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8節


正要衝上去,我一把拉住林白水,她愕然問道:「你幹嘛?」
話說此刻,突然前面黑漆漆的世界裡迴響出淒厲的慘叫聲:「快,快回去……啊!」
聲音變得如非人喊出,眾人聽得面目全非,幾個稍微落後的校尉頓時僵住身子,縮起來,回頭盯著他們的上司。
我和韓冷雖然相識不久,但是見他所作所為,對他的伎倆非常瞭解,所以及時拉住了林白水。她頓時恍然大悟,指著韓冷恨恨地說道:「你好毒啊!因為不知前面的狀況,又怕手下不肯執行命令,居然用財寶引誘他們過去替你尋死!」
「大人!你……」
其他幾個剩餘的校尉對著韓冷怒目而視。
韓冷陰著臉,大喝一聲:「閉嘴,成王敗寇,要怪就他們太蠢了。你們要財寶的話,就好好跟著我,不然什麼也得不到。老子回去之後,還要軍法處置!」
這番話頓時壓住了蠢蠢欲動的軍心,韓冷也頗是有手段。
於是數把手電筒一起照了過去,增強亮度,但見地面上到處鋪滿了條狀的腐朽木板,據林白水介紹,這是入葬時候為了避免沉重的棺木把地面壓壞而使用到底墊板。
而在更前方,則是一個巨大的墓室,裡面排了一口巨大的石棺,地上血跡斑斑,卻不見方纔那幾個校尉的屍骸。而在石棺之後,卻是一把全部用漢白玉雕琢而成的座椅,上面隱隱約約坐著一個人的模樣。座椅之前是一盞祭祀用的萬年燈,數百年過去了,居然還在幽幽冒著綠光,猶如鬼火一樣!
「把棺材蓋撬開。」韓冷命令道,但因方纔的事件使得屬下寒心,唯恐棺材裡又冒出什麼可怕的機關暗器,所以他們幾個校尉相互看看,卻一動也不動。韓冷大怒,可是此刻發作不得,自己添了一句話:「我也來!把撬棍給我!」
說著,他從一個屬下接過一條撬棍,先是把撬棍使勁插入棺材的縫隙。這石棺估計是用一整塊花崗岩雕琢的,堅硬無比,數百年之後,在高二氧化碳的環境裡,畢竟有所風化。韓冷揮動撬棍,吱吱硬生生地插入棺材蓋和棺材的縫隙裡,然後數人合力,一二三一聲大吼,只聽轟然一聲,那棺材蓋被撐起來,因為石棺的棺材蓋比較沉重,合數人之力,只能把棺材蓋翹起一個角,然後再往前推,把棺材蓋從棺材上滑開。
韓冷小心翼翼地湊上去,裡面並沒有冒出毒煙或者暗器。他又把撬棍放進去,胡亂攪拌,也不見任何異動,不禁鬆了一口氣:「沒事!」
話音方落,那幾個校尉便貪婪地圍了過來,爭奪起石棺裡的殉葬物品來。韓冷冷眼旁觀,他只要那樣神器,至於其他東西,實在無足輕重。林白水一個學者,哪能容忍一干大兵對文物如此破壞,撲上去大叫:「不要!」
女人的呼叫此刻在墓室裡是那麼的無力弱小。那些校尉嫌林白水礙事,一巴掌就扇開。我搖搖頭,陰著臉把林白水拖了下去,然後對著出手傷她的男人一拳,打遍鼻子,算是報了仇。
林白水摸摸被打腫了的臉頰,只能無奈地看著石棺內的物件一樣樣被扯出來,裡面除了一具衣衫完全腐朽的乾屍之外,另外若干殉葬物品。我見韓冷一動不動,顯然沒有他要的東西。這時他把目光緩緩轉向了那個漢白玉座椅,當手電筒打上去的時候,一具乾枯的屍骸冒了出來。

