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義】
傳說中的中華民族人文初祖,又稱伏羲氏、庖犧。
【辨析】
「羲」字與「義」的繁體字形「義」十分相似,應注意書寫正確。「羲」從兮,義聲,本義是氣。
【起源與演變】
《說文解字》將「羲」解釋為「氣也」,後來「羲」成為古代帝王伏羲的簡稱。伏羲一詞最早見於《莊子》。《莊子·人間世》中說:「是萬物之化也,禹、舜之所紐也,伏羲、幾蘧(qu)之所行終,而況散焉者乎!」伏羲也被稱為宓羲、包犧、庖犧等。據傳,宓(mi)城為伏羲城。清康熙十二年(1673年)修纂的《陽谷縣志》載:「陽谷北境有宓城,太皓伏羲氏之城也。故宓城傳言為伏羲城。伏羲或謂宓羲。城在陽谷安樂鎮以北,陽谷在伏羲城以南,為伏羲教民種穀之地。」伏羲城在陽谷以北,陽谷是伏羲教臣民們種穀子的地方。
【例句】
每年的農曆五月二十一日,甘肅省天水市就會舉辦盛大的公祭伏羲典禮。
【字裡字外】
伏羲是中國的神話人物,相傳為上古「三皇」之一。
在傳說中,伏羲是人頭蛇身,和女媧一樣。伏羲與女媧是兄妹,兩者是大洪水後唯一倖存的人類,他們兄妹結合,人類得以延續。
伏羲創造了先天八卦,根據蜘蛛結網發明了捕魚的漁網,還製造了古代的樂器——瑟。《周易·系辭下》就描寫了他創造八卦的過程:「古者庖犧氏之王天下也,仰則觀象於天,俯則觀法於地,觀鳥獸之文與地之宜,近取諸身,遠取諸物,於是始作八卦。」意思是說古時候伏羲治理天下,他仰觀天象,俯察地理,觀察鳥獸的形象,以及大地的脈絡,在自身和周圍萬物中尋找真相,終於創造了八卦。
到了唐代,伏羲已經有了完整的傳記,他以風為姓,是母親華胥氏踩了巨人腳印之後懷孕所生,蛇身,人首,有聖德,發明了幾乎一切先民所賴以生存延續的生產生活方式和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