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節
「你叫什麼名字?」
「乃梭,」那男孩兒回答,轉而上下打量著虛風道長,口中怯生生的問道,「阿叔,您見過嘟嘟?」
虛風點點頭。
「嘟嘟在哪兒?我好想牠啊。」乃梭眼眶中閃動著熱淚,急切的說著。
「牠在緬甸失蹤了,你願意幫助我去尋找嗎?」虛風平靜的望著這個誠實的男孩兒。
「我願意。」乃梭毫不猶豫的回答著。
從乃梭的口中得知,他家住在泰緬老三國交界處的金三角地區,是原國軍第九十三師的後裔,姐姐名叫珊妮,姐夫綽號「雁城小子」,自己則離家在外做著販賣山貨之類的小生意。
「乃梭,你知道方纔這兩個和尚是哪座寺廟的麼?」虛風切入正題。
乃梭搖搖頭:「他倆說的緬語中夾帶著泰國口音,應該不是本地人。」
「嗯」虛風沉吟道,「船艙內還有多少僧人?」
「有七八個呢,還說今天夜裡要在江口這裡捕魚。」乃梭回憶著。
「和尚也捕魚?」虛風頗覺愕然。
「沒錯,我聽他們是這麼說的,而且講的都是清一色泰國話。」乃梭很是認真。
「乃梭,你聽好了,這些和尚的行為十分怪異,與嘟嘟的失蹤存在著某種關聯。今晚我們就潛伏在岸邊,看看他們究竟想要做什麼,好麼?」虛風思索著說道。
「好的,」乃梭點點頭,遂問,「阿叔,你叫什麼?」
「就叫我虛風道長好了。」
「原來您也是出家人啊。」乃梭鼻子嗅嗅,心想中國的生活條件好,連道長都搽香水。
是夜,農曆十五,夜空中一輪明月高懸。
虛風與乃梭靜靜的潛伏在江邊的草叢中,四下裡蟲鳴之聲不斷,江水汨汨流淌,小鎮上的人們已經睡下了,偶爾聞見幾聲狗吠。
約莫子時初,漁船上的油燈亮了。須臾,那些僧人自船艙內魚貫而出,手中拿著一些古怪的器皿默默的列隊站在船邊上,面對著大江。
「他們也不像是在捕魚呀?」乃梭小聲的說道。
虛風默默的點點頭,示意他不要吭聲,目光則緊緊的盯著那些人,看看其究竟在搞什麼鬼。
據佛典記載,自佛教在印度分了部派後,僧衣的顏色便不盡相同,有赤色、黃色以及青黑藍色之別。據六世紀印度來華高僧真諦法師說,各部派僧衣其實都是赤、黃二色,所謂「青黑藍」,僅是些微小的差別。現在的緬甸、泰國、老撾、印度、尼泊爾以及斯里蘭卡諸國的僧衣都是黃色,僅有顏色深淺的不同。中國漢族僧人的袈裟,祖衣為赤色,五衣七衣一般都是黃色。蒙藏僧侶的袈裟,大衣為黃色,平時所披的中衣近赤色。由於北方氣候寒冷,僧眾三衣不夠,所以中原僧眾在袈裟裡面另穿一套常服,這種常服是以古代俗人的服裝略加改變而成。明代皇帝曾作出過規定,修禪僧人的常服為茶褐色,講經僧人藍色,律宗僧人則是黑色。律宗寺院自清初見月法師重興後,一般僧人的常服均為黃色,
中原佛教大都是青廟禪宗,一般著青衣,漢魏時穿赤色衣(被赤衣),後來又有黑衣(緇衣)、青衣與褐色衣。唐宋以後,朝廷常賜以高僧紫色衣、緋衣。
據佛教典制,比丘衣服有大中小三件:五條布縫製的小衣,中原俗稱「五衣」,是用於打掃勞作時穿的;七條布縫製的中衣,名為「七衣」,是平時穿的;以九條布乃至二十五條布縫製的大衣,為「祖衣」,是禮服,出門或拜見尊長時所穿。三衣總稱為「袈裟」,佛制規定僧人必須穿染色衣,避用「青黃赤白黑」五正色,而用雜色,即「袈裟色」。
