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野菜有什麼作用呢?野菜雖然在我們的日常餐桌上並不常見,但是很多都市人都有了吃野菜養生的習慣。接下來,360常識網就來為大家介紹春季吃野菜的注意事項及野菜的功效和吃法。
春季吃野菜的注意事項-野菜的功效和吃法
中醫養生:春季養生吃野菜營養又治病
中醫專家介紹,很多野菜,比如馬齒莧、蒲公英(婆婆丁)、野薺菜、魚腥草等都屬於“藥食同源”食物,不僅富含豐富的營養物質又兼具治病功能,在春季正確食用對身體大有裨益。
野菜不僅美味,中國營養學家曾對近百種食用野菜進行了分析,發現野菜的營養價值很高,能提供優質蛋白,含有豐富的維生素以及人體所需的鉀、鈣、磷、鎂、鐵、錳、鋅等多種無機鹽類和許多微量元素。同一般蔬菜相比,有的天然野菜的蛋白質還高出20%。
專家表示,野菜的藥用價值更高,經常吃野菜還能預防和治療許多疾病。例如薺菜具有和脾健胃、明目止血、利尿解毒等功效;薇菜具有清熱和降壓的作用;馬齒莧具有預防痢疾的作用,並對胃及十二指腸潰瘍、口腔潰瘍等病症有良效。許多野菜在我國古代醫書和食療集中早有記載。
溫馨提醒:野菜多寒涼脾虛者慎用
專家表示,野菜的烹飪注重保持其“野味”,可炒食、涼拌、做餡,也可溜、燴、燒、煮,還可做湯或生食,關鍵在於根據野菜不同的特點選擇不同的烹調方法。椒鹽馬齒莧,蠶豆炒蕨菜,香椿炒雞蛋都是百姓餐桌上的常見菜餚。專家介紹說,通常生長在樹上的野菜不宜炒吃,比如北方常見的榆錢,生吃口感生澀,難以下嚥,適合蒸吃。
專家指出,春季的野菜大多有清熱解毒的功效,80%的野菜屬寒涼食物,脾陽虛的人不宜食用。脾虛表現為容易腹瀉,怕吃涼食。脾虛的人要少吃野菜,否則會加重腹瀉或傷脾。過敏體質的人在飲食上有禁忌,如果對野菜過敏也要慎重食用。
烹製野菜三步驟:一洗二泡三焯
專家介紹說,食用野菜之前為了食用安全和良好的口感,要遵循以下步驟:
首先,對野菜進行徹底清洗,洗淨後將野菜在清水中浸泡,時間不能少於兩小時。在烹飪或涼拌之前,必須用熱水焯一下。野菜在未加工狀態下口感苦澀,魚腥草還會有腥味。通過浸泡和加熱後,野菜中所含有的輕微毒素會消除,口感也會變好。
需要注意的是:野菜最好現采現吃,久放的野菜不新鮮,而且無機鹽、維生素等營養會迅速流失,口感也大不如前。建議大家不要一次採摘過多,也不宜放在冰箱裡儲存。
採摘野菜需注意:做到“不知不食”
食用野菜不可缺少採摘之樂,邀請三五好友或與家人外出遊玩時,在原野中尋找野菜就充滿了樂趣。此外,人們在採摘野菜的過程中,需要不時地下蹲、尋找,一起一蹲活動了身體,也給出遊增加了樂趣。然而,生長在自然中的野菜種類繁多,很多具有毒性或被污染,在採摘野菜的時候要注意以下幾點:
首先,不要採摘路邊、溝渠的野菜。
並不是所有野菜都是綠色食品,路邊的野菜容易受到汽車尾氣等污染,產生有害物質,不利於身體健康;另外,郊外化工廠等處附近所生野菜也容易受化學污染;第三,廢水邊的野菜也常含有毒素,均不宜食用。
其次,採摘野菜做到“不知不食”。
專家指出,百姓在採摘野菜的過程中,必須事先做好功課,瞭解要採摘野菜的色、形,一定要採摘熟悉的野菜,不要誤食了有毒或有污染的野菜。一種多見於南方的野菜茵陳,具有清熱利濕,保肝利膽的功效,但性苦寒,不適合所有人吃。另外,茵陳的外觀與蒿子相似,難以辨認。古代曾有華佗三試青蒿草的故事,“三月茵陳四月蒿,傳於後人切記牢。三月茵陳治黃癆,四月青蒿當柴燒。”意思是說,只有生長在三月的茵陳,莖葉幼嫩,有治病功效,再長大之後對健康沒有益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