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節
大伯父可能已經知道我偷了茶葉,他故意選現在來比試,不給我一點兒機會再去練習。這些茶葉放在二樓那麼久,肯定沒人碰到,要不箱子上不會積滿灰塵。好在木清香在白天跟我說過,喝茶時如何判定茶葉的種類,但她那時沒跟我說茶葉的年份如何分別,只說晚上實戰練習再仔細講解,可晚上根本沒有練習,時間全耗在二樓了。
小堂妹來了精神,替我答應道:「好啊,好啊。關在這裡已經很多天了,我都無聊死了,就這麼辦好了!」
「會不會太難了?」二堂哥替我說道,但我看著他,忽然想起他就住在老嚴隔壁。
「難的話就不用比了,不戰而勝對我們來說很平常嘛,不戰而敗對他來說也很平常。」大堂哥嘲笑道。
我好歹也練過一段時間了,底氣不敢十足,也有八足,於是不知好歹地應承下來:「好,那就現在吧,反正都被吵醒了。」
大伯父看我應允了,倒有點意外,他繼續說:「為免你說我們欺負你,那就先說好了,所有煮茶工序全由黃德軍來操作,他不能說話,所以不可能給我們報信。茶煮好以後,大家將茶葉種類,年份,以及所用的水是什麼,全部寫在一張紙上,到時候再看誰全部寫對了。」
大伯父這個方法看起來很公正,起碼這些茶葉連小堂妹都沒碰過,不然用他們帶來的茶葉,我豈不是吃虧了。所有人都同意了,但因為我和木清香只有兩個人,大伯父一家子有四個人,所以二堂哥就自告奮勇,要到我這一邊幫忙。大伯父罵了一句沒用的傢伙,然後就答應了二堂哥的請求,這下子兩邊都是三對三,剛好茶葉也有三箱。
這次斗茶來得突然,我十分緊張,但自持已經背下殘經的內容,又得到木清香傳授不少經驗,結果應該不會太差。誰知道,木清香忽然站出來說了一句話,這不僅讓在座的各位一片嘩然,我更是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卷三《南洋怨杯》 13.中國茶人
夜裡,屋外全是海風與海浪聲,所有人很快就清醒了。我還在想三對三怎麼比,是木清香對陣大伯父,二堂哥對陣大堂哥,我對陣小堂妹嗎?哪裡知道木清香腦袋壞掉了,居然走出去,對大伯父說了一句:「不用三對三了,路建新一個人就夠了,只要他贏了以後,別忘記你的承諾就是了。」
此話一出,夜裡的海風灌進寬敞的主廳,我的心都涼透了。我算哪根蔥,別說一對三,就算三對三我都沒有信心。大伯父也顯得很意外,他以為聽錯了,過了好一會兒才相信自己的耳朵。木清香總是那麼出人意料,她厲害是她的事情,以一敵三的任務她去做就好,幹嘛推我上戰場。大伯父成心不想告訴我們月泉古城的下落,他當即應允,不給我機會反悔。
等木清香又回到我們這邊,我忙問:「你到底要幹嘛,是不是不想再找月泉古城了?」
二堂哥也看出我能力不濟,所以也很納悶:「是啊,我堂弟他恐怕不行吧,我爸可不是小角色。」
木清香不知悔改,死不認錯,她說:「你不能一直處於被保護的狀態下,以後去找月泉古城,危險比以前勝過千百倍,心態最重要。況且我相信你已經學會了很多,這次你不會輸的,這次就當作你的一次考驗吧。」
我聽了這堆大道理,馬上暈頭轉向:「真的假的,你可別開玩笑,要不現在就告訴我,到底那三箱茶葉是什麼來歷。你肯定一看就知道了吧?」
果然,木清香冷漠地說:「這次我無論如何都不會幫你,你只能靠自己,想想你以前學到的,看到的!其實你完全可以應付了,不要忘記了,你一直原地休息,但別人還在奔跑,如果我不在你身邊了,其他人也不能幫你,那怎麼辦?」