平行世界外傳:雷火焚城 太祖秘辛

我被韓冷的怪異舉動所吸引,隨著手電筒的光線,也把目光投射到乾屍身上。方纔曾經匆匆一瞥,倒是也沒有多大注意。此刻細細打量,不知道怎麼的,心裡隱隱覺得不對勁,到了口裡又說不錯。
這時林白水瞟了一眼,忽然咦地叫道:「一個宦官怎麼坐在皇帝的椅子上呢?」
我猛然醒悟,這張漢白玉座椅上雕龍畫鳳,從規格上來說,是只有皇帝才能坐的。而座位上的乾屍——很幸運的是他的衣物完整地保留下來,沒有在歲月的洗禮下灰飛煙滅。雖然衣物的顏色已經褪掉,但是我依然可以認出來,這不過是一個太監的衣物吧了!
莫非是殉葬!我思慮片刻,又搖搖頭,推翻了自己的想法。有明一朝,從無以太監殉葬的傳統,不符禮儀。再說了,縱然這是殉葬,哪有人大著膽子把太監的屍骸放在皇帝的座椅上,嫌脖子太癢了!除非……
這是活殉!
我瑟瑟打了一個寒戰,聽說明朝受到野蠻的蒙古影響,開國之初,確實存在殉葬的禮儀,不過到了英宗之後就已經廢除,神宗年間怎麼可能再發生。唯一的可能,這個太監自願陪著皇帝入葬,他活著的時候就走進墓室,反正在裡面也沒有人可以管他了,就大著膽子坐在皇帝的座椅上慢慢死去。
我把手裡的手電筒也打到這具太監的屍骸上,兩把手電筒加起來,光線明亮如許。我從上自下,細細察看著太監的屍骸。乾屍面部肌肉萎縮固定,把臨死之前的保留下來。太監死地頗為安詳,好像了無牽掛地離開了世界。再看下去,太監左手寬大的衣袖下鼓鼓囊囊,我不禁說道:「他手裡藏著什麼?」
韓冷上前幾步,舉起撬棍碰了一下太監屍骸的衣物,哪知輕輕一碰,就立即化作塵土落下。其實易腐爛的纖維織物在數百年的歲月摧殘下,老早腐蝕不堪,只是因為墳墓裡時間猶如凝固了一樣,一直保持原樣,直到我們的到來打破了這個環境。
當衣物的灰塵盡數落下之後,掩藏在太監身後的東西終於露出廬山真面,卻是一個厚重的匣子,表面骯髒不堪。韓冷小心翼翼地從太監手裡抽出匣子,放置在地上,離開數步,用撬棍一挑,卡嚓,匣子打開。
豁然一陣幽幽的綠光冒出來,照得墓室裡蓬篳生輝,甚是耀眼奪目。我眼前頓時一亮,卻見在厚重的匣子裡,擺放著一個猶如羅盤一樣的東西,最中間乃是一根指南針,靜靜指著南方,外圍第一圈是五行,第二圈是八卦,第三圈是六十四卦,各自緩緩旋轉,帶著那幽綠的光芒,波光流轉。
「這,這……」韓冷眼珠瞪大,突然哈哈大笑:「我終於找到了,我終於找到了傳說中的神器——萬象儀!」
我一呆,再湊上前瞟了一眼,心想所謂的神器也不過爾爾,看模樣竟是如騙錢的算命瞎子的羅盤,而且更少了幾圈天干地支。它唯一值得稱道之處,便是以一種神秘的發綠光材料製作而成,哪能像韓冷吹噓的那般預言神秘的事件!
林白水依舊不冷不熱地說道:「那麼恭喜韓指揮使了,不過在小女子看來,這哪是神器,根本不過羅盤爾!」
韓冷止笑,哼地一下:「無知婦人,虧你還是一介博士,怎麼能如此少見多怪呢!方纔我說過,在中國古代,無數人窮盡一生的精力構建了無數解析天命的模型。然而沒有一種能夠完全成功地解析,各有各的缺陷。例如五行偏重於物質的結構,天干地支偏重於時間。但是須知,天命之變,卻是時間、空間等重重要素集合起來,缺一不可。所以到了明朝的時候,天命論漸漸趨於湮沒,正當這時,一個鑠古震今的天才橫空出世,他就是林舜琪!」
韓冷舔舔嘴唇,興奮地敘述,我知道很多人在一項工作完成之後,都會迫不及待的向旁人吹噓,只是這件事情隱秘之極,韓冷無法向人袒露,直到這時才有機會說白,但是我心裡卻隱隱覺得不安!
「林博士,雖然你比我更加清楚自己祖上的歷史,不過在此我還是重複一遍。那林家本是海上巨商,多與西洋交往,因此可以接觸到不少西洋的學說。林舜琪乃是萬曆年間的進士,官居翰林院編修,卻不喜從政,專號研究一些雜學。他接觸過不少堪輿學論,感覺傳統學說再無發展之理。這時他結合西洋占星術、行星運動規律等新型學科,另闢蹊徑,二十多歲的時候,就集堪輿學之大成,創造了世界上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萬象儀。這個萬象儀能夠預言天命變化,乃是傳說中的神器。然而林舜琪製作成這個萬象儀,卻並沒有受到當時人們的重視,當獻給皇帝的時候,因預言十多年後京師會發生大變,而觸怒了皇帝,被閒置一旁。儀器也被收入宮中,不見天日。後來林舜琪就這樣默默無聞地過完了這麼一生,於滿韃入關的時候抗敵而死,家人流落到江蘇。」
「本以為這樣一件神器就湮沒在歷史的塵埃當中,無人知曉。然而兩年前,我偶然發現了一個驚人的秘密,終於得知世界上還存在著這樣一件神器!」
「什麼秘密?」
我脫口問道。
「那就是太祖百戰得國的驚人秘密!」
韓冷一字一語地說道。
我大駭,林白水卻搖搖頭說道:「沒有什麼秘密可言,太祖文治武功,均是數盡中國五千年歷史的第一等人物,哪是你們這些宵小之徒能夠詆毀!」
韓冷哈哈大笑:「數遍中國五千年歷史,以布衣之身得天下者,不過劉邦、朱元璋和本朝太祖三人,其中以太祖得國最為艱辛,也最為離奇。有時明明即將大敗,但是卻時時有如神助,或敵將突然暴斃,或天氣突變,簡直神奇地叫人詭異。一次兩次也罷了,不過是運氣,但是無數次就不正常了!」

