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節
「嗖嗖」的聲音傳了過來,唐三成叫了一聲:「趴下!」
所有人的頭貼著地面,同時雙手抱住頭,大約有十來只箭從前方射了過來,光是聽聲音,就知道強度有多大了,唐三成提醒得快,那箭越過所有人的頭頂直直地朝他們身後射去,轉瞬間沒有了影子,所有人的頭頂都是涼嗖嗖地,好像頭皮被帶走了一樣,猴子摸了摸自己的頭頂嚇得是目瞪口呆,白逸說道:「好強勁的弓弩!」
古時的箭都以青銅來制,商代的銅箭頭已頗陰毒,凸脊、三角形扁翼,當箭頭刺入身體後,兩翼的倒刺會牢牢鉤住合攏的傷口難以拔出,血槽就像吸血蝙蝠般抽出敵人的血液。時至戰國,新興的三稜翼樣式更使箭即便拔出傷口也更難癒合,並且相應的血槽增至六個,秦代箭頭則提高了致人中毒的鉛含量,同時與某些秦劍一樣,表面氧化鉻技術也使某些箭頭歷久常鋒,不管經歷了多長時間,依然鋒利無比,但銅材較難得,秦代開始嘗試用鐵製作箭頭鋌部,但依然是以銅製為主。
簡單來說吧,要是被這箭射中了,你會寧願它一直刺在自己的身體裡,也不願意去拔出來,因為那會讓肉翻起來,痛上加痛!
射是周代時的六藝之一,也是古代最強大的攻擊手段之一。早時的貴族,如果家中生下男孩,都要向天地四方射出六箭,以示男子所要征服的世界,足見其在人們心中的地位。東周時期複合技術的普及大大增加了弓身可儲存的勢能,使人在生理結構容許的拉程內,能將更多力量轉化給弓身,射出更快更遠之箭。古人超常的膂力令人驚詫,精銳射手竟能拉開七十公斤的強弓,估計有效射程應在五十到七十米之間,最遠射程更是數倍之多。
以人的力量都能拉到七十米之遠,若是精妙的機關設計,射程會更遠,所以這些箭轉瞬間沒有了蹤影也是十分正常,在最後面的猴子回頭看了看,膽子越發地小起來了,心裡有些懊惱了,早知道就不要下來了,這命啊,丟了可就是丟了,找不回來了!
烏雲擔心自己那只萬中挑一的海冬青,顧不得喘口氣就繼續向前爬,嘴裡用蒙語說著什麼,烏雲的一隻手按下去,唐三成的耳朵動了一動,聽到「喀嚓」一聲:「烏雲,你觸到了機關,快閃開!」
烏雲聽到唐三成的提醒,身子迅速地朝後撤,可是已經來不及了,下面一塊鐵釘板突破了泥土直朝烏雲的身子刺過去,烏雲的身子朝上一躍,可惜盜洞上方並沒有可以依附的著力點,烏云「呀」了一聲,手指直接深深地探進了那泥土裡,這一招暫時讓他的身子逃離了那鐵釘,尖利的釘頭讓烏雲心裡一悸,他朝後看了看,七邪說道:「向後退!」
向後退是剛剛過去的路,已經被證明是無危險的,可是朝前就不一定了,指不定還有什麼機關在候著,頂上的泥土已經支撐不了烏雲的身子,烏雲深吸了一口氣,向後一個翻滾,腳踢到了頂上,帶起一片泥土,所幸剛好落在那鐵釘板的邊上,毫髮未損,阿木爾一陣後怕:「烏雲!」
第296章 天葬
「我沒事。」烏雲低頭看自己的手,手指裡面全是泥,他苦笑道:「怪我大意了。」
「一連兩個下馬威,這秦始皇還真是客氣。」雷子說道:「這應該只是小菜而已,大餐恐怕還在裡面,我說烏雲,你要是還像現在這麼衝動,一會兒沒準就是個血篩子了。」
烏雲悶哼一聲,白逸說道:「由我和唐三成來帶路吧,他耳力奇絕,能夠在機關啟動就預見危險。」
「也好。」關老闆說道:「烏雲,阿木爾,你們跟在後面,也好有個照應。」
兩名蒙古人自恃甚高,可是剛才一出讓兩人暫時收了鋒芒,點頭答應下來,跟在白逸和唐三成的身後小心行事,越過了那一塊鐵釘板,再向前行了數十米,那只海冬青發出的聲音就越來越清楚了,唐三成說道:「海冬青應該沒有事,它的聲音雖然顯慌亂,可是氣力還足,烏雲,你不用擔心。」
烏雲說道:「真如你所說就好了,這只海冬青得來不宜,訓練出來更不容易,它就如同我的子女一樣。」
海冬青的確沒事,只是被困在盜洞的上方無法動彈,說起來,這只海冬青卻是因為自身力量太強,反而起了反作用被困住的,那箭射過來的時候,海冬青大力躲避之下,選擇了向上飛行,用力過猛,居然嵌入到了泥土裡,無法動彈!
