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2節

  蕭克明低聲囑咐,等待大隊人馬經過,不多時,那人流漸漸近了,前方的部隊已經越過了我們的藏身地點。
  啪、啪、啪……
  鞭子在半空中抽打的聲音不斷響起,我的心中緊張莫名,而就在這個時候,突然間我聽到蟲蟲低聲說道:「不好,我們好像被發現了!」
第四十七章 他鄉遇故知
  什麼,被發現了麼?
  轟!
  我的心中一跳,而就在這個時候,不遠處突然間就有一聲爆響出現。
  附近幾個養著鞭子的陰卒紛紛轉頭望了過去,這幫陰卒可比辛野他們要巨大許多,足足有五六米的身高,宛如一輛坦克。
  或者說是高達。
  就在那爆炸聲響起的一瞬間,雜毛小道突然低聲喊道:「走,別猶豫,最後的機會了。」
  我被人推了一把,腳步踉蹌地向前走去,十幾米的距離眨眼就到了,緊接著我們都擠入了密密麻麻的人流之中。
  這一過程無比驚險,然而其實速度十分地快。
  當眾人擠入人群之中的時候,蟲蟲從懷裡摸出了一些粉末來,灑在了大家的身上,我因為有匿身符袋的氣息籠罩,所以會比較少一點。
  事實上,我的注意力,一直集中在了剛才發生爆炸的地方。
  我瞧見那兒出現了三個陰兵符靈,跟鬼市那邊的幾乎一模一樣,不知道雜毛小道是從哪兒弄來的這玩意。
  附近的幾個陰卒被吸引了,走到跟前一瞧,氣得哇哇叫,手中的鞭子陡然一揚。
  當揮下來的時候,那陰兵符靈直接給砸成了粉碎。
  我瞧見對方鞭子的威力,心驚肉跳,而就在這個時候,蟲蟲突然開口說道:「陸言,別去看,那些陰卒很敏感的。」
  敏感?
  我沒有再敢往那邊瞧,而是回過頭來,發現我們被裹挾在人群之中,前後左右都是人。
  這些人穿著各異,有中式的綢衫旗袍馬褂壽衣,也有西式的西服和裙子,不過每個傢伙的臉上都是一片慘白或者青紫,面無表情,雙眼直勾勾的,一點兒神采都沒有。
  這裡面不但有人,而且還有畜生,有牛有馬有豬,不過都零零散散,顯然是查遺補缺而來的。
  所以麻繩兒這條蠢驢混在其中,並不能算是突兀。
  說句實話,在這樣的人群之中行走,著實是有一些考驗膽量,此間鬼影重重,每一個人的臉上都是慘白的,陰風颼颼不說,旁邊還有牛頭陰卒在盯著,隨時都有可能甩落一鞭子砸下來,將我們給挑出去。
  而如果被發現,後果當真是不堪設想。
  要知道,這些陰卒跟辛野那一幫野生牛頭並不一樣,它們可是去過幽府,受過六道加持的,天生就帶著一股神性,是規則的具象化。
  而且這些傢伙的身上,是無數塑形蟲凝聚而成,與洛飛雨有著異曲同工之妙,每一個都不好對付。
  我打量著身邊的人,發現無論是蕭克明,還是洛飛雨、蟲蟲、姜寶,又或者那頭蠢驢,都很完美地融入到了人群之中,他們彷彿天生的表演者,一舉一動,都跟特麼的死了一樣。
  唯獨我,怎麼走,都感覺自己無比彆扭。
  這個時候我無比地羨慕起了小妖來,如果我如她一般,有一雙翅膀,那麼就不用這般辛苦,直接飛過去就行了。
  隨波逐流地行走著,頭頂上不斷有鞭子響起,任何停下腳步,或者顯得太過於遲緩的,都會被鞭子照顧到。
  那幫陰卒心情好的時候,也就嚇唬嚇唬;若是心情不好,直接一鞭子捲起來,朝著旁邊砸落過去,頓時就變得淡薄了幾分。
  我走了好一會兒,突然間發現了一個事兒,在我旁邊的不遠處,有一個人是那般的熟悉。
  我盯著他瞧了好一會兒,突然間心中就是一跳。
  尼瑪,這不是阿龍麼?
  可能會有朋友問了,這阿龍是誰啊,什麼時候出現過這樣一個人物了?
  沒錯,這個阿龍就是我以前在南方打工的時候,認識的一個損友,是個不折不扣的色胚,我的知識體系裡面,所有關於風月的事情,都是來自於他的講述,就連我在老家時的那個相親對象,都曾經跟他有過一腿。
  他就是,大名鼎鼎的技師殺手郭廣龍。
  阿龍!
  印象中的阿龍是個滿臉青春痘、精力無限的年輕人,一雙眼睛總是下意識地左右晃動,搜尋著美女,靈氣十足,然而此刻的他卻是一臉木然,慘白的臉上面無表情,低著頭,一步一步地往前走。
  出現在這兒的人,想必在陽世之中已然死去了,只不過,這傢伙是怎麼死的呢?
  我好說等老子發達了,回江城的時候,去找你們玩兒的,怎麼你就掛了啊?
  我一路上不斷地打量著這個傢伙,是不是碰一下他,試圖喚醒他的記憶,然而那傢伙卻顯得十分遲鈍,如同木偶一般地邁步,根本就不理我。
  不知道走了多久,我的耳邊突然響起了蕭克明的聲音來:「陸言,準備離開了,你傻愣著幹嘛呢?」
  我這才回過神來,說啊,到了麼?
  蕭克明低聲說道:「到了?你若是真的上了望鄉台,走入奈何橋,只怕永遠都出不來了——瞧見不遠處的那片石林沒有,那兒就是三生山的石碑林,一會兒麻繩兒一跑,咱們就趕緊躲過去,知道麼?」
  我看了一眼渾渾噩噩的阿龍,低聲說道:「蕭哥,我能不能帶一個人?」
  蕭克明詫異,說誰啊?
  我指著阿龍,說這是我一很要好的朋友,不知道怎麼著就在這裡碰到他了,我想把他給帶上,若是能夠帶他還陽就好了。
  蕭克明歎了一口氣,說真是朋友?
《苗疆蠱事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