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節 「互聯網+外貿」未來的新格局

互聯網+外貿:全球中小微貿易生態圈形成

當前,中小微企業佔我國出口的70%左右,在我國出口貿易中的地位舉足輕重。中小微企業與大型跨國公司的貿易活動不同,更多是採用代工生產等模式加入國際分工鏈條,借助外部市場/合作方來實現出口。同時,國際需求也開始變化。金融危機後,外貿訂單開始小單化,中小微企業成為滿足小單的主力。新興市場經濟體的買家也更加需要低成本、小單化的商品。中小微企業相對於跨國公司來說,儘管存在品牌、技術、規模上的劣勢,但不可否認,「小而美」的中小微外貿企業越來越成為未來跨境貿易的重要組成部分。

技術變革,尤其是「互聯網+」加速了中小微貿易生態的形成。歷史上,集裝箱和電報電話大大降低了貿易成本,促進了跨境貿易的繁榮。隨著IT技術的進一步發展,EDI加速了貿易方之間的信息交換。但由於IT成本較高,跨國公司仍是使用EDI的主流。隨著互聯網的發展,電子商務網站平台大大降低了中小微外貿企業的使用成本,真正成為中小微企業可以依靠的信息基礎設施。未來,移動端的使用將會使得貿易信息更加實時化、泛在化,越來越多的中小微企業和消費者選擇使用移動端來獲取商機和追蹤訂單進程。

服務方的不斷出現和繁榮為中小微貿易生態的形成提供了關鍵的養分。第三方物流和金融服務的發展,讓中小微外貿企業能以較低的成本接入出口流程,以更便利的方式完成向各個國家的出口。

因此,一個全球中小微貿易生態圈正在加速形成。未來,以跨國公司為中心的生態不再是跨境貿易的唯一主流。中小微企業可能在部分領域替代大型跨國公司,成為重要的貿易主體。

全球中小微貿易生態的驅動力

在這種情形下,沒有跨國公司的中心協調,依靠中小微貿易生態圈,也可以激活全球貿易!

中小微外貿企業之間可以進行信息分享以及做貿易,進行全球買、全球賣的各項活動。這些生意將依托於設計、生產、網絡運營、監管對接、金融/保險/交易、物流、營銷、會展等各類「互聯網+」的服務,而這些服務又將依托於雲、數據和信用等基礎。每一項服務和基礎都可能形成平台。

全球中小微企業貿易生態圈

如果說10年前我們理解「互聯網+外貿」是「生產和貿易企業通過電子商務手段將傳統貿易中的展示、洽談和成交環節數字化、電子化」,那麼現在我們認為「互聯網+外貿」是「通過互聯網,突破傳統銷售模式所受到的制約,將產品直接銷售給全球買家,實現買全球賣全球」。未來,「互聯網+外貿」就是「基於雲、數據、信用和各類服務的全球中小微企業貿易生態圈」。

互聯網+外貿:買全球和賣全球重塑貿易格局

通過「互聯網+外貿」實現「買全球」和「賣全球」,阿里巴巴未來的目標是服務於20億消費者,全球72小時送達。設想這樣的場景,阿根廷商家能將貨物賣給瑞典的企業,瑞典企業會將貨物最終賣給美國消費者,而這些交易都將在互聯網平台上完成。這需要全球中小微貿易企業的高效B2B,也需要面向各國消費者的便利B2C,還需要各類服務的支撐。實現「買全球」和「賣全球」,全球貿易格局將被重塑。

一是隨著「互聯網+外貿」的發展,國家範圍不斷拓展,未來貿易的增速將重新走入快車道,市場空間更加廣闊。全球網民有30億,人口有70多億。全球零售額有15萬億美元,當前在線零售僅僅1萬多億美元。僅美國的B2B在線採購就有5000億美元以上的規模。這些市場空間的釋放,將大大改變全球貿易的體量、覆蓋度和增長。

二是貿易關係、貿易市場和商品結構將有所改變。「互聯網+外貿」將進一步穩固中國與歐美市場的貿易關係,擴大與新興市場國家和廣大發展中國家的貿易。互聯網將中國製造的商品源源不斷地輸送到歐美企業和消費者手中,挖掘了新興市場國家的網上採購和網絡消費潛力。商品結構也將有所改變,消費品的跨國流動將顯著增加。

三是「互聯網+外貿」將改變賣家對貿易的主導權,建立新的貿易標準和規則。當前,全球貿易的標準實際是由線下基礎設施提供商和跨國公司共同決定的。沃爾瑪、GE、利豐等企業對全球貿易具有很強的控制力。WTO規則主要面對當前的貿易環境和秩序。未來,越來越多的中小微企業開始成為貿易的重要力量,在線貿易也會面臨制定眾多國際間標準和規則的需求。「互聯網+外貿」的發展將影響互聯網時代的WTO規則,幫助中國企業取得新規則下的貿易主導權。將會有越來越多的多邊框架和國際規則來解決相關的多國海關、跨境物流、跨境支付、跨境數據、信用體系的保障和規範問題,這將促進國際新貿易規則和秩序的形成。

四是改變監管環境。「互聯網+外貿」將實現單一窗口監管,促進相關技術和數據基礎設施的發展。互聯網的發展,將推動政府監管平台的模式以及平台對交易方的責任,明確平台企業和外貿綜合服務企業的法律地位,促進形成政府、平台、企業之間的電子化、數據化監管方式,實現數據信息連通和信用體系共建,推動基於「互聯網+」的貿易便利化。

《互聯網+:從IT到D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