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人的年齡增長,難免會出現記憶力減退。有的人剛到40歲,就已經時常感到「間歇失憶」,十分擔憂;有的人想記起某個人或地方的名字,但怎麼也記不起來了。有人把這種「失憶」看成是「老年現象」,甚至認為是「早老性癡呆症」的先兆。「
人當真年紀越大,記性就越差嗎?一般還可以這樣說。不過,人的年齡漸增,往往會把許多本來與年齡無關的問題都歸咎到年齡上去。美國伊利諾伊大學神經學專家保羅.高德說過,一個年輕人要是找不到鑰匙,他會想那是自己心不在焉或把東西亂放所致;而一位老婆婆碰到這樣的事,則會埋怨自己年老了記性不好。高德指出,其實,那婆婆可能數十年習慣把東西隨手亂放,只是因為年老了,就把找不到鑰匙和年齡聯繫在一起。有醫學家說,一個健康人的大腦憑借記憶能容納相當於5億冊書的知識;又有哲學家說,記憶就像是一隻錢夾,裝得太多就合不上,裡面的東西就會掉出來。
加拿大多倫多市洛曼研究所的心理學家佛如斯.克萊克通過實驗提出:「身體健康的人,記憶力退化的速度並不會像一般人所想像的那麼快。人的記憶機制不會因為年齡增長而損壞。只是效率降低而已。」英國戲劇家莎士比亞有一句風趣的名言:「儘管我這暮景餘年,卻還保留著幾分記憶;我這垂熄的油燈,卻還閃著最後的微光。」
中老年人可能很容易地記住昨晚或今晨發生的一切,倘使問起十天前經歷過的某件事,就不一定記得清楚。而童年時遇到的趣事,或是往日經歷的驚恐事件,可能終生難忘,以致若干年後舊話重提也記憶猶新。有人誤認為重要的事比不重要的事更容易記憶。其實不然,近年形成的記憶生物學這門新學科,列舉大量事例,表明人的大腦決定儲存某件事情的記憶,取決於人體生理學體系。
老年人通常認為,記憶力遠不如年輕人。美國學者魯絲.阿諾德夫人曾在加州醫學院的圖書館參考書研究室工作。許多年前,她可憑記憶隨意指出參考書中某章的細節。當時她能把室內所有參考書的書名倒背如流,並且能說出書中的主要內容。阿諾德夫人現年84歲了,她覺得自己的記憶力日趨下降,她經常想不起來與人約定的時間,時而忘記要去誰家作客,也記不得要同人家聊什麼。對於這種記憶力今不如昔的痛苦,老人們已經司空見慣了。人們都認為這一切是漸進衰老的反映,不足為怪。
經過調查研究表明,如今大約有三分之一的老年人對生活中接觸的人名和事物的記憶與20歲年輕人一樣好,就是說記憶力減退未必不可避免。美國許多記憶研究中心的科學工作者正在尋找引起記憶力減退、非早老性癡呆的潛在病因,目的是要找到一種治療方法,通過控制神經遞質的濃度來增強老年人的記憶能力。目前,已知的幾種內分泌激素,比如腎上腺素、促腎上皮質激素或是加壓素等,都具有調節記憶的作用。其中以腎上腺對於記憶是最重要的激素,因為腎上腺素是一種對緊張和環境變化非常敏感的激素。如經歷一次大地震之後,人們不敢再住進高樓等。
哥倫比亞大學的斯摩爾博士使用磁共振系統,深入探討早老性癡呆和與年齡相關的記憶力減退是如何侵襲人的大腦的。研究結果已證實,是神經接連障礙的後果,而不是真正的神經細胞死亡。大量的腦萎縮病人,他們的腦細胞數量相對保持不變,而起決定性作用的神經遞質短缺,導致神經末梢出現障礙。通過注射多巴胺代用品之後,記憶力就明顯增強了。當然,指望用藥物治療所有的記憶疾病,改善老年人的記憶力減退,大約還需要5~10年的時間。
英國作家托馬斯.富勒說:「方法是記憶之母」。那麼,如何增強記性?各國專家提出了一些方法:
集中一事法把注意力集中在想要記住的事情上,然後賦予它的意義。我們如果曾把注意力集中於某件事情上,那麼,無論我們是否想記住這件事,都必定能記得住。比如我們容易記住廣告歌訣,它總是伴隨喧鬧、俗麗的廣告播出,還運用了押韻與音樂,有助於記憶。把枯燥無味的事物簡單地組織起來能幫助記憶;又如雜亂無章的貨單,可將其內容分門別類,設法減少須記事項的數目。
記憶訓練法就是把人名、面孔、事件等,按一定的思考模式編碼。平時設立一個「毋忘我區」;編寫「須做事項清單」;把要支付的賬單放在大門附近等。美國國際長壽中心主席羅伯特.巴特勒提出:「可以多玩玩猜字謎,多些閱讀、辯論,有助於增強記憶。」
健身益腦法多動腦筋能讓頭腦保持強健。法國人稱此為「腦慢跑」。多動腦筋,鍛煉大腦。因為健身有助於健腦。從事有氧運動能使更多血液輸送到腦部,帶進更多的氧和葡萄糖,可以增強腦功能。紐約市西奈山醫學中心增進記憶計劃主任瑪格麗.修維爾說:「保持大腦強健,經常進行鍛煉,可以避免記憶力衰退。身體健康狀況不佳或是疾病的原因,往往會導致記憶力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