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控:全人類的最終命運和結局》是著名作家凱文·凱利寫於20世紀90年代初,關於自然萬物、人類社會和科學技術如何進化的著作。彼時,互聯網標準協議在經過長達近三十年的實驗和爭議後,剛剛被確定為網絡通訊協議(TCP/IP)分層結構。但凱文·凱利在那時候就幾乎預言到了今天互聯網世界所發生的一切:移動互聯網、雲計算、大數據等等。
微信之父張曉龍對《失控》推崇備至。想必《失控》這本書對他創造微信產生過巨大影響。該書在出版十幾年後突然在中國紅火,一是因為張曉龍的推薦;二是在當今重讀這本書,不僅可以幫助我們理清互聯網世界的發展歷程,還仍然可以指引我們認清互聯網世界的未來趨勢。
甚至我們也可以從《失控》中看到他對區塊鏈技術出現的預言。《失控》這本書的主題詞基本可以概括為三句話九個字:分佈式、去中心、自組織。這是他總結的獨具特色的生物學進化論的中心邏輯框架。生物學進化論是相對於工業革命的機械學進化論而言的。大家都知道,工業革命的特色之一就是強調結構、標準和控制。而凱文·凱利的觀點從書名《失控》就能一目瞭然:從控制到失控;從邊緣到中心;從他治到自治。
在《失控》書中,凱文·凱利專門解釋了分佈式網絡的特性:沒有強制性的中心控制;次級單位具有自治的性質;次級單位之間彼此高度連接;點對點間的影響通過網絡形成了非線性因果關係。我們從中可以領會到的就是弱控制、分中心、自治機制、網絡架構和耦合連接等等與工業社會完全不同的信息社會時代的新型的社會結構、商業模式、人際關係。這其實就是區塊鏈技術的全部精要!區塊鏈正是基於分佈式系統集成多項成熟技術而成的。區塊鏈的點對點價值傳輸、分佈式數據庫、分佈式賬本、智能合約和可編程數字貨幣就是凱文·凱利在《失控》一書中探討的分佈式網絡在工程技術層面的具體實現。
區塊鏈革命的邏輯起點就在於此!因為只有分佈式網絡在工程技術層面能夠得以實現,凱文·凱利所倡導的基於生物邏輯,生於信息社會的分佈式、去中心、自組織的新進化論才能產生類似摩爾定律那樣的指數級影響力。
利用為本書寫推薦序的機會,先睹為快,學到很多新東西,得到很多新啟發。我認為區塊鏈要對現實世界產生革命性影響,有幾個問題必須澄清:
(一)區塊鏈的核心是分佈式而不是去中心。根據凱文·凱利的定義,分佈式系統「沒有強制性的中心控制」,這裡的意思明顯說的是分佈式系統弱化了中心控制,而不是消滅了中心控制。區塊鏈是弱中心化的、分中心化的。在凱文·凱利的眼裡,去中心是一個過程而不是一個結果,一個新的具有更高效率和更低成本的新生事物,必定會將陳舊僵化的舊中心取而代之!這才是進化論者眼裡的人間正道!進一步而言,公平與效率這兩者永遠是對立統一的矛盾體,區塊鏈也許能夠使得公平和效率更加接近最優平衡,但至少目前的技術仍然看不到消弭這兩者間隙的可能性。區塊鏈希望在分佈式賬本上依靠去中心的共識算法來保持數據的高度一致性,這就無法照顧到效率。這個公平與效率的宿命,基本上在區塊鏈上還是沒能完全打破。
(二)區塊鏈是分佈式賬本,但分佈式賬本不一定是區塊鏈。人類社會有史以來的任何具有革命性的發明創造,基本都是由具有強烈價值觀的人搞出來的。沒有強烈的價值觀的驅使,人們就不可能會去顛覆舊世界。毋庸諱言,區塊鏈技術確實是由一群具有強烈無政府主義價值觀的技術極客們創造出來的。人類社會幾千年來無政府主義者的任何嘗試都以失敗告終,這一次,技術極客們希望利用區塊鏈技術,在網絡空間、虛擬社會裡建立一個去中心化的自治社區。比特幣區塊鏈作為一個小範圍的實驗,在過去七年的時間裡證明了分佈式網絡確實有不少值得借鑒的技術優勢。金融機構試圖對比特幣區塊鏈去偽存真,隱惡揚善。於是,他們對像比特幣區塊鏈那樣的公共區塊鏈進行了一番改造,去掉了原生數字貨幣、允許多中心機構的多節點的弱控制、改進了共識算法並加入了更強的隱私保護加密算法。為了強調與去中心化的公共區塊鏈的區別,這個改造過的區塊鏈,被刻意命名為分佈式賬本,而不再稱為區塊鏈了。
