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4節


墨裳在一旁點頭接道:「呵呵是啊,最好這上面的東西和這地方一點兒關係都沒有。否則我們的前景可不太妙啊……」
秦震一聽就苦笑了下說道:「墨裳,你這話可就是開玩笑了。它既然能被雕刻在這裡,那必定會和這裡有關係啊。這又不是什麼吉祥物,再說了,你回頭看看那慘絕人寰的大屠殺現場,這裡像是能和吉祥物有關係的地方嗎?」
姜旗這時候對羽東問了句:「東少,這會不會是龍的一種啊?」
老顧一聽,當下擊掌讚道:「對啊!龍生九子。九子不同。你們看看這玩意兒的身子,和龍很像啊!」
秦震不能理解的反問道:「那就是一個粗線條的長線形,你是從哪兒看出來它和龍很像的?」
「我告訴你,龍和什麼都能配上套,和雞鴨魚都有過後代你知道麼?那頭上有犄角,身後長尾巴的小龍人兒就是龍性最淫的典型代表。」老顧振振有詞的說著。
「……」秦震怎麼都沒想到,他竟然能把小龍人扯出來。
羽東似乎是對這石雕很感興趣,他拿手電仔細的觀察著細節處說道:「其實只不過是龍作為中國神性至高無上的一個物種,被神格化的太厲害罷了。龍只有一個,但是人們卻希望衍生出很多和它相似的東西。於是這才有了龍性最淫的說法。不過即便如此。神物也並非是用平凡生物交配的形式來衍生後代的。在遠古神話體系中。有四生——濕生、化生、胎生、卵生,在佛教的生命形態中,更是多達十二種。從神話的角度來說,有許多神魔妖物都是化生出來的。和普通生命無關。」
老顧聽後當下就傻了眼。連忙湊到了羽東的身邊。好奇的問道:「東少啊,你、你說的那濕生和化生是什麼意思啊?你是說這東西它沒爹沒媽自己長出來的??」
老顧一臉驚奇,不過秦震這次倒是第一反應就想起了西遊記。那孫悟空大概就是自己長出來的一種吧?
羽東回道:「古籍記載。卵生者,從殼而出生。即魚鳥龜蛇之類。胎生者,從胞胎而出生,即人畜龍仙之類。濕生者,從濕處而受生。即含蠢蠕動之類。化生者,無而忽有也。又或者是離此舊形,易彼新質。也就是轉蛻飛行者,比如蠶蛻形為蛾,化繭而成為蝶之類的。按說人也分為幾種生法,化生的最典型就是蓮花生。」
「那、那這東西是怎麼生的??是蛋生的、還是胎生的、還是化生的……?」老顧嘀嘀咕咕的說著,似乎是在害怕牆上的石雕會忽然間像花果山的石頭一樣,應感而裂,從裡面「化生」出來個什麼怪物……
羽東和墨裳研究了半天,這才比較肯定的說道:「囚牛身上有麟角,睚眥的相貌似豺狼、狻猊像獅子、贔屭像龜、狴犴像虎、螭吻像魚、椒圖像螺蚌、貔貅和饕餮就更不用說了,絕對都不是牆上這東西的樣子。所以,它並不是龍之九子。它不屬於龍類。」
羽東剛說完,墨裳就有些驚異的忽然說道:「羽東,我好像知道這是什麼東西了……雖然說現在還無法證實,但是大家務必要小心了。我覺得這裡大規模的殺祭,很有可能祭祀的就是這個東西……」
「哎喲,我的無常哥,你快別賣關子了!你趕緊跟我們說清楚了這是個什麼怪胎!它是蛋生卵生的我覺得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它到底是個什麼玩意兒?」老顧急躁的說著。
秦震無奈的看了他一眼,心說蛋生和卵生有區別麼?這個貨一著急就會開始語無倫次、胡說八道。
墨裳沉默了片刻,然後十分嚴肅的說出了兩個字:「罔象。」
「……什麼象?那又是個什麼東西?這長的也不像象啊……」老顧顯然對這個名字感到十分的陌生。他一邊質疑著,一邊認真的又看了看石雕,似乎是在試圖尋找出石雕上的東西和大象的共同點。
但是顯然那是徒勞的……罔象根本就不是象……壓根兒就不是一回事兒的物種,怎麼可能找的出來共同點?
羽東就好像是被墨裳點醒了一樣,他也忽然說道:「對!我覺得眼熟,但是卻一直沒想起來。這東西和秦始皇的淵源頗深啊。海晴望石橋,神仙事欻怳。始皇安得長,陰怪役罔象。」
其實秦震也不知道這罔象到底是什麼,但是他卻也沒急著問。因為既然羽東和墨裳都已經瞭解底細了,那就好辦多了。而且從墨裳的表情來看,這個罔象好像並不是什麼好東西……所以現在最主要的應該是研究他們接下來的對策,而不是深究這罔象到底是什麼。
不過墨裳此時卻回頭看了看來時路說道:「如果這裡面祭的是罔象,那外面堆積如山的白骨殺祭也就能說得通了。《國語》記載,水之怪曰龍、罔象。好吃人肝腦。」
羽東也點了點頭說道:「《山海經》中也提起過這個怪物,它還有一個名字叫做無傷,有說它是水怪的,也有說它是海神的。不過不管它是神還是妖,它都是一種專吃人肝腦的動物,經常會出入於陵墓,只有松柏可以使屍體避過這一劫。秦始皇的驪山王陵上就種植著大量的松柏,即便是咱們現代,墓園也多有松柏。」
這神話一旦越來越有根有據、有鼻子有眼,聽起來就會有些毛骨悚然了。秦震他們從來就不知道墓地有松柏的起源竟然會是這樣的!
