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DTCC
1.關於DTCC
美國存管信託和結算公司(Depository Trust & Clearing Corporation,DTCC)及其子公司通過全球各地的多個經營性設施和數據中心,使全球數千家機構的金融交易處理實現自動化、集中化和標準化。DTCC擁有近40年的經驗,是全球金融服務行業首屈一指的交易後市場基礎設施,可簡化股票、公司和市政債券、政府和抵押支持證券、衍生品、貨幣市場工具、銀團貸款、共同基金、另類投資產品和保險交易的清算、結算、資產服務、全球數據管理和信息服務的複雜性。2011年,DTCC處理了總價值約為1700萬億美元的證券交易,其儲存庫為122個國家和地區發行的價值39.5萬億美元的證券提供托管和資產服務。DTCC的全球場外衍生品交易資料儲存庫記錄了總名義價值超過500萬億美元的全球交易(包含多個資產類別)。
DTCC全球交易資料儲存庫打算將其業務拓展至新加坡,建立一個總部位於亞洲的全球數據中心,以確保監管機構可以無縫訪問用於場外衍生品市場系統性風險緩釋的數據。DTCC致力於幫助全球客戶和監管機構建立強大的經營性基礎設施,這種設施可以提高場外衍生品市場的透明度並降低其風險。DTCC的全球交易資料儲存庫服務發揮了重要作用,幫助全球的公共和監督管理機構全面瞭解有關市場參與者從事場外衍生品交易的風險,以及更好地瞭解這個複雜市場的規模和範圍。DTCC的這個計劃和策略旨在確保全球交易資料儲存庫能夠為全球的監管機構提供及時和同等的交易信息。此外,隨著全球監管機構制定新的規則(要求向交易資料儲存庫報告所有衍生品交易和其他場外交易),該數據中心將幫助市場參與者滿足當前和未來的監管要求。
DTCC還在荷蘭建立了一個新的歐洲數據中心,以支持全球交易資料儲存庫。新加坡的數據中心預計將於2012年末建成並投入運營。DTCC還打算在新加坡為全球交易資料儲存庫註冊所有五個資產類別,並且將與新加坡所有地區監管機構和業界緊密合作,在DTCC將業務拓展至亞洲的過程中使全球交易資料儲存庫獲得更高的認可度。DTCC從全球場外衍生品行業獲得了極具競爭力的儲存庫建造合同,這些儲存庫旨在向監管機構報告有關全球場外信用、股票、利率、商品和外匯衍生品交易的信息。信用、股票、利率和商品衍生品的全球儲存庫已經投入運營,而外匯衍生品的儲存庫也將投入運營。
DTCC為場外信用衍生品開發了最初被稱為TIW的全球首個交易資料儲存庫。如今TIW儲存著超過98%的全球所有場外信用衍生品的交易信息。經過一個競爭過程之後,DTCC隨後獲得了行業批准,為股票、利率、商品和外匯場外市場開發全球交易資料儲存庫服務。為了支持這些市場,DTCC還開發了一個基於網絡的獨立監管門戶網站,該網站基於自願報告協議和監督管理機構授權,讓全球各地的監管機構可以獲得有關信用衍生品交易的准實時信息。後來該門戶網站經過拓展覆蓋了場外股票衍生品和利率衍生品,並且還將用於商品和外匯交易報告。目前全球約有40家監管機構使用該門戶網站來監控衍生品。
2.《擁抱顛覆》白皮書
2016年1月,DTCC發表了一篇白皮書,呼籲全行業開展協作,利用分佈式總賬技術改造傳統封閉複雜的金融業結構,使其現代化、組織化和簡單化,該技術還可用以解決目前交易後過程局限性的問題。
DTCC的總裁兼首席執行官邁克·博德松(Mike Bodson)表示,金融業面臨一個曠世難逢的機遇,抓住這次機遇,就能使金融市場結構現代化,解決長期存在的可操作性挑戰。為了以負責任的方式挖掘分佈式總賬技術的潛力,避免多個無關聯的封閉式方案,整個行業必須通力合作。
白皮書的名稱是《擁抱顛覆:開發分佈式總賬的潛力,改善交易後的環境》。該白皮書指出,儘管目前的金融市場結構可以提供穩定的、可靠的、可追溯記錄,但金融市場結構仍非常複雜、封閉,無法進行一年365天24小時的處理。DTCC認為一系列資產配上完整的,可追溯的交易記錄的分佈式總賬才是安全的,而這些記錄只對信託方開發,如此將會大大改善交易,同時降低風險和交易後成本。
