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喜歡吃煮得爛熟的肉。無論吃什麼肉,都覺得燉煮得越爛越營養。其實這樣反而更不健康。因為在200℃~300℃的溫度下,肉類中的氨基酸、肌酸肝、糖和無害化合物會發生化學反應,形成芳族胺基。芳族胺基基含有12種化合物,其中9種有致癌作用。
吃肉太多會致癌?四個錯誤的吃肉方法
最近的十八年裡,美國教授記錄和對比了約6400個人的飲食和健康狀況。發現那些愛吃肉蛋奶等高蛋白動物性食品的人,死亡風險是攝入較少人群的兩倍,患癌的風險則是攝入較少人群的四倍。
研究者將這種結果歸咎於肉蛋奶裡的動物蛋白。動物蛋白會加大腫瘤風險,刺激激素分泌,從而導致人體細胞的老化。隆戈教授指出,人的一生中,總有一個時期體內會有癌細胞或癌前細胞。問題是,這種細胞會不會擴散呢?蛋白質的攝入量會影響這一問題的結果。過多的蛋白質攝入會刺激體內的IGF1激素,反而會加快人體老化,使免疫力下降。
每天吃多少肉才合適?
肉中的蛋白質我們還可以用牛奶、豆類來替代獲得,但是B族維生素、必需脂肪酸以及鋅、鐵等礦物質,是無法用蔬菜水果來替代的。因此,我們不是不需要肉,而是不需要過多的肉。
肉類有紅肉、白肉之分。紅肉指的是在烹飪前呈現出紅色的肉,豬肉、牛肉、羊肉、兔肉等所有哺乳動物的肉都屬於此類。白肉則是指肌肉纖維細膩、脂肪含量較低、脂肪中不飽和脂肪酸含量較高的肉類,包括雞、鴨、鵝、魚、爬行動物、兩棲動物、甲殼類動物等。
體力勞動者適合吃紅肉,腦力勞動者則應該多吃些白肉;男性對紅肉需求大,女性對紅肉需求小,可多吃些白肉;老人身體機能退化,多吃紅肉易導致心血管疾病和老年癡呆;小孩為了滿足身體發育的需要,兩種肉都要吃。而如果患有肥胖、心臟並高血壓等慢性病,最好少吃肉,多吃豆類食品。
三種吃肉方法易致癌
熱水浸泡過的豬肉
許多人習慣把剛買回來的豬肉用熱水浸泡一下,認為可以去掉豬肉的血水。而事實上,用熱水浸泡豬肉會使豬肉失去很多營養成分。因為豬肉裡含有大量的凝固點為15℃~16℃的低溫肌溶蛋白,極易溶於水。所以日常生活中,不要用熱水浸泡或沖洗豬肉,應該用涼水快速沖洗,煮的時候煮熟煮透即可。
過度燉煮的肉易致癌
很多人喜歡吃煮得爛熟的肉。無論吃什麼肉,都覺得燉煮得越爛越營養。其實這樣反而更不健康。因為在200℃~300℃的溫度下,肉類中的氨基酸、肌酸肝、糖和無害化合物會發生化學反應,形成芳族胺基。芳族胺基基含有12種化合物,其中9種有致癌作用。所以,最好不要吃過度燉煮的肉。
煎炸肉類可致癌
鹹魚、臘肉、香腸、火腿等食品,煎炸後會產生致癌物質亞硝基砒咯烷。正確的食用方法是:把鹹肉、香腸、火腿等食品煮熟蒸透,使亞硝胺隨水蒸氣揮發。同時,燒製鹹熏食物時最好加些米醋。同時,食用鹹熏食物時,要搭配新鮮蔬果,或者飯後喝杯酸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