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7節
大家知道她有些手段,還以為她有啥主意哩,就忍住沒出聲了。
這時,差役來報,說是在三院上房發現一個暗櫃,砸開後發現了些銀票和賬簿,還有些金銀。
張槐聽完報數後驚詫不已:怎麼只有這些東西?
瞥一眼鄭氏,見她無事人一樣,心想難道是菊花藏起來了,不是說不在乎錢財麼?
殊不知鄭氏心中也正詫異,見張槐面上一點不顯驚訝,就想著肯定是他收起來了。
公孫知府見那些賬簿全是外地的鋪面賬,銀票也有兩萬兩,心下歡喜,暗道這就對了嘛!
但他還是不滿足,覺得張家不止這麼些財產,把張槐叫了出去,沉臉問道:「張槐,你可知藏匿不報是何罪?」
張槐冷笑道:「小人並未藏匿財物,連暗櫃裡的東西都被抄了出來,還說什麼藏匿!」
公孫匡也冷笑道:「以張家的家業,暗櫃才收藏兩萬兩銀票?」
張槐憤怒,這話說的,好像他知道張家有多少財物似的。
偏廳裡。玉米本來還得意哩,心裡哼哼著「我得意地笑,又得意地笑,笑看紅塵人不老」。雖然不知這詞兒是啥意思,但哥哥姐姐們最愛哼這個了,哼的時候還十分痛快的模樣,所以他覺得眼下哼這個挺合適。
正高興間。猛然聽見「兩萬兩銀票」這句話,急忙問紅椒道:「二姐姐,銀票是啥東西?」
紅椒就解釋給他聽了。
小娃兒聽呆了,愣了一會。忽然癟嘴大哭,衝出偏廳,對著堂上的人罵道:「我日你祖宗!把銀票給我——」
張槐嚇了一跳。急忙抱起他。用手摀住他的嘴。
見公孫匡臉色發黑,這時候也不得不低頭了,他苦澀地說道:「大人恕罪!望大人莫與小兒計較。犬子是個愛財的,見藏的東西找出來了,他就受不住了。」
玉米在他懷裡使勁掙扎,嗚嗚大哭著,看向公孫匡的目光。仇恨得好像被挖了祖墳一樣。
不對,剛才挖他們的祖墳,還沒人出來哭喊呢!
公孫匡忽然想道,這張家也是個聰明的,不敢藏太多,怕人起疑心,所以只藏了兩萬兩銀票和一些外地的財產,這是最後的家底了,所以被找出來後,這小子才發瘋了。
他自問自答地解釋了緣故,覺得張家被抄光光了,就大度地一揮手道:「老夫也是奉命行事。看在曾與張子易同朝為官的份上,就不與他小人計較。」
張槐便抱著玉米回到偏廳,眾人都圍上來安慰嚎哭的玉米。
玉米一邊哭,一邊在心裡使勁咒罵:王八蛋才想出這鬼點子,用銀子換紙,這不是腦袋叫驢踢了麼!
他當時翻出那些銀票,覺得跟那些簿冊是差不多的東西,於是就沒理會,要知道這些紙值兩萬兩銀子,他還會費勁地把銀錠子裝進去、又拿出來地折騰半天麼?
他雖然小,這兩萬兩是多少,他還是知道的。
簡單地說,過年的時候,爺爺給壓歲銀子才一兩;一兩銀子等於一千文,要賣許多隻雞才能換回來;兩文錢就能買個大饅頭,一兩銀子能買許多個饅頭。
小娃兒心裡算著賬,痛不欲生,哭得昏天黑地,誰勸都不行。
廳堂裡,公孫匡正讓人登記查抄出來的東西,忽然有個軍漢帶了個婆子來,說這人知道張家的銀子藏哪了。
原來,是萬婆子!
她正在寡婦兒媳婦家蹭吃喝,聽說張家被抄家,樂壞了,就趕來桃花谷口瞧熱鬧。
聽見有兩個軍漢議論,說一個鄉下土財主家,竟然抄出了這麼多銀子和田產云云,她就忍不住了,跑過去神秘地說,她知道這還不是張家全部的家財,張家還有許多財物藏在別處。
那軍漢就帶她來了。
她見公孫匡問起,便繪聲繪色地說,曾經見張家往鄭家運東西,好幾大車,又說鄭家是張家兒媳婦鄭氏的娘家。
公孫匡眼神就亮了,立即推翻了剛才的想法,覺得這張家真是狡猾,這幾手玩的巧:有明面的,有隱藏的,有運走的,說不定還有不為人知的後手也不一定。
哼,先不管其他,先去鄭家查抄再說!
張槐等人眼睜睜地看著那些如狼似虎的人離開張家,去鄭家查抄所謂的「轉移財物」,只留下幾十人看守張宅和桃花谷。
鄭氏忽然覺得自己對人心的估測太淺薄了。
像孫家,張鄭兩家和柳兒娘吵嘴打架那麼多年,甚至有一年都差點打死人,那個仇結得算深了,但是在張家遭遇火災的時候,那個貪婪好強的鄉村婆子還跑來幫忙救火和安慰鄭老婆子;
這個萬老婆子,雖然她兒子是在張家幹活燒死的,她自問對她兒孫照顧算到家了,可是,這一手落井下石還是讓她覺得心中發冷。
第171章讓他抄個夠!
萬婆子洋洋得意,帶著知府大人去鄭家,沿途圍觀的人聽說了緣由後,雖然當面不敢說話,卻在心裡把她祖宗八代都罵翻了。
張家是有準備的,自然沒有亂作一團,等這些人圍住鄭家,那才真是雞飛狗跳了。
鄭青木氣得渾身發抖;鄭長河兩口子本就因為連番打擊躺倒,這又突降災難,更是雪上加霜;黃瓜忍不住質問,為何要抄鄭家。
黃豆見事不對,瞅人不注意,溜去後院,翻牆出去,到後山書院找周夫子。
幾位夫子正為張家獲罪的消息聚集在松濤居,忽然老僕帶了黃豆進去。
黃豆哭著說,知府大人把他家圍住不讓進出,正抄他家呢。
黃夫子大怒,霍然站起,厲聲喝道:「狗官焉敢如此大膽!」
殷夫子等人也都憤怒,立即就要下山,卻被周夫子攔住了。
周夫子面容沉得滴出水來,緩緩搖頭道:「不可莽撞!」
殷夫子等人愣了愣,忽然都垂頭喪氣地坐了回去——他們這些人,雖然有名望,卻是輕易不能插手朝政的,否則,不但不是幫忙,反而會將張家推向萬劫不復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