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xin箋jiān

【釋義】

信紙。

【辨析】

「箋」容易錯寫成「箴」或者「筏」,「箴」讀作zhēn,原指古代用以勸告和規戒的公文。「筏」是個形聲字,讀作fa,是指用竹或木編排而成,或用牛羊皮等制囊而成的水上交通工具。

【起源與演變】

「箋」是形聲字,竹字頭是形旁,本指用於寫字的狹條形小竹片。在紙被發明出來之前,中國古人用竹子削成簡冊用於書寫,有時為了有所表識,會把竹子削成小竹片,繫在簡冊上面,這種小竹片就被稱為「小箋」。所以「箋」在古代也指用於註釋原文的解釋性文字。後來由於這種註釋往往在正文邊上,篇幅較短,也漸漸用於指稱供題詩、寫信等用的質量較高的小幅紙張,並漸漸演變為書信的代稱。

【例句】

他從沒看過如此別緻而講究的信箋。

瓊瑤《雁兒在林梢》

【字裡字外】

信箋在古代是文人常用的文具,在實用功能以外,信箋也逐漸發展出了審美功能。文人雅士為追求高雅,往往自製箋紙,有時在上面裝飾上各式紋樣。這類精緻華美的信箋、詩箋也被稱為「花箋」。

在歷史上,薛濤箋是十分著名的一種信箋。薛濤是唐朝女詩人,她的父親是宮廷樂官,安史之亂中逃到成都躲避戰禍。薛濤幼年喪父,生活無著,落入樂籍。薛濤最愛寫四言絕句,她嫌常用的紙張太大,一直想要製作適於寫詩的小巧紙箋。薛濤居住的浣花溪畔,正是當時四川造紙業的中心之一。於是,薛濤指點工匠製成了極富個人色彩的「薛濤箋」。薛濤箋色彩繽紛,小巧精緻,區別於當時常用的一般紙箋,蘊含了女性特有的美妙才思,一時間廣為風行,成了文人雅士收藏的珍品。

舊時文人還會把雅致的箋紙編輯成冊,這就是「箋譜」。著名的箋譜如明代吳發祥刻印的《蘿軒變古箋》,堪稱我國古代拱花木刻彩印箋譜之首,是中國早期木版彩印的精品。此外,著名作家魯迅先生和鄭振鐸先生也曾一起編寫過一本箋譜,名為《北平箋譜》,魯迅先生還為這本箋譜作了一篇重要的序。

《中國漢字聽寫大會:我的趣味漢字世界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