依據DTCC的研究和分析,DTCC建議開發目標機遇,在某些確定的領域改善既有結構,這些確定的領域是:自動化受到限制或不存在,與既有處理過程相比,新技術提供了明顯的優勢。需要開發的機遇包括:主數據管理、資產/債券的發行和服務、確認資產交易、交易/合同確認、記錄和配比複雜的資產類型,目前對這種資產沒有有效的解決辦法、淨額清算、抵押品管理,以及長期結算。
但是,白皮書提醒,分佈式總賬技術還不夠成熟,且未被證實,目前該技術還有內生規模化限制,缺少下層結構,所以不能完全整合到既有金融市場環境之中。因此,該技術可能不會是每個問題的解決辦法,但DTCC可以將其看作是一個替代方案,博德鬆通過標準化的工作流程和拓展雲技術的使用來降低成本降低和風險降低的概率。
另外,白皮書指出,迄今為止,各方並沒有開始合作進行研究,因此,行業面臨重複過去失敗經驗的風險,產生無數基於不同標準的,經過重大妥協的複雜的封閉解決方案。最符合邏輯的方法是:既有的經過監管的具有公信力的中央權威機構在幫助技術發展中扮演領導角色,為分佈式總賬技術的應用引入標準、管理和技術。此外,認為這些機構應與全行業展開合作,以確保新機遇、新技術能為交易後過程帶來益處,與長降低風險這個長遠目標相一致,提高效率,為市場參與者降低成本。
博德松認為,目前很多公司私下裡的測試方法是利用一種使用共識協議以提高透明度的技術。這種方法可能會導致交易後的環境沒有發生改變,很多公司仍會面臨整合與和解的問題。作為一家存在了超過40年的金融市場公司,DTCC是唯一一家能夠領導研究力量,探索分佈式總賬技術如何能簡化或取代現有交易後系統的公司。
DTCC給出了承諾,推動交易後領域分佈式總賬技術。作為此承諾的一部分,DTCC付諸實際行動,他們為DAH注入了一筆資金。DAH是一家為金融服務領域開發分佈式總賬技術的公司,博德松將成為該公司的董事會成員之一。DTCC通過這筆資金,促進了全行業的合作,幫助引進標準,企業管理和技術為分佈式總賬的應用提供了支持。
3.教育和實驗
2015年DTCC在證券交易了1.6萬億美元,如果停止金融交易鏈,DTCC就會有巨大損失。所以DTCC過去幾個月一直努力把自己放在大範圍實驗的中心,和其他公司一樣也在開展區塊鏈技術。
DTCC不僅沒有與比特幣分佈式總賬技術對抗,相反接受了這個新工具,同時使用此技術定義了該行業的未來架構,即使這意味著改變公司的商業模式。
DTCC首席技術架構師羅伯特·帕拉特尼克(Robert Palatnick)表示,DTCC的部分責任是幫助行業創新,如何使用分佈式總賬解決行業問題。如果這意味著DTCC需要改變商業模式,那就是這個行業需要DTCC做的。
DTCC向用戶收取賬戶費但不包括臨時月租費和手續費。每年證券交易總額超過1萬億美元,在最近的年度報告中,即使少量手續費疊加起來平均也有1.4萬億美元。但是理論上,區塊鏈的潛力能讓企業消費者自己進行交易後找到的解決方案來改變。
為了普及區塊鏈顛覆性潛力,DTCC在2015年12月加入了非營利Linux基金會的超級賬本項目,這是一個推動區塊鏈技術的合作項目。利用這層合作關係,DTCC可以在創立公司管理,在技術制定標準的過程中起關鍵作用,並確保技術是開源的。DTCC系統總監帕爾達·維士努莫拉卡拉(PardhaVishnumolakala)成為該項目技術指導委員會的一員。雖然現在仍然處於初級階段,超級賬本主要使用區塊鏈技術來提供開源金融解決方案。帕拉特尼克說,但這只是公司推進計劃的開始。
帕拉特尼克並沒有提及DTCC正在與哪個具體的銀行和機構聯繫,但是他表示正在做實驗把區塊鏈技術整合成一個大的資料庫基礎建設,努力把過往交易識別做到和Google搜索一樣簡單。
頻繁的實驗在DTCC的「閒置地區」中進行,平均結算時間大約三天,但是需要數月來關閉結算。在2016年3月,500位DTCC客戶參加的圓桌會議中,公司討論了在2017年9月5日前把結算時間縮短到兩天的方案。
帕拉特尼克表示,DTCC(由幾個使用它的銀行組成的私有公司)沒有使用單一區塊鏈,但使用的是不同的分類賬本,這個分類賬本是每個用自己的方式去中心化並從屬於公司的貿易後服務。
確實,區塊鏈的潛在顛覆性影響在全球證券行業促成了一些有趣甚至令人驚訝的合作。雖然DTCC資助的實際實驗內容仍然處於保密狀態,但那是當數字資產的另一位投資者ICAP宣佈,已經完成了針對交易後流程的內部區塊鏈測試,也能夠得到一些關於正在進行的工作的暗示。
