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序 我的產品經理之路

2016年,創業黑馬的牛文文讓我和他們的學員多交流交流,我覺得和創業者交流是非常好的事情,年輕創業者有活力、有想法,他們能不能從我身上學到什麼我不太確定,但是我確實能從他們身上學到很多東西。

之後,創業黑馬就為我辦了一個創業實驗室,邀請了15位創業者,我們一起做了幾次交流。本書的很多內容,是我和創業實驗室的成果,也有一些是我分享的內容。

這本書的名字雖然叫《極致產品》,但並不是具體教你怎麼使用產品經理工具的,所以也很適合創業者看。而且我覺得,優秀的創業者,大多數都是優秀的產品經理。

雖然我說自己是產品經理,但是我並沒有刻意把自己訓練成為一個產品經理。以前我有個不是很恰當的觀點,覺得人人都可以成為產品經理,因為每個人都是有需求、有慾望的。當你發現一個需求之後,去實現它,這是產品經理要做的事情。

我是放養長大的,我們生於70年代的這代人,小時候物質生活比較匱乏,沒有手機、電腦,玩的玩具很多都是自己做出來的。比如我們院子裡的小夥伴,就自己做過露天電影院,這個我在我的自傳《顛覆者:周鴻禕自傳》裡面有寫。

露天電影院是如何被小孩複製出來的呢?其實就是用毛筆和墨水在玻璃片上塗抹上各種圖案,然後再用手電筒進行照射,把光投射到大屏幕上。現在看,這其實就是一個簡易的幻燈片。小夥伴們用這些幻燈片編成故事,有人拿著手電筒,有人負責換玻璃,有人負責在旁邊照看著,有人在旁邊講故事。

我小時候也利用木頭線軸、橡皮筋等物品做過自動小汽車,還用鋼絲做彈弓槍。相信很多人的童年都有這樣的經歷,所以每個人都有成為產品經理的潛質。但是,為什麼我覺得「人人都可以是產品經理」的觀點又有局限性呢?

通常情況下,我們自己的需求是很容易被發現的,但優秀的產品經理應該能夠站在用戶的角度思考:我們發現的需求,是真需求還是偽需求?這一點我在書裡寫得比較詳細了,剛需、痛點以及高頻,是做出好產品的關鍵詞。

發現產品的這些特性是產品經理的優秀能力,這種能力是在工作和生活中日積月累形成的。產品經理往往容易自以為是,覺得自己的東西就是完美的,自己想的就是對的。但是,一個合格的產品經理,不僅要站在產品經濟的角度思考問題,也要站在用戶的角度去思考。

除了功能需求,很多時候,還要站在用戶的角度思考,比如用戶體驗、用戶的使用方式和方法。我在大學期間有過創業經歷,第一次創業我做了一款硬件產品,用來清除計算機病毒的電腦外接卡設備,我給它起了個名字叫「Master防病毒卡」。

當時這個產品需求是有的,雖然中間遭遇各種曲折,但最終我們還是把這個產品做出來了,並且在一個國家級的比賽中獲了獎。一切看起來都十分美好,似乎已經能夠看到產品推向市場後獲得巨大成功的場景。

當時我們從學校周邊的企業開始銷售「Master防病毒卡」,僅僅賣出去幾十份之後,我們就遭遇到毀滅性的打擊,我們發現防病毒卡在用戶電腦上的表現與我們測試時的表現幾乎可以說是有著天壤之別。用戶買回去插在他們的電腦上之後,不僅有軟件衝突,還會出現一些硬件問題,甚至導致一些用戶的電腦無法開機。

這對當時一心想做個「產品瘋子」的我可以說是天大的打擊,之所以會出現這樣的情況,是因為我們最初的測試是在學校的機房,機器配置幾乎沒區別,然而我們沒有考慮到用戶使用的設備配置千差萬別,用戶的使用場景遠比我們實驗室裡的複雜得多,因此一定要從用戶的角度去思考問題。

現在做產品,雖然不太容易出現我當時的那種徹底崩塌的情況,但依然有很多不考慮用戶使用習慣的問題。很多產品經理相當固執,只相信自己的直覺,這是產品經理的大敵。反病毒卡失敗之後,我原本是有機會轉向做軟件反病毒的,但由於自己的固執,最終錯過了。

緊接著,我又犯了產品經理或者說創業者容易犯的另一個錯誤:不夠專注。我選擇了切入另一個行業,做了一款平面廣告創意系統。實際上,這並不是百分之百的原創產品,而是一個把國外軟件漢化後與硬件捆綁在一起的綜合性產品。

可以說,當時這個平面廣告創意系統與市場上其他競品相比,基本上沒有什麼創新。因此,這個項目不僅很快被其他人抄走形成競爭,在後來面對強大競爭對手的擠壓時,幾乎也沒有反手之力。

作為一個產品經理,我的成長就是不斷地踩坑、爬出來又跌進去的過程。回首做過的產品,最讓我驕傲的,可能就是童年用鋼絲做的可以發射紙團的手槍了。因為當時的那個小孩,做產品的心是純粹的,希望為自己做一個各方面都非常極致的玩具。

重要的是,當時作為「產品經理」的我,不僅明白自己的需求,還擁有強大的「同理心」,發現了用戶(也就是我)的真需求,並且能夠保持好奇,不斷折騰。

《極致產品:國民簡明爆品實踐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