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記

我不知道這個世界會如何看我,但對我自己而言,我僅僅是一個在海邊嬉戲的頑童,為時不時發現一粒光滑的石子或一片可愛的貝殼而歡喜,可與此同時對我面前的偉大的真理的海洋熟視無睹。

——艾薩克·牛頓1

生命的意義在於創造愛。這並不是因為愛是一種內在的感覺,或是一種私密的脆弱的情緒,而是因為愛是一種動態的力量穿梭於世間,駕馭著最原始的事物。

——湯姆·莫裡斯,《If Aristotle Rann General Motors》

沒有指數增長是永遠的,但我們可以延遲「永遠」。

——戈登·E·摩爾,2004

多麼奇異?奇點有多麼奇異?它會發生在瞬間嗎?讓我們再來考慮一下這個詞的出處。在數學中,奇點是一個值,它實質上超越任何限制,是無窮大的值。(一般來說含有奇點的函數在這個點是沒有定義的,但我們可以證明,函數在這個奇點附近的值是超過任何具體的有限的值的。)2

正如本書所討論的,奇點並沒有實現無限級別的計算、存儲,以及任何其他可測量的屬性。但是在所有這些特性上,包括智能,奇點肯定已經達到很高的水平。隨著人腦逆向工程的發展,我們有能力將並行的、自組織的、無序的人工智能算法應用於大規模的複雜計算。屆時這種智能將有能力在一個快速推進的迭代過程中,在硬件和軟件兩個方面改善自己的設計。

但是局限性似乎依然存在。宇宙所能支持的智能計算能力似乎只有大約1090cps,這一點在第6章就曾經討論過。也有些理論(如全息宇宙理論)指出宇宙所支持的智能計算能力可以達到更高的水平(比如10120cps)。但這些量級顯然都是有限的。

當然,對於我們當前的計算能力能夠實現的所有實際目標來說,這種智能的計算能力看起來是無限的。宇宙智能的計算能力是1090cps,這比當今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大腦還要強大1048倍。3就像我在第3章回顧過的那樣,即使是一個1kg的「冷」計算機,它的峰值計算能力是1042cps,這也比全人類大腦的計算能力高1016倍。4

鑒於指數計數法的力量,我們可以很容易地聯想到更大的數字,即使我們缺乏想像力去考慮這些意味著什麼。在可以預見的未來,我們將可能把智慧傳播到其他的宇宙中去。這種情況是基於我們目前對宇宙的瞭解所做出的設想,儘管不太確定。這可能使我們未來的智能水平足以超越任何限制。如果我們有能力創造或向其他宇宙移民的話(如果有辦法做到這一點,我們在未來的文明裡所擁有強大智能很可能是可以駕馭它的),我們的智能水平最終將能夠超出任何具體有限水平。這正是我們在數學函數里所說的奇點。

「奇點」這個詞在物理學中又是如何應用的呢?物理學從數學中借用了這個詞,總是用在一些擬人化的情況(就好像將「有魅力」和「奇異的」用於夸克的命名)。在物理學中,「奇點」在理論上是指密度無限大的零點,以及其無限大的萬有引力。

但是,由於量子的不確定性,實際上不存在無窮大密度的點,事實上,量子力學也不允許出現無窮值。

就像我們在本書中所討論的奇點一樣,物理學中的奇點表示的是難以想像的巨大的值。

而物理領域所感興趣的,並不是實際的大小是否為零,而是一個有著和黑洞內的奇點理論相似的事件視界(這甚至都不一定是黑洞了)。事件視界內的粒子和能源,如光,都是無法逃避的,因為重力太強大了。因此,從事件視界以外,我們肯定不能輕易看到視界內部。

然而,因為黑洞釋放出了粒子雨,這給出了一種看到黑洞內部的方法。事件空間附近會產生粒子-反粒子對(這會發生在空間裡任何的地方)。對於某些粒子對,有時候會有一個被拉到黑洞裡,有一個會趁機逃跑。這些逃離的粒子會形成光束,稱為霍金輻射,是用它的發現者史蒂芬·霍金的名字來命名的。現在普遍認為的是,這種輻射並不反映(以一種編碼方式,並作為一個量子糾纏與內部粒子形式的結果)黑洞內部發生了什麼。霍金起初抵制這個解釋,但現在似乎已經同意。

因此,我們認為在本書中所使用的「奇點」這個詞的準確性並不比物理學領域差。正如我們很難看到超出了黑洞的事件視界,我們也很難看到超越歷史奇點的事件視界。我們怎麼能夠在我們每個大腦限制於1016cps的情況下,去想像我們在2099年能夠擁有進行1060cps計算的能力來思考和處理事情。

然而,正如我們從未實際進入黑洞中,但卻能通過概念思考得到關於黑洞屬性的結論。我們現在的思考足以洞察奇點的含義。這正是我在本書中一直在嘗試做的。

人本主義。人們普遍認為,科學一直在糾正我們過分誇大自己的意義。斯蒂芬·傑伊·古爾德說:「所有重要的科學技術革命的共性是:推翻了人們相信自己是宇宙中心的信仰,而後使人類放棄頑固的傲慢。」5

但事實證明,我們始終是「中心」。我們有能力在大腦中創造模型來虛擬現實,憑借這種能力再加上一點前瞻性的思考,我們就足以迎來又一輪的進化:技術進化。這項進化使得物種進化的加速發展過程一直延續,直到整個宇宙都觸手可及。

《奇點臨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