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消化不良 家庭護理法大公開

寶寶消化不良是指有持續存在或反覆發作的上腹痛腹脹、早飽、噯氣、厭食、燒心、反酸、噁心嘔吐等消化功能障礙症狀,是小兒消化內科最常見的臨床綜合征。引起寶寶消化不良主要有3個原因:

1、家長給的食物不太易消化

由於嬰幼兒的消化能力差,父母要根據寶寶的年齡特點,給寶寶安排寶寶能消化吸收的飲食,而且要符合寶寶口味。一方面,父母要根據寶寶不同的年齡特點,飲食逐漸由流質向半流質(如米湯、糊狀食品、稀飯等)以及固體食物(如軟飯、麵包等)轉變。3個月內的嬰兒,其消化液與成人不同,對澱粉的消化能力比較差,需要特別注意;對2歲以下的嬰幼兒,所添加的輔食,一定要爛、細、軟;對2—3歲的幼兒,食品可以稍微粗一點。

2、家長給寶寶太多新的食物

有些家長喜歡讓寶寶嘗嘗鮮,要注意適量。比如有的寶寶第一次吃蝦,覺得味道很好,就一下子吃許多,結果造成消化不良。因此父母在讓嬰幼兒嘗試吃一種新的食物時,要讓他慢慢適應。一次的量不能給太多,要逐漸增加,讓寶寶有個適應過程。

3、食物搭配不合理

嬰兒4個月過後,父母就需要給寶寶增加奶類以外的輔食,這時就要注意各種食材之間的搭配,保證給寶寶提供均衡的營養。寶寶的生長需要各種各樣不同的營養,其中包括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維生素、礦物質和微量元素、纖維素等營養素。糧食是最基礎,而肉、魚、奶、蛋、蔬菜、水果等等也是身體所必需的。因此,父母需要合理搭配給寶寶的食物,做到食物多樣化,避免食物過於單調。

怎樣判斷寶寶是否消化不良?

寶寶有時會因進食過多導致腹脹腹瀉、消化不良,但新手爸媽的餵養經驗不足,要如何判斷寶寶是否消化不良呢?爸爸媽媽可以通過觀察寶寶的便便情況,如果便便出現異常,就說明寶寶的身體出現了狀況。

正常情況下,純母乳餵養的寶寶,便便呈黃色或金黃色,稠度均勻如膏狀或糊狀,偶爾稀薄而微呈綠色,有酸味但不臭,每天排便2-4次。人工餵養(以牛奶、奶粉為主)的寶寶,便便色淡黃或土灰色,質較乾硬,條狀,常帶奶瓣,有明顯臭味,便便每天1-2 次。有些吃配方奶的寶寶,排出的便便呈暗綠色,是因為配方奶中都加入了一定量的鐵質,有些沒被吸收的鐵質經過消化道與空氣接觸之後,就呈現為暗綠色。

等到寶寶開始接受穀物、蛋、肉、蔬菜等輔食後,便便就會越來越接近成人。在沒有改變食物份量及種類的情況下,寶寶的排便比較有規律,所以當這個規律被打破時,就要特別注意觀察,在寶寶精神狀況較好的情況下,可以通過以下症狀判斷寶寶是否為消化不良:

1、拉綠色便便;

2、食慾不振;

3、寶寶常說自己說肚子漲,肚子疼;

4、在睡眠中身子不停翻動,有時會磨牙;

5、寶寶鼻樑兩側發青,舌苔白且厚,還能聞到呼出的口氣中有酸腐味。

如果寶寶有以上症狀,便可以初步判斷為消化不良。

結合寶寶排便情況判斷是否消化不良

1、便便綠色稀水樣,便數增多,寶寶精神狀況較好,表示腸蠕動亢進,屬飢餓性腹瀉,應該增加奶量。如果精神狀況差,伴有嘔吐發燒等症狀,則可能為病毒性腸炎。

2、便便泡沫多,有灰白色的皂塊樣物,呈奶油狀,表示脂肪消化不良,應減少油脂類食物。

3、便便帶腐敗性酸味,泡沫多,說明糖類或澱粉類過多導致消化不良,應適當減少。

4、便便臭味明顯,不成形,則表示蛋白質腐敗作用增加,也就是蛋白質過多導致消化不良,這個時候就應當減少奶量。

專家建議:如果寶寶的精神狀況不佳,還伴有嘔吐發燒或者便便中有異樣顏色,還需盡早到醫院檢查,以免身體出現病症而耽誤了治療。

寶寶消化不良如何進行家庭處理?

由於飲食不當而造成的消化不良,主要是通過調整飲食來治療。如果寶寶有飲食習慣不良,爸爸媽媽應該立即督促改正,較重者可先禁食8小時,然後給予稀釋牛奶,3日後恢復到正常飲食。

爸爸媽媽要注意配給合理營養,切忌暴飲暴食。如果發現寶寶有胃腸道以外的感染,應及時治療。對於體質性腹瀉,如佝僂病、濕疹及營養不良,應積極治療原發病。

寶寶消化不良容易造成腹瀉。對腹瀉患兒,爸爸媽媽應在寶寶大便後用溫水沖洗臀部,外塗經煮沸後的食油,預防紅臀。

《消化不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