜是南唐最後一任國君,開寶八年,宋軍攻破南唐都城金陵,李煜被俘。李煜具有藝術才華,尤其是在詞方面,具有很高的造詣。《虞美人》便是其中的代表作。「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當時的李煜,想到自己淪為階下囚的悲慘遭遇,想到亡國的悲痛,他的心中自然是愁緒萬千。
同樣體驗著國破家亡悲愴的是宋代著名女詞人李清照。李清照出身於書香門第,早年生活富足悠閒,和丈夫趙明誠恩愛有加。後來金兵入侵中原,李清照遭遇了丈夫病逝、流離失所的痛楚。李清照後期的生活很淒涼,寫作風格也由前期的悠閒自在轉而為後期的哀歎和感傷。「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淒淒慘慘慼慼」,作為李清照後期作品的代表作之一,《聲聲慢》寫盡了這位女詞人顛沛流離的苦楚和國破家亡的哀怨。
傷國,傷己,傷時,古代詞人在面對這些難以排遣的愁時,寫出了或慷慨激昂、或沉鬱淒婉的詞句,同時為後人留下了文學藝術的瑰寶。後人細細讀來,也能帶著一份唏噓與感慨,走進古人那細膩而深沉的內心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