烏雲小心地去掉海冬青周邊的泥土,讓海冬青重獲自由,唐三成覺得驚異無比,這只海冬青在面對攻擊的時候,反應奇快不說,力道奇大,不愧是鷹中之神了。
海冬青重獲自由,站在烏雲的胳膊上十分興奮的樣子,好像已經適應這裡的凶險了,唐三成這才問烏雲,這海冬青究竟還有什麼過人之處,烏雲經過剛才的事情,對白逸他們這一行人的態度已經溫和了不少,解釋道,這海冬青廳本是屬於天空的神鷹,可是自己在訓鷹的時候採用了接地氣的方法,將這桀驁不遜的海冬青埋在了深坑之中,聽上去有些殘忍,這海冬青在前一周裡不吃不喝,幾乎要自我了斷了,烏雲就將它取出來,吃上三兩鮮牛肉,再重新扔下去,比起其它鷹的熬鷹過程,這只海冬青的熬更加痛苦,不過也因為「接地氣」的原因,烏雲發現海冬青對於屍氣十分敏感,而且能夠在地下狹窄的空間裡自由活動,有如在天空一般。
有一點唐三成不懂,為什麼這海冬青會對屍氣十分敏感,烏雲解釋道,這只海冬青是自己在西藏發現的,在西藏,有一種天葬,天葬,就是將死者的屍體喂鷹。鷹食後飛上天空,藏族則認為死者順利升天。天葬在天葬場舉行,各地有固定地點。人死後,停屍數日,請喇嘛唸經擇日送葬。出殯一般很早,有專人將屍體送至天葬師首先焚香供神,鷹見煙火而聚集在天葬場周圍。天葬師隨即將屍體衣服剝去,按一定程序肢解屍體,肉骨剝離。骨頭用石頭搗碎,並拌以糌粑,肉切成小塊放置一旁。最後用哨聲呼來鷹,按骨、肉順序別餵食,直到吞食淨盡。天葬是藏地古老而獨特的風俗習慣,也是大部分西藏人採用的喪葬方法。
這只海冬青長年吃死人肉,對於死人的味道也就早就習慣了,甚至十分敏感,能夠早早地發現前方有沒有死人,這一點,是其它地區的老鷹無法具備的,這與西藏的天葬習俗有分不開的關係,天葬聽上去有些驚悚,將死人肉餵給老鷹,以唐三成的腦瓜子無論如何也想不分開,他只有搖搖頭,將這事翻過去。
再說回這海冬青,它之所以會觸動機關,很有可能是因為撞到了前面的牆上,觸發了機關,箭是直射過去的,方向應該是正前方才對,這海冬青飛得過快,撞到牆上才觸動了弓弩,銅箭應聲射出,那麼以海冬青與這機關的距離來看,不得不佩服這只鷹的神速反應了,如此近的距離,一般就是穿膛而過了,它居然還有躲閃的時間,鷹中之神不是浪得虛名的。
海冬青與烏雲親熱得很,不過其他人的心情就沒有這麼好了,眼前這堵牆內設機關,也嚴實地堵住了眾人的去路,礙於裡面的機關,又不敢冒然去觸摸這道牆,矮子與唐三成對視一眼,矮子對唐三成說道:「師兄,師父盛讚你已久,能不能讓我見識一下師兄的水平?」
唐三成笑道:「師弟,我們倆就不要客套了,其實你也看出來了,不是嗎?」
白逸催道:「不要賣關子了,連我都猜出來了,我們是又遇上障眼法了,是不是?」
矮子面色一變:「連你也懂道法嗎?」
「當然不是。」白逸說道:「不過在不久前我們就已經遇到過一次,將虛無幻化作實像,迷惑人的眼睛,我們看似存在的地方,其實是不存在的,所謂的障眼法不過就是如此,唐三成,既然你師弟要見識一下,你就不要推脫了。」
唐三成點了點,咬破自己的小指,在空氣中畫了一個八卦,血濺到各處,白逸有些疑惑,上一次唐三成是直接將血八卦畫到土牆之上,這一次怎麼是在空氣之中呢,這一點白逸有所不知了,上一次唐三成已經知道虛無的地方是在哪裡,這一回情況卻有些不同,既然箭是從這裡射出去的,自然是有實體的,唐三成剛才也試過,可是找不到虛無,只有在空氣中畫出八卦來破陣了。
「天地玄宗,萬氣本根。廣修億劫,證我神通。三界內外,惟道獨尊。體有金光,覆映吾身。視之不見,聽之不聞。包羅天地,養育群生。受持萬遍,身有光明。三界侍衛,五帝司迎。萬神朝禮,役使雷霆。鬼妖喪膽,精怪忘形。內有霹靂,雷神隱名。洞慧交徹,五氣騰騰。金光速現,覆護真人。急急如律令!」
唐三成的口訣念畢,其他人只覺得眼前一蒙,就是眼前突然一黑的狀況,再睜開眼前,左右各出現了一條墓道,正中間的牆體依然存在,關老闆歎道:「真是不可思議,所謂的實虛居然可以一體。」
