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活動

釋義

比喻情趣相似、臭味相投的人勾結在一起。

辨析

「瀣」的字形非常複雜,很容易寫錯,尤其是右邊字形上半部分的「又」,不要寫錯。

起源與演變

這個成語來源於宋代錢易《南部新書·戊集》裡講述的一個故事。「沆瀣」和「沆瀣一氣」,從含義上來說並沒有什麼關係。「沆」有兩個意思,一是比較大的湖泊,二是白色的霧氣。「瀣」意思是夜間的露氣。根據《康熙字典》,「沆瀣」指「北方夜半之氣」。我國傳統道教文化認為,在不同的季節呼吸吐納不同的「氣」,是一種修煉身心的養生方式。春天要呼吸日出時的赤黃氣,秋天要呼吸日落時的赤黃氣,冬天要呼吸北方夜半之氣,夏季要呼吸南方正午之氣,以上四氣再加上天、地之氣,並稱「六氣」。這六氣各有名字,分別是朝霞、淪陰(或飛泉)、沆瀣、正陽、天之氣和地之氣。

例句

抗戰時期,漢奸和日本侵略者沆瀣一氣,給中國人民帶來了巨大的災難。

字裡字外

唐代乾符二年(875年)科舉,考官崔沆錄取了一個叫崔瀣的考生,因為「沆瀣」本身是一個已有的詞語,意為夜間的水汽和露水,人們便打趣他們說:「座主門生,沆瀣一氣。」(座主:唐宋時期進士稱呼主試官的稱謂;門生:在古代,科舉考試及第者自稱為主考官的門生,算是一種師承關係。)

崔沆、崔瀣之間其實並不存在營私舞弊的情況,這句話也沒有指責貶低的意思,只是用他們兩人的名字開玩笑而已。然而,據說崔瀣中舉之後,很快就得到了很好的官職,遭到他人質疑,於是便有人拿「沆瀣一氣」的說法來暗指他與崔沆有私人關係。漸漸地,「沆瀣一氣」也從一句玩笑話變成了一個含貶義的成語。

小篆中的「沆」字小篆中的「瀣」字
《中國漢字聽寫大會:我的趣味漢字世界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