(三)區塊鏈在工程技術層面還不夠成熟,離金融行業大面積應用還需要數年時間。區塊鏈上一直有兩撥人,在不同的方向做著不同的事。一撥人專注於挖礦、炒幣甚至發行自己的數字貨幣籌資,業界俗稱「幣圈」;另一撥人專注於區塊鏈技術的研發、應用,甚至從區塊鏈底層協議編程開始做起,業界俗稱「鏈圈」。區塊鏈技術目前的成熟程度,對於「幣圈」來說,已經足夠滿足他們的需求,因此他們對區塊鏈技術的進一步發展並不關心。但是對於積極探討區塊鏈在各行各業應用的「鏈圈」來說,區塊鏈技術目前還存在不少技術瓶頸,妨礙了各行各業的區塊鏈+。比如現有共識算法如果不優化,按照比特幣區塊鏈每秒七筆交易的速度,金融交易層面就無法使用區塊鏈技術;比如公共區塊鏈帳戶餘額是向全網公開的,而銀行必不能接受客戶帳戶餘額向全網公開的做法,這就需要新的隱私保護算法,而這方面的加密算法還沒有一個達到生產級別應用的水平;再比如區塊鏈的可編程性是各國央行發行數字貨幣的最大吸引力,也是金融行業對區塊鏈技術的最大期許。但TheDAO事件[1]提醒我們,應該有一個能對智能合約進行事先檢驗的科學方法,但這方面最先進的技術如形式化驗證,目前還處於理論研究階段。看熱鬧可以,入戲太深就容易從先驅變成先烈!
(四)「代碼即法律」只是烏托邦理想,智能合約也只是幫助執行雙方約定的計算機程序而已。智能合約既不是人工智能,也不是法律合同,只是幫助執行雙方約定條件的一段計算機程序。確實,一旦把雙方約定寫入智能合約,計算機程序在技術上可以保證做到不可反悔、不可篡改及按照約定自動執行,但代碼即法律就像網絡完全自治一樣,基本不可能見容於現實社會。締結、編製智能合約的依據可能大部分還是要來源於現實世界的法律體制,比如產權的登記和確認;網絡世界裡發生的糾紛,最終還會需要一個第三方獨立機構來提供最後的司法仲裁和救濟;區塊鏈的可編程性確實可能帶來價值交換的點對點化和金融交易的自動化、智能化,但這只是對法律體系和金融體系從技術上帶來了革新機會,而不是改朝換代般的革命。
(五)比數字貨幣範圍更大、價值更大的是數字資產。數字資產是指在區塊鏈上登記、發行、交易的資產;它往往以數字代幣(token)的方式記錄在分佈式賬本上,coin是它的貨幣單位;我們知道英語中表示貨幣的單詞有三個:currency、money、coin,currency更多的是央行眼裡的貨幣,當我們談到利率、匯率和流動性時,我們指的是「currency」;當金融機構談到資金時,我們談的是「money」;未來,當我們談到數字資產時,我們談的是「coin」,「coin」在鏈圈的眼裡,實際上就是數字資產代幣。人類社會正在進行一場數字化大遷徙,我們正在網絡世界、虛擬空間裡建立一個數字化新世界,這個新世界可能蘊藏著比物理世界、現實社會更大的財富寶藏。互聯網、區塊鏈、增強現實技術(AR)、虛擬現實技術(VR)、人工智能(AI)等各種各樣的新技術都是人類駛向數字世界的帆船。我們一定要爭做數字世界的新移民,千萬不要做了物理世界的舊遺民!值得提醒的是:大家不要拘泥於數字貨幣這個小圈子,而要投身於區塊鏈在各行各業的應用研究中。有大視野才有大事業!
《區塊鏈革命》,是我目前見到的對區塊鏈技術介紹、剖析和定位得最精準的一本書。其大局觀頗具胸襟,於細微處洞若觀火。開卷,可以擴人眼界、指人方向;掩卷,可以令人遐想、引人深思!
萬向區塊鏈實驗室很高興再一次與中信出版社合作,組織翻譯出版這部代表區塊鏈行業最高水平的著作,以饗讀者,以利行業。期待與大家共同推動中國的區塊鏈事業朝著正確的方向前進!
肖風
中國萬向控股有限公司副董事長
2016年9月1日
[1] 北京時間2016年6月17日,黑客利用TheDAO(區塊鏈業界最大的眾籌項目)編寫的智能合約中的重大缺陷展開網絡攻擊,造成300多萬以太幣資產被分離出TheDAO資產池(被攻擊前擁有1億美元左右資產)的財產損失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