矮子對唐三成十分崇敬:「破障眼法需要的道法必須精湛,否則,無法破解虛境不說,還會傷到自己的元氣,輕則吐血,重則身亡,這布下障眼法的人不簡單,師兄,你也不簡單。」
猴子多了一句嘴:「矮子,假如讓你來,你有把握嗎?」
這問題讓猴子為難了,他想了一會兒:「破是可以破,不過自身的元氣肯定有損失,說到底,我的修為還是比不過師兄了。」
其他人還不知道兩人的淵源,二老闆驚奇道:「難道你們修道的人見面都要稱師兄弟嗎?」
矮子未置可否:「差不多吧,大家都是同道中人。」
扯這一點先不說,障眼法已破,如今有兩條墓道伸展進去,左右各一條,這墓道足有八米之高,白逸想到他們挖盜洞的時候足足挖了二十多米,加上這條墓道高約八米,倒是與秦陵有一點共通之處了,臉上不禁露出喜悅的神色來了。
「怎麼了,白逸,你是不是想到了什麼?」七邪問道。
第297章 刑徒
「這裡的高度計算起來與秦陵的封土有些對得上了,我們向下挖掘了近二十米,這裡呢,高約八米,加上一點誤差,也勉強稱是上是有三十米了。」白逸說道:「秦陵當初封土的時候,就是封了三十米。」
關老闆說道:「不錯,來之前我也查閱過相關的資料,秦始皇為防止盜陵,想了很多方法,其中就有以山為陵,封土三十米。」
這所謂的封土,其實就是俗稱的墳頭,東周以前的墓葬並沒有封土,古人自從迷信靈魂以後,凡事都要先向祖先祈禱,在廟堂禱告總不如直接到墓前禱告好,為了更方便的辨認出祖先墓穴的位置,他們就在墓穴的上面壘土或種樹為標誌,但後來就變成了顯示墓主人身份地位的標誌。
作為帝王陵來說,封土就顯得更為重要了,封土看上去只是簡單在地墓葬上堆上土,但內中很有講究,尤其作為帝王陵,一般有三種封土的方式。
第一種是壘土為陵。是早期帝王陵墓封土的一種,叫做方上,就是在帝王的墓穴之上用層夯築,使它成為一個上小下大的方錐體,就像倒扣著的一個鬥,因為它的上部是方形平頂,沒有尖部,所以叫「方上」,也稱「覆鬥。」
第二種是以山為陵,它是利用山的丘峰作為陵墓的墳頭,唐代的帝王陵從一開始就採用了這種形式,安葬唐太宗李世民的昭陵,就選擇了長安西北禮泉縣海拔一千多米的九嵕山為墳,鑿山建造。據說這一葬法是長孫皇后提出的,這實際上是李世民自己的主張,借長孫皇后之名提出的,她在為長孫皇后撰寫的碑文上說:「王者以天下為家,何必物在陵中,及為己有,今因九稷山為陵,不藏金玉、人馬、器皿,皆用土木形具而已,庶幾賊盜息心,存沒無累。」說是如此,實際上李世民並非薄葬,而是非常的厚葬。以山為陵,不過是利用人工難以造成的山嶽雄偉的氣勢,以體現帝王氣魄宏大,而且還可以達到防止盜掘的目的。
第三種是寶成寶頂。自秦漢時期帝王陵盛行的方上形封土,一直延續到宋代。但是經過唐代的以山為陵後,帝王們對方上和以山為陵的形式有所觸動,因為方上形土丘的尖稜很容易被雨刷風蝕,成為圓鈍,山形也很難如方形。因此在唐末五代時期不少的帝王陵封土出現了圓形,倒斗的都叫它饅頭形。
白逸的發現讓大家興奮莫名,不過一左一右兩條墓道,究竟要往哪裡走,一時間有些迷亂了,烏雲放出海東青讓它去探一探,朝左的這一條居然沒有什麼機關,相對安全一些,待海東青一回來,大家就決定朝左而去。
終於不用彎腰弓背了,大家一下子覺得精神了不少,尤其是小山,在天地中長大的他,十分不喜歡這種幽長的盜洞,現在直起了身子,利落了不少,正要朝前竄,被唐三成拽住了:「這是什麼地方,不要亂跑!」
小山嘟起個嘴巴,但依然聽駱天的話,老實地跟在七邪的旁邊,白逸則守在唐三成的旁邊,雷子就覺得自己姥姥不疼,舅舅不愛了,唐三成和小山都有人守著,就自己是孤苦無依,他朝前面看看,突然皺了一下眉頭,前方傳來的味道讓他幾乎嘔了出來,這得是多少具屍骸疊加在一起,才能散發出這麼噁心的味道來!
「這裡沒有什麼機關,估計著也不是什麼重要的墓室了。」關老闆說道:「看來我們還是來錯地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