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互聯網

萬尼瓦爾·布什的「三角論」

創新常常帶有創新機構的印記。從這個角度來看,互聯網的創新歷程特別有趣,因為它是由軍隊、大學和私營企業三方共同締造的。更有意思的是,這不是一個三方各自為政的鬆散聯盟,而是一個穩固的共同體。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和戰後,這三大集團結成了牢固的鐵三角,即軍隊——企業——學術復合體。

對該復合體的締結貢獻最大的人當屬萬尼瓦爾·布什,他是麻省理工學院一名教授,1931年,他發明了作為模擬計算機雛形的微分分析機,我們在第二章中有相關敘述。1 布什是從事這項任務的理想人選,因為他是跨越軍、企、學三大陣營的明星。他在麻省理工學院擔任工程學院院長,是電子公司雷神(Raytheon)的創始人,還在「二戰」期間擔任過美國軍事科學機構首腦。麻省理工學院前校長傑爾姆·威斯納(Jerome Wiesner)後來表示:「沒有任何一個美國人對科技發展的影響能超越萬尼瓦爾·布什。」他還稱:「布什最重要的創新是,他不是去建大型政府實驗室,而是推動政府與大學和企業實驗室訂立合同。」2

布什1890年出生在波士頓附近,他父親最初是一名廚師,後來成為一位牧師。布什的祖父和外祖父都是捕鯨船船長,家庭環境在他的個性中注入了一種粗獷直率的風格,把他造就成為一名果斷的管理者和富有魅力的經營者。和許多成功的科技業領袖一樣,他既是產品製造方面的專家,又善於果斷決策。他曾說:「我的祖輩都在海輪上當船長,他們有一種當機立斷的行事風格。這種風格也對我產生了影響,讓我在出任管理者時表現出一些類似傾向。」3

另外,和許多出色的科技界領袖一樣,他也是從小對人文和科學都抱有濃厚的興趣。他能大段大段地引用吉卜林(Kipling)和奧馬爾·海亞姆(Omar Khayyam)的作品,會吹長笛,熱愛交響樂,還愛讀哲學書。他家也有一個位於地下室的工作間,他會在裡面製作小船和機械玩偶。《時代》雜誌後來用那種別家媒體模仿不來的老派風格報道稱:「纖瘦、機智、風趣的布什是個北方人,和很多美國男孩一樣,他對科學的熱愛也是源自小時候酷愛擺弄的小玩意兒。」4

布什長大後進入塔夫茨大學就讀,大學期間,他曾利用業餘時間製作了一台測繪儀。這台測繪儀利用兩個自行車車輪和一個鐘擺來記錄一片區域的周長並計算其面積,所以這相當於一個做積分運算的模擬設備。他的測繪儀獲得了專利,成為他一生所獲49項專利中的頭一項。還在塔夫茨讀書的時候,布什和自己的室友就開始與一批小公司洽談生意了,畢業後,他們就創立了雷神,這家公司後來發展成為一家龐大的國防承包商和電子公司。

布什擁有麻省理工學院和哈佛大學聯合授予的電氣工程博士學位,後來成為麻省理工工程學院教授和院長,在這裡,他發明了微分分析機。在科學和工程領域都無甚建樹的20世紀30年代中期,布什為提高科學和工程在社會中的地位傾注了極大的熱忱。當時電視機還不是消費品,而最引人注目的新發明就是1939年紐約世界博覽會上的一隻米老鼠手錶和一個吉列安全剃刀。「二戰」的來臨改變了這種波瀾不驚的局面,「二戰」引爆了一輪新技術衝擊波,而引領這輪浪潮的便是萬尼瓦爾·布什。

由於擔心美國軍隊在技術上落後於人,布什動員哈佛大學校長詹姆斯·布賴恩特·科南特和其他科學界領袖一同說服富蘭克林·羅斯福總統先後設立了美國國防研究委員會和美軍科技研究和發展局,這兩家機構都由他擔任領導。總是嘴叼煙斗、手拿鉛筆的布什曾負責監督以製造原子彈為目標的曼哈頓計劃以及一批雷達和防空系統開發項目。1944年的一期《時代》雜誌在封面上稱他為「物理學將軍」。該雜誌在報道中寫道,布什用拳頭猛擊了一下辦公桌,吼道:「要是我們10年前稍微重視一下軍事技術,這該死的仗十有八九就打不起來了。」5