緬甸佛教徒特別忌諱穿黑衣,因為在其古代曾有一種穿黑衣的邪教僧人,行事詭異,專做傷天害理的非法勾當,後來被嚴厲禁絕。
虛風道長眼中的這八九個和尚,身上所著的正是黑衣
月光下,他們如黑色幽靈般的立於船上,身影斜映在水面,顯得異常的詭異。
站在最前面的是三位老僧,手中都捧著一隻玻璃罐,裡面各盛有一隻渾身赤裸、面目猙獰的小鬼。
小鬼的製作十分的邪惡,降頭師催咒施法於民舍門下擋板,孕婦邁過即流產,然後收孩童魂魄以法術禁錮、屈服使其為己所用。依降頭師的功力大小,飼養的小鬼法力也各自高低不同,至於極為高深的法師,已經不屑於養小鬼了,各有其獨門絕技,驚世駭俗。
黑衣僧人開始誦念巫咒,並向江水中拋灑屍油與靈骨粉末,不多時便見水面泛起了泡沫,就如同大魚覓食時吞吐的魚星一般。
三位老僧此刻解開了玻璃罐罩,小心的拎出各自小鬼,朝其口鼻處哈氣,然後用力的拋入了江中。
小鬼潛入江中,隨即在水下與未知的生物廝打搏鬥起來,水面上泛起陣陣波瀾,散發出一股濃烈的魚腥氣。
「嗤喇喇」三位老僧的頭顱突然離頸騰空而起,拖著一長串心肝肺以及腸子凌空掠到了水面上,繼續口誦著巫咒,上下翻飛,場景恐怖詭異至極。
乃梭瞪大了眼睛,吃驚的說不出話來,嗓子眼兒裡「哦哦」的咕嚕直響。
虛風伸手摀住了他的嘴巴,防止其叫出聲來。
就在這時,江面上波浪翻滾,泡沫裡面夾雜著血絲,但聞三顆老僧的頭顱暴喝一聲,「嗤喇喇」的斜刺裡停在了半空中,怒目朝下望著。眾僧不知何時已然手持魚網,猛然間一齊放手「嘩啦啦」的撒向了水中,然後齊心協力用力往上拽,彷彿極為沉重似的。
月光下,八隻披頭散髮,赤身裸體,頭大如斗,鼻凸似犬,像人又像猴子的怪物被一點點的拖上了漁船。
「河童」虛風道長心中不禁愕然。
河童們憤怒的撕扯著魚網,但不知那網究竟為何物所織,簡直堅韌無比,無論怎樣噬咬都毫髮無損。而且越是掙扎收得越緊,最後河童們被纏得死死的,絲毫動彈不了了。
三位老僧的頭顱落回到了各自的身子上,然後朝著江面招招手,三隻小鬼「嘩啦」一聲躍出水面,靈巧的跳進了玻璃罐中,它們看似分別都受了傷,光溜溜的棕色皮膚上面還殘留著血漬。
僧人們合力將魚網拖入了船艙內,然後拔錨解纜啟航,沿著伊諾瓦底江順流而下。
虛風道長自草叢中起身,不由分說的一把拽起乃梭,口中匆匆說道:「走,我們去租一條漁船跟上他們。」
碼頭上,乃梭詢問了幾艘漁船,最後終於有一位船主收下了虛風道長的500美金,解開纜繩,載著他倆一路追蹤而去。
伊諾瓦底江是緬甸境內的第一大河,全長兩千餘公里,橫亙南北,最後流入安達曼海。沿途有密支那、八莫、傑沙、曼德勒、稍埠以及仁安羌、碑繆、興實達等主要港口和碼頭。
他們會在哪個地方上岸呢?虛風打開了小皮箱,裡面撂著兩本地圖冊,他拿出那本世界地圖冊來仔細翻看,這些東西他隨身必帶之物,與古龍水一樣的重要。
黑衣僧人的漁船沿江南下,一直都未曾停泊靠岸,江中隨處可見漂流著不少的柚木圓木紮成的筏子,這是緬甸出口的主要貨物之一。
三日後,漁船終於抵達了伊諾瓦底江的出海口,再往前就是阿曼達海了。
他們難道是要出海麼?虛風道長頗為疑惑的皺起了眉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