對面坐著的小堂妹和大堂哥正等著看好戲,大伯父更懶得看我,這樣的情況下我都快崩潰了,人生道理就先丟一邊吧。我學過的東西裡,哪裡有品茶的功夫了,產地、年代、水源怎麼判斷,我根本還沒學會。可木清香擅自作主,替我攬下了一個爛攤子,再過幾刻鐘,就該把臉面丟盡了。
我無言以對,大局已定,只好聽木清香的話,全力以赴好了。萬一贏了,那就謝天謝地,倘若輸了,那就怪木清香好了。二堂哥對我的能力不樂觀,他有點掃興,還以為能幫忙,誰知道只能袖手旁觀了。木清香高深莫測地看著我,不知她是擔心我,還是相信我。
話末,木清香又扔個炸彈出來:「我先回房休息,這裡就交給你了。」
沒等我作出反應,木清香已經頭也不回地走出了主廳,回房睡大覺去了。我難以置信地愣在原地,木清香該不會被大伯父收買了吧,先不說讓我以一敵三,現在居然心安理得地休息去了,好歹留在旁邊指點我一下嘛。
小堂妹看見木清香走了,她就譏笑道:「怎麼,幫手都沒信心了,嚇得跑掉了,我看你現在認輸好了,省得一下子丟人現眼。」
「雨唯,注意禮貌!」二堂哥替我打抱不平。
小堂妹不悅道:「二哥,你熱臉貼冷屁股還嫌不夠丟人嗎,跑過去幫忙,人家還不領情呢。」
聽著小堂妹的冷言冷語,我竟沒有生氣,反而覺得她有點悲哀。不管怎麼樣,這次比試必須接下,木清香說得沒錯,我不能總依賴她,凡事只有靠自己才是王道。從小,我就常聽祖父說茶,親眼見識過幾場大型茗戰,後來遷回大陸,雖然一直沒有與茶有接觸,但這一年來的遭遇,我已經有了一定的歷練,起碼不再是對茶不是無知狀態了。更重要的是,我已經背下殘經了,可大伯父一家人誰都沒瞧過殘經內容。
趁著黃德軍燒水,我急忙閉目養神,順便回憶殘經的內容,以及最近學到的本領。大堂哥和小堂妹坐在對面交頭接耳,似乎在討論那三箱茶葉到底是什麼茶。大伯父在上座也閉著眼睛,似乎勝券在握,絲毫不擔心。老嚴剛把死雞清理掉了,他一進主廳就站到大伯父旁邊,然後耳語幾句。
終於,黃德軍將水燒好了,一起用了三鍋不同的水。每一鍋用了什麼水,黃德軍將其寫在紙上,放在上座的紅木桌上,等待最後的揭曉。同時,黃德軍分別取了三個箱子裡的茶葉,已經把煮泡好了數碗茶湯,一併端了出來。
海風就茶味吹得四處飄散,我以為會很慌張,沒想到竟如此平靜。小時候對祖父的崇拜、好奇,對父親的困惑,以及對廖老二的責任,這些感情交織在一起,我知道我不能輸,必須贏,一定贏!
黃德軍在主廳裡來回走動,他將茶碗端到每一個人的手上,除了二堂哥和老嚴之外。當我接過茶碗時,忽然發覺黃德軍在奇怪地看著我,似乎有話有要說。可這畫面一閃而過,黃德軍將茶碗分發完畢後,他又坐回去了。我的腦海裡總忘不掉黃德軍的眼神,不由得有點分神,可惜他不能說話,否則剛才就小聲問問他怎麼了。
正當我收回思緒,端起茶托,輕輕拿起茶碗想要聞聞茶香,卻發現茶托上有幾個字。頃刻間,我恍然大悟,難怪黃德軍眼神有問題,原來他在茶托的面上給我留了信息。既然黃德軍做得那麼小心,想必這事不宜在眾人面前提起,所以他才無奈地選擇了這種方式。茶托不大,能寫的字數有限,上面用黑色筆墨寫了兩個字:壞人,還有一個箭頭。
