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活動

釋義

自己請求前去殺敵報國,比喻主動請求擔當重任。

辨析

「纓」字常被寫錯。「纓」指系帽的帶子。《說文解字》中解釋為「纓,冠系也」,本義指的是繫在脖子上的帽帶,後指帶子、繩子等,這類物件在我國古代多為蠶絲編織而成,因此多用絞絲旁。

起源與演變

「請」《說文解字》解釋為「謁也」,本義為拜訪,如「請謁」。《廣雅》解釋為「請,求也」,為請求、要求的意思,如「請纓」「請戰」。現在「請」多用作敬辭,表示希望對方做某事,如「請進」「請坐」;或延聘、邀約之意,如「請客」「邀請」。

例句

就在疫情愈演愈烈的時候,鍾南山主動請纓,提出了一個讓人吃驚的大膽要求。

字裡字外

西漢時期,南越(南方的古族,也稱「南粵」,在今兩廣等地)請求與漢朝聯姻,漢武帝想說服南越王歸順漢朝,終軍向武帝自薦:「希望陛下賜給我一條長繩,我一定把南越王收縛到漢宮門下。」於是,武帝派遣終軍出使南越勸說南越王。

終軍到達南越後,憑藉著滔滔辯才終於使南越王趙興答應舉國歸屬漢朝。然而這一決議遭到南越權相呂嘉的堅決反對,呂嘉起兵攻殺了南越王和留守的漢使。終軍死時,只有二十多歲,然而他主動請纓、報效國家的精神,一直被後人稱讚銘記。「請纓」二字也逐漸演變成投軍報國的代名詞。

唐代王勃在著名的《滕王閣序》中用「無路請纓,等終軍之弱冠;有懷投筆,慕宗愨(que)之長風」,先以終軍自比,終軍弱冠之年(古人弱冠之年約為二十歲,即剛步入成年)已經主動請纓了,而作者卻請纓無路。宗愨從小就有「乘長風破萬里浪」的志向,長大後屢建戰功,成為一名將軍。作者也希望投筆從戎,有像宗愨一樣幹出一番偉業的志向。

小篆中的「請」字小篆中的「纓」字
《中國漢字聽寫大會:我的趣味漢字世界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