可如果那是一種專門出入陵墓的怪物,又怎麼會在這「仙氣十足」的碣石內部被供奉起來呢??而且這裡也根本就不是陵墓啊!
秦震忍不住將自己心頭的困惑說了出來,可墨裳聽後竟然笑了。他回頭指了指來時路,然後對秦震說道:「你難道不覺得這裡要比陵墓豐盛多了嗎?一個墓裡才能有多少人可吃?而這裡……」
羽東也看著黑暗中的來路說道:「所以這裡才會變成了萬人坑似的地方……供養它的原因我想只有一個,那就是它的身份是水怪。或者說是所謂的海神。不知道那些方士術士是不是以為自己供起了海神,趕山鞭被海神守護,就永遠也不會消失了……」
「呵呵,是啊,他們沒準兒自認為自己是立了大功的呢!」墨裳接道。
這時羽東往前走了兩步,看了看逐漸低矮的頂部,然後果斷的下了結論說:「秦始皇沒有進來過,這裡的一切他可能確實不知道。」
「你怎麼知道他沒進來過??」秦震和老顧異口同聲的驚奇問道。
羽東搖著頭,很果斷的說:「這兩邊的通道太矮了,以嬴政的身高,如果他進來過,那他就不得不彎著腰往裡走。這不可能。」
秦震和老顧試了試高度,身高一米九的老顧,如果挺胸抬頭的話,確實是幾乎碰到穹頂了。可是……
「你怎麼知道秦始皇到底有多高??」秦震忍不住問出了這句之前他就十分好奇的問題。
因為像距離秦朝最近的《秦始皇本紀》中根本就沒有記載過秦始皇的身高,各種史書裡也都沒有確切的描繪過這位帝王的樣貌。雖然說秦始皇陵就在驪山,可是他至今也沒能出土,更不存在考古學界最權威的認證。那羽東到底是怎麼知道秦始皇身高的呢?
羽東看了秦震一眼,然後條理清晰的解釋道:「《太平御覽》中提起過秦始皇的身材相貌,說他『虎口、大目、隆鼻、身長八尺六寸、大七圍。』當然了,這是距離秦朝已經一千多年之後北宋時期的記載了,所以這個八尺六寸的身高也不一定會太準確。可如果準確,那嬴政的身高就應該在一米八到一米八五之間。
再聯繫到秦始皇兵馬俑,平均身高都在一米八左右,戰車、青銅武器這些都是按照原比例大小製造的。而秦俑手中的青銅劍幾乎都在91厘米左右。
在荊軻刺秦王的故事裡,嬴政在躲避荊軻的刺殺時,準備拔劍,可由於劍太長,單手一下子沒能拔出來。
你如果拿過長劍可以想像一下,臂展一米七八左右的人,從腰間拔出90多厘米的劍就已經很費勁了。所以綜合推測,嬴政的身高應該是至少一米八三,最高一米八五。」
第五十三章左還是右?
聽著羽東有理有據、條理清晰的侃侃而談,秦震他們個個都是瞠目結舌、目瞪口呆。
一個史書中幾乎沒有記載過外貌的皇帝,在還沒有出土的情況下,羽東竟然能憑著那簡略的描述和相關的故事以及陪葬品中精準的推測出來秦始皇的具體身高!而且已經具體到了將大致誤差縮減到了兩厘米!這兩厘米的誤差還算的什麼?
這實在是太不可思議了……
當然在對羽東佩服的五體投地的同時,他們大家也回過神兒來考慮了一下這個通道的問題。
如果說秦始皇真如羽東所說,那他的身高就應該是和羽東差不多。而再加上他頭上那王冕的話……
秦始皇頭上所帶的叫做冕,這個「王冠」可不一般!它的高度比較特殊,結構也十分的複雜講究。
冕的外部是黑色的,內部為朱色。冕頂上還有一塊長方板,稱之為「延」。後高前低,略微的有些向前傾。延的前端會綴有數串精緻華美的小圓玉,謂之「旒」。也就是那些看上去像是流蘇的東西。
天子王侯可裝飾旒的數量不一樣,大多數是說天子前後十二旒。諸侯九,上大夫七,下大夫五。再低的官銜有沒有也就沒什麼你要了……臉前只垂著孤零零的兩串珠子也不太美觀不是麼……
總之,地位的高低決定「旒」數量的多少。
冕戴在髮髻上,再橫插一長笄。就是真金白銀的簪子,以保證能別住冕。笄的兩端繞頷下系一個精緻的絲帶,謂之「紘」。再各用一條名叫枕的絲繩掛下一個綿丸,謂之「纊」。纊下端裝飾著美玉,謂之「珍」。
這些,僅僅是秦始皇王冕上的基本構造。他帶上這樣的王冕之後,整體高度甚至會超過老顧。那樣的話,他就根本沒有辦法走進這通道之內。除非像羽東說的,他要一直貓著腰前進。
《大漠狂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