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7節

  侯寶樹一攤手,道:「都幾百年前的事了,又沒個墓碑,誰知道呢?我連我太爺爺的墳頭在哪,都不知道。」
  丁二苗鬱悶地白了侯寶樹一眼,取出羅盤開始定位,查看主脈方向和水口。
  半晌,丁二苗才收起羅盤,走到亂墳之中,指著一座墳頭,道:「主墳在這裡,或許挖開主墳,會有揭開謎底的希望。」
  「不會吧,丁大師……」侯寶樹一臉的不相信,道:「這座墳,是我奶奶的墳,建起來只有十幾年,怎麼可能是第一代老祖的墳?」
  圍觀的村民們,紛紛點頭附和,證明侯寶樹說的沒錯。甚至,還有很多人在微微搖頭,懷疑丁二苗的見識。
  丁二苗笑了笑,手指墳頭,道:
  「我說主墳在這裡,沒說你們看見的這個墳頭,就是主墳。既然是亂葬的,墳下有墳,棺上有棺,不是很正常嗎?信不信在於你們,我不會看走眼的。」
  眾人半信半疑,嘰嘰喳喳地一番議論。
  侯寶樹眨巴著眼睛,道:「難道,還要挖開看看?」
  丁二苗點點頭,道:「要理順你家的風水,就必須挖開。而且……」
  「而且什麼?」侯寶樹急忙問道。
  「而且,再不調理風水的話,你家這一脈,可能要斷了。這塊地的地氣已經不多,又被你們亂葬墳墓,所以風水很亂。要是猜得不錯的話,你們家世世代代,小孩子很難成人,對吧?」
  村民們很驚異地看著丁二苗,紛紛點頭稱是。
  畢竟這牽涉到傳宗接代的大事,侯寶來思考良久,還是決定挖墳。
  隨後,同來的幾個村民,揮動鐵鍬開挖起來。
  隨著不停地開挖,一副白板棺材出現在眼前,那是侯寶樹奶奶的棺材。這塊地極為乾燥,棺材竟然沒有腐朽,完好無損。
  丁二苗指揮大家,把侯寶樹奶奶的棺材抬在一邊,然後繼續向下挖。
  「這下面有東西!」又挖了一尺多深的時候,村民手裡的鐵鍬,終於發出當地一聲響,碰上什麼東西了。
  丁二苗一隻腳蹦了下去,看了看說道:「是一塊石碑,石碑下面,應該就是侯家這片墳地,第一代先祖的棺木。接著挖,把石碑挖上來。」
  村民們驚歎不已,繼續開挖。
  半晌,一塊條桌面大小的石碑,終於被挖了出來。
  石碑下面,果然是已經腐朽的棺木和一點點殘骨。殘骨和泥土融合在一起,幾乎已經無法辨認。
  「石碑上面刻著字!」村民們大叫。
  丁二苗點點頭,道:「把上面的泥土清理乾淨,看看寫的是什麼。仔細點,別把石碑弄壞了。」
  村民們立刻動手,用木棍一點點地清理泥土。然後,又用蒿草當作掃把,澆水洗刷,把石碑清洗的乾乾淨淨。
  石碑上,整整齊齊密密麻麻,刻的都是火柴盒大小的楷書。
第1094章 不聽話
  字跡工整清晰,並不難認。
  丁二苗一眼掃過,就知道來龍去脈了,微微搖頭。
  侯寶樹也是個識字的人,看了半天,連蒙帶猜地,也明白是怎麼回事了,不禁目瞪口呆。
  這片墳地的侯家第一代老祖,叫做侯方道。碑文,就是侯方道親自留下的。
  這位侯方道,是明代嘉靖年間丁末科狀元,和當時大名鼎鼎的張居正同科,翰林學士,官至禮部尚書,歷經三朝。隆慶年間,侯方道曾經一度拜為首輔大臣,權傾朝野。
  後來在萬曆年間,侯方道栽了跟頭,差點被滿門抄斬,最後削職為民,打回故里。因此,侯方道立下家規,後世子孫不得為官。
  關於這塊鳳凰落地穴,也和侯方道有關。碑文記載說,侯方道小時候,看見一隻彩色大鳥在這裡停足,便認定這裡是風水寶地。於是臨終前,吩咐兒孫將自己埋在此地。
  但是侯方道又擔心地氣太旺,侯家後代會繼續出大官,所以竟然胡亂來,命令子孫今後,一律亂葬,不得按照輩分順序來。
  這就是這片墳地,之所以墳塚混亂的原因。
  「可是丁大師,為什麼我家單傳了這麼多代?」侯寶樹問道。
  「侯方道的年代,到現在有接近五百年。五百年之內,你家不可能只有十六代,至少也在二十代以上。所以說,一開始不是單傳,單傳,是後來風水越來越亂造成的。」
  丁二苗打量著四周,道:「你祖宗對於風水,應該是一知半解的,所以亂來。好在這塊地畢竟還是寶地,要不,你們這一脈,早就絕斷了。」
  「那麼,這風水還可以調理好嗎?」侯寶來又問。
  「可以是可以,但是非常麻煩。這裡所有的墳墓,都要重新安葬,做一番佈置才行。」
  丁二苗說道:「所以建議你另選墳地,遷走你爺爺和你父親的墳墓,你以後,也就隨著你爺爺和你父親,按照常規順序排列。那樣更省事,也省錢。」
  侯寶樹拉著丁二苗的衣袖,走開了幾步,低聲說道:
  「可是,我祖宗不是說,按照順序來,後代會出大官嗎?丁大師,不如你就辛苦一下,給我指點指點,也好讓我的後代,以後有個當官的……」
  丁二苗哈哈大笑,用手拍著侯寶樹的肩膀,道:「你祖宗明文規定了,後代不得為官,你為什麼一定要做一個不聽話的孩子?」
  「……」侯寶樹張口結舌。
  他一個四五十歲的大叔,被丁二苗叫做孩子,竟然無言以對。
  當天上午,侯寶來挽留丁二苗不住,只好安排車子,送丁二苗回馬蹄鎮。
  回到馬蹄鎮,恰好是吃飯的時候。
  席間,丁二苗和姬九爺告辭,並且把下一步的計劃,簡單說了一下。
《鬼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