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貸撬動農業供應鏈

內蒙古科爾沁牛業董事長李和用了近20年,將科爾沁牛業發展成全國最大的有機牛肉生產企業,但企業家總不會安於現狀,在國內牛肉市場供不應求的情況下,李和想把生產規模再擴大一些。

現在科爾沁公司已經有五萬畝耕地,還有四個養殖場。最初李和想靠科爾沁「單打獨鬥」來擴大規模,但是後來發現,當養殖規模如此之大時,如果不能跟當地的農民和資源結合起來,生產規模就一定會遇到「瓶頸」。

科爾沁於是將50%的訂單給了農民,讓農民按照科爾沁的標準來養牛,很多養殖戶已經和科爾沁展開了長期合作,一些養殖戶現在養50頭西門塔爾牛,未來可能想養100頭甚至200頭,但養殖戶建棚捨、育種、飼養都需要資金投入。

可資金從哪裡來呢?龍頭企業自有資金有限,傳統銀行出於期限和風險的考慮,在涉農貸款方面一直非常謹慎,這就給新金融惠農模式帶來了機會。

在中國農村,農業貸款非常困難。因為缺乏抵押物,所以農民靠手頭的牲畜很難拿到貸款。除了獲得貸款困難,涉農貸款的風險一直沒有很好的辦法把控。這導致農村金融的供給一直不足,這是貸款供給側的問題;在需求側,中國傳統的小農經濟也抑制了農戶的金融需求。

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舒爾茨曾經提出,改造傳統農業的關鍵是為農業引入新的資源要素。2016年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也提到,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要激活市場、激活要素、激活主體。

正是看到了這一點,螞蟻金服希望通過信貸的方式撬動農業產業鏈,打通農村金融的關鍵環節。

以科爾沁牛業為例。首先,科爾沁牛業跟借款的養殖戶簽訂收購合同,保證將養殖戶養的牛全部收購,這就使養殖戶和科爾沁牛業形成了直接的供需關係,在一定程度上確保了養殖戶的還款來源。其次,養殖戶基於自己的償還風險,為了確保貸款的履約,向中華聯合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華保險)購買履約保證保險,相當於為自己的貸款加了一道「安全鎖」。最後,在具備了上述兩個條件之後,經過網商銀行和中華保險的協商,螞蟻金服同意向養殖戶提供貸款。

在放貸過程中,「錢」會打到養殖戶的支付寶賬戶,但是這筆「錢」是取不出來的,它實際上是養殖戶購買農資、農具的一個額度,只能在農村淘寶平台上購買農資農具,例如架子牛、牛犢、飼料、獸藥等生產資料,這就將「融錢」變成了「融物」,最大限度地避免了貸款的道德風險。

如果說定向支付是在養殖戶一端加上了一道風險防控的鎖,那麼天貓的銷售回款回流則從農業龍頭企業一端為養殖戶的還款加了一層保障。

科爾沁牛業在天貓開的旗艦店,2016年「雙十一」一天的銷售額就達2208萬元,一年在天貓的銷售額超過兩億元,而螞蟻金服給科爾沁下游養殖戶的貸款從每戶幾十萬元到幾百萬元不等,相對於這個銷售額來說較小。除了客戶自養肉牛作為第一還款來源外,科爾沁在天貓的零售端收入,可以在農戶突發性缺失還款能力時提供一些現金流補償,降低風險發生的概率。在打通從初級生產到終端銷售整個鏈條之後,螞蟻金服涉農貸款的風險防控能力將上升到一個新的台階。事實上,定向支付和天貓的銷售回款的現金流補償,正是螞蟻金服有別於傳統銀行的一種嘗試。

這就是螞蟻金服推出的農產品供應鏈金融解決方案。從此前農村金融的數據化產品,到撬動更多生態合作夥伴的供應鏈模式,螞蟻金服的農村金融在循序漸進中快速發展,而農產品供應鏈金融解決方案的推出,也是螞蟻金服發展農村金融未來的重點。

中國人民大學農村經濟與金融研究所常務副所長馬九傑指出,螞蟻金服的農村金融模式主要依托的是價值鏈上的核心企業,有了「互聯網+價值鏈」的整合,資金流、物流、信息流得以三流合一,基於交易形成的價值鏈的金融服務創新是互聯網金融今後發展的一個方向。

在袁雷鳴看來,做農村金融光有滿腔熱情還不夠,只靠單打獨鬥也不行,要想真正服務好農民,就要徹底地瞭解清楚他們的產銷流程,解決他們的「痛點」,策略上要盡可能地聯絡合作夥伴,讓大家一起去提升「三農」服務的軟環境,而螞蟻金服扮演一個溝通協調的角色,目的是與生態夥伴一起,提供一體化農村金融的解決方案。

目前,螞蟻金服已經初步摸清了三大模式:一是螞蟻金服的數據化金融平台模式;二是依靠「村淘」、中和農信等的「線上+線下」熟人模式;三是供應鏈金融模式。而科爾沁的養殖戶所享受的正是第三種模式。

《螞蟻金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