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義】
隨手拿來。多形容寫文章時詞彙或材料豐富,不費思索,就能寫出來。
【辨析】
「拈」讀作niān,不讀zhān。雖然「拈」的聲旁是「占」,但讀音與「占」有所不同,類似的漢字還有「粘」「黏」等。以「占」為聲旁的漢字還有讀tie音的,如「貼」「帖」等。
【起源與演變】
「信」的本義是「誠實,不欺騙」,《說文解字》說解為「誠也。從人從言。會意」。後來逐漸引申出信任、放任、隨便等意思。如白居易《琵琶行》中有「低眉信手續續彈,說盡心中無限事」的詩句,「信手」的「信」,與「閒庭信步」的「信」都是放任、隨便的意思。「拈」的本義是用指取物,如「拈毫」意為拿筆,借指寫作或繪畫;「拈鬮」即抓鬮,強調的也是用手指拿取紙團的動作。「拈」後來引申出擺弄、把玩的意思,可組詞「拈弄」「拈花弄月」等。
【例句】
總理在答問中旁徵博引,信手拈來,可見他一定是博覽群書。這也體現了他的獨特風格。
【字裡字外】
唐代著名詩人李賀極具才華,被稱為「詩鬼」。李賀的詩想像力豐富,意境詭異華麗,在遣詞造句上追求奇險,作品的風格同唐朝其他詩人迥然不同。李賀的作品經過刻意錘煉,造語奇譎,凝練峭拔。他的筆下有許多精警、奇峭而有獨創性的語言,但他能創作出這些精妙的詩句並非全是依仗自己的天賦。
據說李賀經常出門搜集創作素材,他背著一隻舊錦囊,騎著一匹瘦馬,外出遊歷,觀察生活。每當他觸景生情,才思湧現時,便立即把腦中浮現的詩句記在紙條上,然後投入錦囊中。晚上回家後,他再把那些記有零星詩句的紙條掏出來,進行進一步的整理加工。他總是精心構思,反覆推敲,把偶然得來的靈感化為完整的詩篇。靠著這樣的習慣,他才能做到信手拈來,一首首新奇瑰麗的詩作就是這樣在他的筆下誕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