布什熱情誠懇的個性使他那種幹練務實的風格不顯得過於犀利,作為領導者,他雖然強硬,但也不失可愛。有一次,一群對官僚問題感到厭倦的軍事科學家走進他的辦公室提出辭職。布什弄不清楚他們到底遇到了什麼麻煩。他回憶說:「於是我就對他們說:『戰爭期間不能辭職。你們這些傢伙都給我滾出去,回去工作,我會調查這個問題的。』」6 他們只好服從。麻省理工學院的威斯納後來這樣說:「他是一個很有主見的人,他會有力地表達和施行自己的主張,但他對自然的神秘抱有敬畏,對人的弱點抱有溫暖的寬容之心,對待變化也十分開明。」 7

「二戰」結束後,布什於1945年7月應羅斯福要求撰寫了一份報告(這份報告最終遞交給了哈里·杜魯門總統),呼籲政府與大學和企業展開合作,出資支持基礎科學研究項目。布什為這份報告選擇了一個富有感召力的典型美式標題:「科學:沒有止境的前沿」。那些威脅要取消未來創新所需研究資金的政客們都應該重讀一下布什的引言。布什寫道:「基礎研究能帶來新知識,為我們提供科學資本,創造出知識的實際運用所必需的資金。」8

布什有關基礎研究如何為實用發明提供「種子基金」的描述被稱為「創新的線性模型」。儘管後來有許多科學史家批評該線性模型忽視了理論研究和實際應用之間複雜的互動,但這種說法通俗易懂,而且其中也蘊含著真理。布什寫道,戰爭「清楚無疑地」揭示出,基礎科學(其任務是探索核物理、激光、計算機科學和雷達的基本原理)「對國家安全絕對具有至關重要的意義」。他還表示,基礎科學對美國的經濟安全也至關重要。「新產品和新流程並不是從一開始就完全成熟的。它們建立在新原理和新概念之上,而這些原理和概念又是純科學領域的科學家們艱苦研究的產物。一個在基礎科學新知識上依賴別國的國家工業發展會比較緩慢,在世界貿易競爭中也會處於劣勢」。到了報告結尾,布什上升到詩意的高度,熱情讚頌著基礎科學研究帶來的實際回報:「當我們把科學進步付諸實踐,就意味著更多的就業崗位,更高的薪酬,更短的工作時間,更好的收成和更多的閒暇,我們可以用這些閒暇時間來娛樂、研究,來學習如何生活,而無須承受舊時代壓在普通人肩頭,讓人麻木的乏味重擔。」9

根據這份報告,美國國會成立了國家科學基金會。杜魯門總統一開始否決了這項議案,因為它規定基金會主管應由獨立委員會而不是總統來任命。但在布什的勸說下,杜魯門改變了想法。布什解釋說,這種方式可以讓總統免受那些尋求政治特權的人干擾。杜魯門告訴他:「萬,你應該做政治家。你有一些直覺很準。」布什回答說:「總統先生,你以為我這五六年在華盛頓都幹了什麼?」10

政府、企業和學術界三角關係的建立本身就是一種重要的創新,它催生了20世紀末的科技革命。美國國防部和國家科學基金會很快就成為美國大量基礎研究的主要資助者,20世紀50年代到80年代期間,它們在基礎研究方面的支出與私營企業相當。[1] 這些投資產生了巨大的回報,不僅促進了互聯網的產生,而且締造了在美國戰後創新和經濟繁榮中發揮重要作用的許多核心技術。11

戰前美國也有一些企業研發中心,其中最著名的是貝爾實驗室。但在政府響應布什號召,出台鼓勵政策並與大學和企業簽署合同之後,混合型研究中心開始蓬勃發展起來。其中最著名的包括蘭德公司,該公司成立的初衷是向美國空軍提供研發服務(公司名稱RAND的意思就是研發);還有斯坦福研究所及其分支機構增智研究中心(The Augmentation Research Center);此外還有施樂帕洛阿爾托研究中心。所有這些機構都會在互聯網的發展中發揮一定的作用。

這些機構中最重要的兩家是「二戰」剛剛結束時在馬薩諸塞州劍橋附近成立的。一家是林肯實驗室,這是一個隸屬麻省理工學院,由軍方出資的研究中心。還有一家名為Bolt,Beranek and Newman(簡稱BBN)的研發公司,由一些麻省理工學院畢業(也有幾個是哈佛畢業)的工程師創立,員工也多為兩所大學的校友。有一位麻省理工學院教授與這兩家機構的聯繫都很密切,他說起話來帶著密蘇里口音的拖腔,為人隨和,在團隊建設方面很有天分。他將成為互聯網創建過程中最重要的人物。

《創新者:一群技術狂人和鬼才程序員如何改變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