平行世界外傳:雷火焚城 王朝規律

如我從軍之輩,識字不多,時常聽監軍誦讀《太祖武皇帝實錄》,因此對於太祖的經歷極為熟悉,特別是征戰的記錄,更是聽得津津有味。如今仔細回想,太祖的運氣真是好的離譜。據我所知,太祖得國最為艱辛一戰,乃是遼東奉天對倭一戰。其時太祖率領二十萬義軍抗倭,無論裝備還是數量都無法和佔據絕對優勢的七十五萬倭人關東軍比擬,身後又有南洋軍政府處處鉗制,世人都以為太祖必敗無疑。哪知太祖竟然神助一樣地奇跡逆天,趁倭人關東軍四散開來,尚未集結,集中力量各個擊破,百戰百勝,不到半年就殲滅倭人大軍,屠盡遼東倭人,直至挺進朝鮮,天下震動。南洋軍政府大俱,不戰而潰,太祖從此得國。
我從軍多年,大戰沒有指揮過,但是小仗打過不少。以我的經歷,打仗歸根到底就是比誰人兵士多、武器多,數量絕對戰勝質量。而太祖在數量不佔優勢,義軍素質更是糟糕的情況下,奇跡般地擊敗了敵人。事後我們很多人都嘗試著用兵棋推演一下,發覺無論是誰都不可能有如此逆天大能翻身,當時只能自歎太祖確實神人也,非我常人可比擬。
於是我不禁點點頭,那韓冷繼續說道:「而且太祖的身世也實在可疑,我們只知道他突然於崇禎二百八十四年,也就是偽清宣統三年,西洋一九一一年出現,隨之以布衣之身起兵,征戰三十於載得國。至於之前的經歷,以及籍貫家世,竟然無人所知。」
林白水說道:「太祖不是自稱建文後人嘛?靖難之後隱居湖南湘西,滿清入關之時避難海外,後來因家人染上瘟疫死絕,無可奈何之下便回國。」
韓冷搖搖頭說道:「這點除了太祖自言之外,再無人可對證。想來只是太祖為了得國名正言順,自稱建文後人罷了。至於真實的歷史,永遠沒有人知道了。嗯,我再說另外一個事情。林博士,我問你,你可知中國皇朝命名的天命規律嘛?」
我一呆,問道:「有什麼規律?」
林白水瞟了我一眼,曉得我大字不識得一籮筐,哪裡知道命名規律,於是耐心地解釋,同時算是對韓冷的回復:「天命之說,玄之又玄,我是不大相信的。不過回顧中國歷史,仔細查看各個大一統王朝的命名規律,卻不得不叫人嘖嘖稱奇,恐怕這就是規律了!朱千戶,你可發現,從夏商周開始,一直到元明清,凡是中國歷史上的大一統王朝,歷來沒有重名的!」
《風生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