4.阻力和生存
儘管所有的研究都是關於區塊鏈技術如何與清結算貿易進行結合,但是這樣的公司模式被分佈式總賬所影響的聯合創始人認為,DTCC的努力恐怕是無用的。
Firm 58主要是管理紐約證券交易所和美國股票和期權交易所的交易費,其首席技術官吉姆·馬倫(Jim Mullen)就表示,無論他們準備做些什麼,都需要認真審視這個技術,本質上,他們需要記住區塊鏈的精髓就是,有了區塊鏈,他們將變得不再重要。
馬倫的公司通過分析客戶的數據幫助客戶,他認為還沒有一種方法能給DTCC提供區塊鏈技術,公司採用分佈式總賬技術,這樣就不再需要交易商了,但是仍然需要一個中心化的有經驗的權威機構來資助、托管和維護去中心化總賬。
事實上,DTCC曾經就有一段在顛覆性技術下生存發展的歷史。
公司是1999年用現在的名字而成立的,是由存管信託公司(DTC)和國家信託清算公司(NSCC)合併而來,兩家公司都是在1968年華爾街文書作業危機(Paperwork Crisis,也稱證券洪流危機)時成立的。
那時候,老式的文本交易文件已經跟不上加速變化的匯率,機構使用新技術使過程數字化。現在在139個國家中,DTCC每天處理超過1億美元的數字交易。儘管有這樣的經驗,但帕拉特尼克承認他接到的每個從供應商(做區塊鏈實驗)打來的電話都能讓他更瞭解這項技術如何影響公司賬本底線。
帕拉特尼克最終表示,他非常希望能夠按快進鍵來看一年後事情會變成什麼樣子,這樣他就可以集中所有的資源來做這件事。
博德松還承諾在紐約進行區塊鏈實驗,他把DTCC在未來區塊鏈改變商業扮演的角色,定位為一個解決過於擁擠的環境的方法。他相信,傳統的信託機構應該扮演一個領導者角色,來支持分佈式總賬的實施。
博德松假設這樣的參與可以幫助提高效率並且減少成本,進而幫助行業處理大量的挑戰,討論新技術的存在問題。圍繞分佈式總賬的可擴展性的持續性問題,博德松引用了圍繞比特幣的討論,某些網絡特徵是否應該被改變,來允許每次進行更多交易。他注意到最近比特幣把交易驗證時間提高到43分鐘,認為這是區塊鏈運用到更廣泛領域的標誌,可能正努力調節DTCC使用的現存技術量。
最近的一個區塊鏈測試成功地將分佈式總賬技術應用於信用違約掉期,掉期市場的合同金額高達百萬億美元。
5.百年難得一見的機遇
2016年4月,博德松在最近一封致股東書中,將2015年稱作「區塊鏈技術成為主流」的一年。他透露了DTCC首席技術架構師帕拉特尼克的意見,即區塊鏈將會從「炒作」可以轉變成現實。
博德松指出,這是百年難得一見的機遇,可以實現交易後環境的現代化,因此需要聯合起來確保第一步行動的正確性。
這個聲明回應了ASX首席執行官埃爾默·馬克·庫珀(Elmer Funke Kupper)的觀點,他說區塊鏈技術是「20年難得一見的機遇,我們可以擁抱更低成本和更高效率的創新」。
帕拉特尼克在金融服務領域從業的30年間,從未見過圍繞區塊鏈技術的這種狂熱。帕拉特尼克說,儘管區塊鏈技術的潛能和機遇讓人興奮,但還是存在一定的限制。
博德松引用帕拉特尼克的話,指出分佈式總賬仍不成熟,還缺乏證明。他們本質上有規模限制,也缺乏無縫整合到現有金融市場環境的底層基礎設施,並且帕拉特尼克認為短期內分佈式總賬技術也不會被廣泛採用。
大型銀行和服務供應商之間的區塊鏈狂熱最終會變成現實,一系列的技術開發熱潮會創造「分佈式總賬的孤立迷宮」。因此帕拉特尼克呼籲全行業的廣泛合作,進行金融業的現有核心流程的開發和重新架構,用分佈式總賬替代它們。
(二)Visa
2015年11月,Visa歐洲宣佈使用區塊鏈技術來進行匯款。不過,儘管目前有許多的同行正在尋求構建封閉或者私有的賬本,Visa歐洲聯合實驗室(Visa Europe Collab)創新合夥人喬恩·唐寧(Jon Downing)已經明確表示,目前他們測試的項目使用的是運行中的比特幣區塊鏈,進行支付的「概念證明」,並解釋說,在測試環境中,資金通過區塊鏈進行跨境發送,並且通過Visa設備進行接收。可以用法幣發送一筆支付交易,然後通過M-Pesa(肯尼亞移動貨幣服務)來接收,但是通過利用某個區塊鏈供應商,能夠完成匯款。
