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兩銀子在水滸時代買到什麼?為什麼不吃豬肉

在衣食住行方面,如何掙錢又如何花錢是基本的。梁山好漢喜歡大秤分金銀,重義輕財,一個比一個仗義。小說第一回王教頭私走延安府,收了史進這個徒弟,王教頭後來想走,史進留不住,設宴送行,拿出100兩銀子相贈,這是小說裡第一次提到「錢」,一出手就是100兩「花銀」。到第二回,魯智深、史進、李忠三人結識,一次偶遇被人欺負的金家父女,魯智深想幫他們,身上有5兩銀子,覺得少,問史進要,史進二話不說拿出了10兩銀子,而李忠摳摳索索地摸出了2兩銀子,魯智深看不上,沒有要,最後給了金家父女15兩銀子。

魯智深的兵器是一柄62斤的水磨杖和一口戒刀,是他花5兩銀子讓人打造的。除了這些,小說中凡涉及打點官差獄頭、犒賞兄弟、收買人心、行走江湖等都離不開銀子,看來銀子是那個時代的「硬通貨」。

那麼,1兩銀子在當時能買多少東西呢?這個在小說裡至少有過兩次直接的交代。一次是在第九回,林沖被發配到滄州,遇故人李小二,李小二開了一家飯館,一日店裡來了「兩位神秘客人」,其中一位拿出了1兩銀子,讓李小二取三、四瓶好酒,「果品酒饌盡顧將來」,看來這1兩銀子的購買力相當不少。另一次是在第十回,晃蓋、吳用親自到石碣村邀阮氏三兄弟入伙,吳用也給了阮小七1兩銀子,阮小七用這些錢買了1甕酒、20斤生熟牛肉和「一對大雞」。綜合來看,1兩銀子的購買力,少說也得有現在的幾百元人民幣吧?

但是,上面這些描寫都存在著一個常識性錯誤,梁山好漢儘管「不差錢」,但手裡不會有這麼多銀兩,更不可能整天拿著銀子去消費、去濟貧,因為直到宋朝時銀子都還不是主要流通貨幣,梁山好漢和其他宋朝人一樣,平時主要使用的貨幣不是銀子而是銅錢。

貨幣從性質上可分為信用貨幣和非信用貨幣兩類,從材質上可分為貝幣、鐵幣、銅幣、銀幣、金幣等多種。包括銀幣在內的不同材質的貨幣在中國古代早都有了,其中銀幣最早出現在漢武帝時。不過在其後一千多年時間裡,銅幣幾乎一統天下,銀幣也罷、銀兩也罷,與金幣、鐵幣一樣在市面上都十分罕見。

這是因為中國古代並不盛產白銀,一方面當時發現的銀礦資源十分有限,礦石品位差、含銀量低,另一方面銀礦冶煉複雜,提純難度大。據有限的史料記載,宋初的元豐元年全國白銀總產量為21.5萬兩,其後大體也就維持在了20多萬兩的年產水平,貌似不少,但當時每年全國財政收入有數千萬貫,換算成白銀達數千萬兩甚至上億兩,GDP更是這個數字的數倍,這點白銀產量就微不足道了,如果以白銀作為主要貨幣,顯然不夠用。

銅錢自秦漢以來一直是主要流通貨幣,儘管模樣不斷變化,但圓形、方孔是基本形制,宋朝使用的也是這種貨幣,1枚銅錢為1文,約1000枚銅錢稱為1貫,宰相、樞密使一級的高官每月俸錢為「三百千」,即300貫,到縣令這一級,根據所在縣規模大小每月俸錢為12-20貫。當時底層百姓一天的平均收入約為100文。10文可以在飯館裡叫上一盤還不錯的菜,勾欄裡的茶1文錢一碗,陸游曾用1文錢給唐婉買過一塊糖。可見當時官員的工資是挺高的。

不過用銅錢也很麻煩,不好帶,1000枚銅錢串起來就是一大串,帶個10貫、8貫出門肯定不方便,想不招搖也很難,所以北宋出現了交子——一種紙幣,這比西方同類型貨幣早了五、六百年。作為一種信用貨幣,發行交子對應的也有儲備金,只不過不是黃金、白銀,而是銅錢。宋、元一直到明中期之前,紙幣不斷變種,除交子外還有會子、寶鈔等形式,使「銅錢+紙幣」的貨幣體系格局又沿用了數百年,而銀子在百姓日常生活中一直都是個稀罕物,有人甚至認為很多百姓一生都沒有接觸過銀子。也許這個說法有些誇張,但大致情形如此。

所以,無論梁山好漢還是岳家軍、楊家將,動不動拿出多少兩銀子來都是不對的。類似的錯誤也經常出現在武俠小說裡,郭靖追黃蓉時出手很大方,剛見面就送給了黃蓉貂裘、汗血寶馬等名貴物品。郭靖第一次請黃蓉吃飯,地點在張家口,不算什麼繁華都會,黃蓉點菜,郭靖買單,點的是「玫瑰金橘、香藥葡萄、糖霜桃果、梨肉好郎君」等,名字好聽,其實都沒啥。到結賬時卻發現共花了「十九兩七錢四分銀子」,這絕對是一筆巨款,看來郭大俠挨宰了。問題倒不在這兒,問題是作為生活在南宋的人,郭靖、黃蓉下館子用銀子去結賬,就好像現在去飯店吃飯拿的是「袁大頭」一樣,時空錯位了。

《水滸傳》為什麼會出現幣制上的錯誤?這是因為小說寫於明代,明中期以後貨幣體系發生了根本性變化,一向被作為輔幣和儲備之用的白銀成為主幣,大家不使銅錢改用銀子了。因為明中期以後實行「對外開放」的政策,大量廉價商品輸往世界各地,使明朝成為世界上最大的淨出口國,換回了大批白銀。據國外學者的研究,當時全世界白銀產量的一半都流入了中國,前前後後多達數億兩,白銀不再稀缺。張居正改革又改實物稅為貨幣稅,交稅統一折算為白銀,等於默認了銀本位制,白銀一躍成為主要流通貨幣。

《水滸傳》的作者是明代人,小說寫的雖然是宋朝的事,很多地方卻都帶著明朝的影子。比如,小說中有一個有趣的細節,英雄好漢每下館子,除好酒外必不可少的就是牛肉,幾乎從未寫過吃豬肉,難道宋朝人根本不吃豬肉嗎?可陸游又寫過「莫笑農家臘酒渾,豐年留客足雞豚」。有人推測,明朝的皇帝姓朱,寫「豬」遭忌諱,所以《水滸傳》裡只吃牛肉不吃豬肉。這種時代的印記在小說中還有很多體現,把明朝人的「銀子」給宋朝人花也是其中之一。

《豬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