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節

  附錄八 北京四合院
  帶花園的四合院佈局示意圖
  後記
  ——粉身碎骨渾不惜,要留清白在人間
  在中國歷史上,明朝是非常奇特的一個朝代:宦官最為猖獗;黨爭最為尖銳;皇帝對士大夫的態度最為惡劣;在漢唐宋明四大漢人自主統治的朝代中,明朝滅亡最為迅速。更令人稱奇的是,在明朝開國之前的元朝,以及明朝滅亡之後的清朝,均是外來異族政權,明朝剛好夾在兩個外族征服者王朝之間。
  正因為種種奇特之處,明史歷來為後人所重視。而明史中最重大的事件,堪稱「土木堡之變」。正統十四年(1449年)二月,蒙古族瓦剌部落首領也先遣使兩千餘人借貢馬為由,向明朝廷邀賞。把持朝政的大宦官王振發現瓦剌虛報人數,因此不肯多給賞賜,並減去原定馬價的五分之四作為懲罰。瓦剌便藉機製造釁端,於同年七月率大軍向明邊境騷擾。明軍無力抵擋,一敗再敗。戰報傳到京師北京後,明英宗朱祁鎮在王振的慫恿下,率五十萬大軍親征,結果被瓦剌兩萬騎兵擊潰,朱祁鎮本人於河北懷來土木堡被俘,五十萬明軍「死傷過半」。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土木堡之變」。土木堡之戰也因此成為以少勝多的典型戰例,在世界戰爭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史家通常認為,土木堡之變是明朝由初期進入中期、由強盛轉向衰敗的分水嶺。土木堡之變後,明廷再也無力對蒙古諸部進行遠征。加上政治日趨腐敗,此後,將士不敢再戰,遭受重創的明軍再也沒有振作起來。
  而土木堡之變後,瓦剌兵鋒極健,大明王朝風雨飄搖,局勢十分危急。在國家的危難關頭,民族存亡的關鍵時刻,湧現出了于謙這樣的民族英雄,力挽狂瀾,扭轉了岌岌可危的局面。而後來明英宗通過「奪門之變」復位,于謙反而被殺,成為歷史上著名的悲劇事件,令人格外噓唏感慨。
  本書講述的即是這一段歷史。選取了土木堡之變和奪門之變發生的大背景,以人物的命運為主線,講述了這兩次著名事變發生的前因後果,從而折射出明朝由盛轉衰的演變。在時間跨度上,並沒有僅僅局限於英宗、景帝兩朝,自明朝建國,一直到明朝中期,凡與兩次事變相關的邊防、軍事、政治、人物,均有所涉及。對明朝一些有特點的現象,如宦官、廷杖等,還用了專門的篇幅來講述,力求以更廣闊的視野來再現這一段令人矚目的歷史。
  因書中人物眾多,為避免混淆,本書摒棄了明人以字、號、籍貫互相稱呼的習慣,直接改用名字。另外一點需要說明的是,作者理工科出身,邏輯頗嚴,記憶頗佳,不會忘記交代某處必要情節,若是書中沒有交代,即是有意留白,賦予讀者想像的空間,或在後書中還有續言。
  《大明驚變》與之前出版的《魚玄機》《韓熙載夜宴》《孔雀膽》《大唐遊俠》《璇璣圖》《斧聲燭影》《大漢公主》《和氏璧》《明宮奇案》《包青天》《宋慈洗冤錄》《柳如是》《釣魚城》《戰襄陽》《敦煌》《青花瓷》《交子》《開元懸疑錄》《江東二喬》共同組成了作者正在構思創作的「中國古代大案探奇錄系列叢書」。感謝出版方中國民主法製出版社,感謝讀者,謝謝你們,一直陪伴著作者前行。
  世事無端成蝶夢,畏途隨處轉羊腸。茲錄于謙詩二首作為本記的終結。《觀書》:「書卷多情似故人,晨昏憂樂每相親。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無一點塵。活水源流隨處滿,東風花柳逐時新。金鞍玉勒尋芳客,未信我廬別有春。」《夏日行太行山中》:「信馬行行過太行,一川野色共蒼茫。雲蒸雨氣千峰暗,樹帶溪聲五月涼。世事無端成蝶夢,畏途隨處轉羊腸。解鞍盤礡星軺驛,卻上高樓望故鄉。」
《大明驚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