這次測試之所以引起很多人的關注,是因為匯款領域長期以來一直被認為可能會被區塊鏈上的點對點支付所打破。然而到目前為止,比特幣能夠讓匯款成本降低這個說法遭到行業內許多人的反對,例如MoneyGram(速匯金業務)和西聯匯款,都試圖描繪現金作為支付手段是不可能被任何數字貨幣所替代的。項目負責人指出那些被MoneyGram和西聯匯款所描述的對於匯款行業的挑戰,是因為他們作為行業服務提供商固守自己的想法,缺乏創造性思維。比特幣也許是一種解決「最後一公里」問題的創造性解決方案,因為業內認為匯款的主要成本來自運輸物理錢幣到專門的兌換點。
如果「概念證明」被證明是成功的,也許會通過特定市場與特定的金融服務夥伴來進入「孵化期」。比特幣在這裡最大的機會就是可以分割這一切,通過使用一種開發和非專有的標準,可以讓本地玩家整合到系統中,從而為你提供一個更加廣泛的網絡效應。
不同於投資上下通道的方式,像Visa這麼大的支付機構可以很簡單地利用開放的比特幣區塊鏈技術,從而擴展到其網絡覆蓋範圍。其他類似的項目,因為一些相似的結論和理由來支持使用更加私人化的比特幣區塊鏈,Visa歐洲和Epiphyte已經創建了相似的內部賬本系統,這是通過一個來自Ripple的協議可以合併銀行自有賬本和分佈式總賬的系統。
Visa已經有了全球最為強大的支付網絡,通過極強的功能性證據,有能力擴展其功能到任何其他支付網絡。從這個角度來看,「概念證明」將被視為跨境結算引擎,支持在分佈式總賬上「實時結算」,並且最終將橫跨「多個專有支付系統」。基於比特幣的安全性和網絡效應,對於像Visa歐洲這樣的企業客戶,區塊鏈是一個擴展他們的支付系統的理想方式。例如,如果一個比特幣供應商倒下,鑒於比特幣網絡的開放特性,將會讓用戶通過其他提供商來使用另一條支付路徑。可以在每個交易的基礎上動態傳輸價格,正因為比特幣是一個開放的網絡。這並不是說不綁定一個特定的供應商,只不過,你不需要預先知道是在使用哪一個供應商。
Visa歐洲同時也在研究物聯網和零售環境中全新的技術,他們認為區塊鏈是一個「非常需要關注的重點」。在Visa歐洲聯合實驗室中有一小群人正在探索數字貨幣和區塊鏈,這對Visa歐洲和支付生態來說將會是一個機會。對於Visa歐洲最關鍵的是,區塊鏈能否讓傳輸變得更快,並且獲得更多的擴展能力。
(三)SWIFT
1.區塊鏈路線圖
SWIFT,是一個國際銀行間非營利性的國際合作組織,總部設在比利時布魯塞爾,同時在荷蘭阿姆斯特丹和美國紐約分別設立交換中心(Swifting Center),並為各參加國開設集線中心(National Concentration),為國際金融業務提供快捷、準確、優良的服務。SWIFT運營著世界級的金融電文網絡,銀行和其他金融機構通過它與同業交換電文(Message)來完成金融交易。除此之外,SWIFT還向金融機構銷售軟件和服務,其中大部分的用戶都在使用SWIFT網絡。
但SWIFT顯然已經被這些新興崛起的金融技術所威脅,一些區塊鏈初創企業和合作機構開始提出一些全新的結算標準,例如R3區塊鏈聯盟已經在制定可交互結算的標準。一旦形成全球性的標準,SWIFT很有可能會被邊緣化。
因此,在2015年12月,SWIFT宣佈將於2016年初開始實施新計劃,通過使用更快更安全的跨國支付手段——通過整合類似於區塊鏈這樣的全新技術來提出一個全新的路線圖,以提升其跨行支付結算的競技能力,並將銀行業務在速度方面達到「像光速一樣快」。它的市場部全球負責人雷莫克斯(Wim Raymaekers)表示將會改變一下跨銀行結算,也許會使用區塊鏈技術來替代雙邊通匯的對應賬戶。這樣在兩個跨國賬戶之間nostro/vostro(國外/我方)結算的改變涉及消息層和結算層。
雷莫克斯解釋說,「隨著時間的推移,你必須要在需要的時候進行提升。這就是一個戰略路線圖,但是你沒辦法簡單地直接去掉過去的系統然後換上新的,這顯然不現實。銀行已經在它們的系統中內置了這套合規性,你必須要保持在這個層級的控制。」SWIFT表示將繼續開發全新的和更好的服務,利用SWIFT的Innotribe機構來進一步拓展互聯網金融社區,探索能夠實施付款跟蹤的支付系統,使用點對點信息傳輸和區塊鏈技術。
2.構建分佈式總賬平台
由於區塊鏈技術有可能會取代金融中介機構,這個問題已經被區塊鏈行業創新者和互聯網金融專家問過很多次了。SWIFT可以視為是「全球金融行業的主心骨」。那麼,SWIFT會如何回應這個潛在威脅的問題呢?
該金融信息型服務供應商在2016年4月宣佈,他們正努力構建自己的分佈式總賬平台。目前關於SWIFT開發此技術的具體細節尚不清楚,但是SWIFT確實表示其概念證明機制目前正在探索如何把分佈式總賬融合進SWIFTnet PKI保護層,同時用現存的電子數據標準來評估其可操作性。
至今,SWIFT還不相信分佈式總賬能夠「完全滿足金融社區的要求」,甚至其服務的11000家金融機構也有同樣的疑問。使用分佈式總賬進行消息傳送的機構已經有了一些進步,通過科技支付服務的供應商,包括CGI集團、Earthport和IntellectEU,都在提供基於Ripple技術的產品。
有一些合夥人認為這是讓他們能夠進步的好事,然而更多的先進分子如巴克萊銀行的西蒙·泰勒(Simon Taylor)稱其為「遲了兩年的贊同」。Needham & Company的股票研究助理斯賓塞·鮑嘉(Spencer Bogart)很好地總結了全部的觀點,他把這稱為區塊鏈市場主導的跡象。鮑嘉說,SWIFT的聲明是多餘的,區塊鏈行業人士早就知道,區塊鏈技術會對金融中介機構造成威脅。
當泰勒在其聲明中做出激烈的辯駁時,大多數受訪者表示SWIFT的計劃可以被解讀為該公司已經在金融市場受到了威脅。西北航道首席執行官亞歷克斯·泰普史考特(Alex Tapscott)爭論到,說區塊鏈技術會取代SWIFT還「過於籠統」了。他建議,SWIFT的戰略核心應該是用區塊鏈技術徹底改造自己。
康·泰普史考特(Don Tapscott)(Blockchain Revolution一書作者,中文版《區塊鏈革命》將由中信出版社出版)認為應該把這次區塊鏈改革看作是積極的,他說,金融行業一直都樂於接受新技術,思維模式陳舊的領導者是最難接受新技術的。
至今還有人對報告持有一種非常挑剔的態度,他們覺得該技術還是沒有提供充足的市場細節。各種各樣的受訪者包括:電子交易咨詢公司Consult Hyperion的創新主管戴維·博馳(Dave Birch),公共政策研究組織Cato Institute(卡托研究所)高級研究員吉姆·哈珀(Jim Harper),他們都表示對報告中的語言和想法感到困惑。
博馳認為該報告討論了SWIFT創新實驗室的一些概念證明機制,但是沒有提供足夠的細節證明其合理性。他尤其引用了一些分佈式總賬的正面影響,包括「交易可追蹤性」和「傳播信息的高效率」,他認為這些技術目前還是比較薄弱的。
總體上來說,哈珀對報告的評價也並不樂觀,不能因為一些區塊鏈網絡的推斷,就想解散SWIFT。他認為在SWIFT系統下,分佈式總賬發展的機會很小。斯賓塞表示,SWIFT面對的巨大問題是其分佈式總賬平台應該如何發展,在其他機構掌權的情況下如何實現中心化。
目前仍然與SWIFT合作的產品及服務的受訪者,仍然對聲明持有一種積極的態度。IntellectEU業務開發副主席漢娜·祖布科(Hanna Zubko)表示中介商解決方案公司「經常建議」SWIFT應該接受分佈式總賬。祖布科稱讚了SWIFT是一個可靠的創新夥伴,同時該公司也接受分佈式總賬生態系統。她認為沒有什麼事情經過一夜就可以完全改變,至少要謹慎地採取第一步措施,同時朝著正確的方向發展。同樣地,在CGI集團負責區塊鏈開發的米歇爾·勞克林(Michael O』Laughlin)說,他把這次聲明看作是批准公司使用分佈式總賬技術的信號。
博馳推斷即使分佈式總賬技術被廣泛接受,還是需要一個像SWIFT這樣的機構,他確信分佈式總賬的實現會取代SWIFT系統——可以想像銀行會有SWIFT通道,但SWIFT不會作為中間商因為每個通道都有賬本——但是不會取代SWIFT機構。
(四)微軟
1.Azure
2015年10月,以太坊項目和ConsenSys,這兩個項目的共同創始人之一,宣佈已經和全世界最大的企業軟件供應商之一的微軟建立了合作關係。將會在微軟的Azure雲平台上,為其企業客戶提供開發工具。旗艦產品將會包括BlockAppsStrato——一個能夠構建以太坊應用的工具包,和Ether.Camp——一個區塊鏈瀏覽器。
美國微軟金融服務部的技術戰略總監馬利·加裡(Marley Gary)表示,他們已經看到許多有潛力的框架專注於金融服務,而像以太坊這樣的跨金融機構的平台,能夠把許多還停留在過去的人拉到現代。對於開發基於分佈式總賬的應用,他們認為以太坊的確是一個非常好的平台。
通過在微軟的Azure雲平台上,開發人員可以創建半私人的或者純私人的網絡環境,而不用花費任何資金。
在某些時候你可以打開一個公開節點,在集成開發環境中,通過點擊按鈕就能把你的調試程序部署到公開的以太坊區塊鏈上。這將花費價值2分到5分的以太幣,這樣你的應用程序就可以部署了。人們大約會花費1分錢或者不到1分錢來使用你的應用進行互動。
潛在的應用將會包括由銀行組建的聯盟之間進行期貨匯款交易或者搭建公開交易所。微軟將會和ConsenSys一起協作,但是微軟並沒有購買以太幣,加裡表示說,微軟僅僅是為客戶提供一個可以使用ConsenSys的平台。
作為項目的一部分,盧賓(Lubin)介紹說他們已經在這個系統中開發了一系列的應用程序。公司表示他們涉足的應用範圍相當廣泛,無論是有趣的還是嚴肅的項目都有。如DAOWars(人類玩家可以設計一個自動代理機器人來對抗其他競爭者設計的機器人),又如GroupFnosis(預測市場平台)和EtherSign(應用於文檔管理和簽名的加密工具)。
微軟和ConsenSys之間合作的第一個成果在2015年倫敦召開的以太坊開發者大會上被宣佈。
2.BaaS
微軟公司不僅在區塊鏈技術上看到巨大的潛力,同時也認為其中蘊含巨大的商機。在微軟Azure雲平台上,將會通過部署包括以太坊在內的區塊鏈基礎設施,為客戶提供「區塊鏈即服務」(Blockchain as a Service,BaaS)。
據微軟Azure的美國金融服務技術戰略部門主任馬利·加裡說,區塊鏈和其所在的整個系統發展迅猛。無論是「雲」端還是本地,或者是混合的分佈式總賬的開發、測試和部署領域,微軟的Azure都將會做到最好。
基於區塊鏈技術帶來的優勢,一大批有興趣的企業(尤其是金融服務業)開始接受它並從中受益。這是微軟正在挖掘的機會——它希望銀行和金融公司使用Azure雲平台來承載其區塊鏈。
加裡表示,在區塊鏈行業,他看到了巨大的商機。在未來的幾年中,企業級的區塊鏈基礎建設作為編織這一金融基礎設施的基礎,將會非常重要。
事實上,微軟在區塊鏈的項目上已經與許多初創企業和大公司有合作。在微軟Azure的BaaS系統中,現有的合作夥伴包括ConsenSys、Ripple、Eris Industries、CoinPrism、Factom、BitPay、Manifold Technology、LibraTax和Emercoin。
微軟Azure BaaS的最新進展是MultiChain和Netki的加入。Multi使組織能夠快速設計、部署和操作分佈式台賬;Netki設計解決方案,使基於區塊鏈的產品的操作更加便捷。
此外,Azure的BaaS還宣佈了新的開發/測試實驗室的整合。報告中指出,目前使用的Azure的開發/測試實驗室將會使區塊鏈技術變得更加易於構建和測試。現在所有區塊鏈相關的服務和合作夥伴可以在實驗室環境下作為物品來設置和添加。
區塊鏈的分佈式總賬是以「有權限的」或「無權限的」方式,防止記錄和存儲的數據被篡改。已有多份報告闡述分佈式總賬技術的優點和成本優勢,吸引實體經濟進行實驗。世界經濟論壇調查報告預測,到2025年,全球GDP(國內生產總值)的10%將用區塊鏈技術保存。
大多數版本的區塊鏈還處於起步階段,在這一技術正式投入生產之前,測試和提煉的過程將會持續下去。微軟表示,這不僅為各種實驗項目提供了平台,為這一過程提供了保障,而且已經準備好把Azure的BaaS平台變成一個重要的營利來源。
3.幫助大銀行開發區塊鏈技術
2016年4月,微軟宣佈已與由多家大銀行組成的區塊鏈聯盟R3 Consortium達成合作協議,將幫助開發區塊鏈技術。
微軟和由摩根大通、花旗銀行等國際大行組成的R3 Consortium聯盟表示,它們將會攜手合作,「加速這種被稱為區塊鏈的分佈式總賬技術的普及」。
根據雙方達成的「戰略合作」協議,微軟Azure將會是R3的雲服務提供商。雙方稱,微軟將會為R3提供基於雲端的工具、服務和基礎設施,以及技術架構師、項目經理、實驗室助理和支持服務。
微軟全球業務拓展執行副總裁佩吉·約翰遜(Peggy Johnson)表示,有了智能的雲端技術,R3及其銀行成員將能夠加快實驗和學習進程,並加速分佈式總賬技術的部署。R3及其成員還將能夠接觸到微軟的區塊鏈合作夥伴,其中包括Ethereum和Ripple等創業公司。
(五)IBM
1.區塊鏈戰略
2016年2月17日,IBM公佈了其全面的區塊鏈戰略,這讓IBM的「區塊鏈戰略大戲」終於達到了高潮。IT巨頭IBM第一次對基於區塊鏈新興技術的商業解決方案展開深入的研究。
儘管之前IBM就已經主導了Linux的超級賬本項目,並將自己的論文向其他技術提供者開放,但本次宣佈的消息可以說是全面發動攻擊,標誌著IBM已經全速進軍區塊鏈行業,其研究的深度和廣度在同行業中都是獨一無二的。
IBM透露戰略的中心內容是,多年的戰略規劃,包括BaaS與公司既有的資產整合,例如IBM z系統,該系統是全球前100名銀行的核心IT系統;Watson物聯網(IoT)平台,以及它的開發工作組項目Bluemix Garage。IBM已經成為第二家推出BaaS服務的科技巨頭,另一家是微軟,微軟在2015年10月公佈了其沙盒開發計劃,在區塊鏈行業中掀起了一股熱潮。
IBM區塊鏈技術副總裁傑瑞·柯摩(Jerry Cuomo)詳述了公司市場戰略的特別之處,他認為,用戶使用IBM的區塊鏈項目服務後,可以迅速測試區塊鏈網絡,這些特點是對微軟進行補充,但是強調他所認為的最大的潛在差異。柯摩認為微軟在既有的區塊鏈網絡上更為開放,然而對於IBM的BaaS服務,商務客戶將會使用IBM區塊鏈結構,因為這是IBM精心製作的一種受專利保護的公共服務。
柯摩認為IBM的最新共識算法改進了隱私保護和可審性,商務客戶可以為更廣的用例創建區塊鏈應用,而創建速度無可匹敵。
平台的最初用戶包括一些知名企業機構,例如倫敦股票交易所(LSE)、Kouvola創新和日本交易所,東京股票交易的操作員認為由於上述大型機構的加入,也讓很多企業用戶產生了共鳴。
2.區塊鏈的DNA
IBM表示,他們設計的區塊鏈結構與其他既有區塊鏈網絡有些不同。
他們所指的區塊鏈「結構」是指「區塊鏈的DNA」以及一種商業網絡,在這個商業網絡中,交易可以被複製,用戶成員可以訪問共享賬本。
這裡的賬本有三個特性,第一,可複製,當你輸入數據時,該數據會複製到所有的賬本中,即所有的賬本都是同步的。第二,它擁有特殊權限,你只能在你的權限範圍之內瀏覽有限的賬本,也只能在這些賬本上進行商業操作。第三,借助這種區塊鏈結構,用戶可以創建含有邏輯性的交易,例如可編程的合約,該合約可在特定時間段內,處於特定條件下自動管理一筆資產。這種結構使分佈式總賬成為可能,加快網絡創立的進程。
IBM指出,開展這項服務可以在「可插結構」中起主要作用,用戶將體驗多種軟件模型,加密身份管理工具可在Java和Golang中寫入智能合約。此外,通過隱私和機密控制操作,用戶可以設置權限,明確誰可以瀏覽賬本,誰可以執行智能合約。
這項功能與當前的公共區塊鏈大為不同,例如比特幣和以太坊,在比特幣和以太坊中,所有人都可以加入到網絡中參與操作。而IBM的智能合約用大眾更熟悉的開發語言寫出,而以太坊卻全部用新語言寫出。
3.與超級賬本互動
BaaS服務的一些特性與超級賬本項目相重合。超級賬本是另一個合作項目,截至目前共彙集了30多家行業利益相關者,包括初創公司,傳統金融機構和潛在的終端技術用戶,各方的目標一致,即創立一個開源區塊鏈服務。
IBM的共識算法將會使用IBM貢獻給超級賬本項目的4.4萬行代碼,但由於附加價值的服務,這種共識算法還是有所不同。這種共識算法所使用的都是基於那些編碼,而不是編碼之上的價值;所增加的是精心創立的區塊鏈網絡能力,以及一系列樣本和服務。
作為一個測試環境的例子,IBM將一個區塊鏈應用樣本上傳到其網站之上,開發者可以在此應用上測試資產交易。
IBM嘗試在其網站上提供更多的內容,網站中有一個還未開放的界面,其中包括「智能合約研究者」,開發者可以利用這個界面,體驗智能合約,還有一個「汽車租賃」界面,為大家提供一個基於區塊鏈的供應鏈端應用全景。
4.對合作持開放態度
IBM將BaaS服務描述為一種能夠讓用戶在雲端協作的技術,用戶可以通過這種技術與其他同業者進行交流。如同Azure服務,這項技術還處於測試階段,首先對開發者開放,之後達到規模化的目的,最後公開發佈區塊鏈的生產版本。
日本交易所也有這個目標,日本公司研究的「概念證明」,旨在創新低流動性資產交易系統。他們在使用IBM的測試服務,目的是進行分級。根據日經指數(Nikkei),日本交易所想發表一份報告,主要是關於2016年末他們對工作研究的最新發現,而倫敦股票交易所(LSE)指出他們在創立一些風險管理的項目,並提高全球市場的透明度。
IBM承認超級賬本項目和他們的工作之間有交集,而且日本交易所也加入了超級賬本技術研發,事實上,正是應日本交易所的要求,監管者才加入該項目。
IBM表示,加入的交易所希望其監管者也能訪問編碼,所以監管者也參加了超級賬本項目。但是IBM與監管者的工作關係是托管式服務。IBM的共識算法相關的商業業務和超級賬本項目向監管者發出了積極的信號,即監管對像希望他們的項目符合全球政府機構的要求。這也是加入開放式環境的另外一個原因,監管者不想對所有的區塊鏈結構做背書,但是IBM希望通過這種措施,也許他們會背書一兩個結構。
5.迅速面向市場
IBM服務的關鍵在於,它可以撬動既有服務系統,例如IBM z系統,這是IBM的大型計算機和分佈式服務器技術系統。在IBM的網站上,IBM宣傳說它的z系統可以將區塊鏈帶入「一個新的高度」,因為該系統可以處理「大規模的交易數據」。通過接口交易記錄系統以及訪問z系統上的既有數據,可以加速估值時間,降低成本,簡化程序。
通過z系統,用戶可以「調整他們自己的結構」,在網絡中傳遞信息,尋求同業人員認證時,對交易進行加密。z系統由於其出眾的大規模加密性能而被大眾所知,所以如果在z系統中運行區塊鏈系統,那麼其規模化將輕而易舉。z系統就像是專門為這種工作量而準備的。
IBM也將推出IBM區塊鏈DevOps服務,客戶可以在12秒內創建微型區塊鏈網絡。同時,為了讓潛在客戶更好地理解其技術的這些層面,IBM正在倫敦、紐約、新加坡和東京啟動IBM Bluemix Garages,目的是尋找區塊鏈概念證明的設計和實施的發展者提供個人支持。
IBM還將為客戶提供和相關專家一起參加「90分鐘互動會議」的機會,這些專家能夠幫助他們快速實施自己的想法。遠程呈現和網絡會議同樣也對客戶開放。IBM相信客戶會發現這其中的價值,他們能夠利用團隊的知識讓技術以最快的速度得到應用。
(六)Infosys
2016年4月,在Infosys Confluence舊金山會議上,IT服務巨頭Infosys最近通過其分公司EdgeVerve Systems發佈區塊鏈平台。
Infosys是印度歷史上第一家在美國上市的公司(納斯達克股票代碼:INFY),總部位於印度信息技術中心——班加羅爾市,在全球擁有僱員超過100000名,分佈於27個國家的56個主要城市。Infosys公司的主要業務是向全球客戶提供咨詢與軟件等IT服務,經營理念是採用低風險的且在時間和成本等方面可預測性高的全球交貨模式(GDM),加速公司的發展。
該項目被稱為EdgeVerve區塊鏈框架(EdgeVerve Blockchain Framework),致力於深化金融服務業的區塊鏈技術應用。Infosys表示,該平台建立在許可型分佈式總賬的基礎上,可以使銀行「快速部署」區塊鏈服務。
EdgeVerve在宣傳材料中描述分佈式總賬平台為不受資本類型限制的、高度擴展性和「最小化金融服務運行和交易成本」的最佳選擇。該平台專門為銀行業設計開發,可以擴展到國際跨境交易所需要的水平。這些技術優勢使該框架內的應用平台能夠運行支付和高容量地交易這些銀行業務。
EdgeVerve客戶和業務總裁安迪·戴伊(Andy Dey)說,公司將投資愛爾蘭的相關項目研究所,並與幾個未具名的機構合作探索其應用。EdgeVerve表示,已經圍繞數字數據庫、發票處理、支付、智能合約、銀團貸款和貿易金融展開概念證明研發工作。
就在數周前,Infosys曾公佈相關技術理論研究,公司相關領導表示相信未來幾年內區塊鏈技術會滲透到金融業,儘管同時存在相反的觀點。Infosys通過該平台,加入微軟、IBM和紅帽(Red Hat)等IT巨頭的技術探索大軍,在企業區塊鏈解決方案的新興市場中爭奪業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