看著茶托上的字符,我忽然想笑,寫了壞人就罷了,但箭頭是指著誰呢。對面坐了小堂妹、大堂哥,上座有大伯父、老嚴,還有黃德軍他本人,到底誰是壞人。不過我早看出來了,黃厝裡的人際關係不對勁,恐怕黃德軍也是不情願地在伺候這群人。可在我眼裡,除了二堂哥外,他們全是壞人。
我端起茶碗,假裝聞香,然後偷偷地朝黃德軍眨了眨眼,示意收到了他的警告。二堂哥看我端著茶碗聞了半天,於是擔心地問我怎麼了。我能體會黃德軍的苦心,他既然如此謹慎,肯定不想被其他人發現,所以我急忙放下茶碗,把茶托上的字跡遮住。
黃德軍端了三碗茶給我,大伯父擔心二堂哥暗中幫忙,於是就叫二堂哥坐到小堂妹那邊。二堂哥不情願地回去了,臨行前還鼓勵我,但這行為等於在說我肯定贏不了。大伯父他們每人嘗一碗茶,我一人要嘗三碗,所以比他們要辛苦一點兒。紙筆就在椅子旁邊,喝完以後,就要把茶葉種類、年份、水源寫出來,所需時間也是勝負的關鍵之一。
我還不能光靠聞就能說出茶湯的種種信息,所以只能等茶湯不那麼燙了,才能慢慢地品嚐出來。可是,大伯父拿到茶碗後,他聞了聞,眉頭沒有舒展,反而緊鎖了。小堂妹和大堂哥也沒有喜笑顏開,他們也很困惑,似乎都不知道茶碗裡裝的東西到底是什麼來歷。甚至,大伯父還問了黃德軍,他到底是不是沒有三個箱子裡的茶葉。可黃德軍一直搖頭,還用手勢告訴大家,他用的就是那三箱茶葉。
見此情景,我不由心生疑惑,這些茶葉這麼難猜,連大伯父都不行嗎?
我一頭霧水地喝了一口,茶碗裡的湯水果然不一樣,和我以前喝過的茶完全是兩個樣子。天下的茶,我不敢說都喝過,但至少在馬來西亞時,因為祖父的關係已經喝過很多茶葉了。不過,這味道有點熟悉,雖然一時半會不能判斷出來,但我肯定在南洋時曾經喝過。
就在思考時,當年在馬來西亞的經歷,又如電影般在腦海裡重演。中國人在南洋經商,所遭遇的歧視多到難以想像,但祖父一直不屈不饒。我記得,祖父開的茶館雖大,也有名望,但也曾被人砸過場子。其他中國茶人就更慘了,他們的茶莊小,又沒關係,甚至還有被謀殺的。
有一次,一個中國茶人來找祖父,希望能看在同是華人的份上,能幫他一把,因為他的茶葉銷售渠道在菲律賓被人強佔了。這個茶人已經是馬來西亞國籍了,但地位和本地人有差距,很難得到公平對待。這種情況下,當地政府也是不管的,甚至暗中鼓勵。1998年發生印尼屠華事件,不少中國茶人全家被殺,有的都已經入了印尼國籍,但也不能倖免。
在這一點上,大伯父的作風倒讓我欽佩不少,他變得不近人情,也因為混跡南洋,必須強勢,否則就只能輪為喪家之犬。就因為這些事,大伯父才從菲律賓找來做殺手的老嚴,讓他永遠貼身保護他,不然大伯父早就是刀下鬼了。很少有中國茶人能在當地做大,儘管中國茶葉質量好,但人家就是不買帳。
想到這裡,我趕緊回神,現在不是想愛國情緒爆發的時候,必須馬上判斷出茶葉的一切正確信息。我用喝了幾口,茶湯在嘴裡迴繞,有一種淡淡的苦澀,香氣也不明顯,茶葉老而僵硬。大伯父他們三個人誰都沒動筆,一直在喝茶,全都察覺不出茶葉的來歷。我狐疑地又喝了一口,腦海裡的模糊畫面漸漸變得清晰,這味道肯定在馬來西亞喝過,祖父曾給我喝過!更重要的是,殘經上也提到過茶碗裡的東西,更留下了如何判斷它的方法。
就在此刻,我深呼吸了一下,不由得萬分激動,難怪大伯父他們一時之間不能做出判斷,原來是這麼回事!
卷三《南洋怨杯》 14.鄧麗君的歌
茶碗中的東西並不稀奇,在市井尤為常見,很多人都喝過,但大部分人都沒有發現自己喝的到底是什麼。以前茶葉都由官家負責,後來逐漸發展到民間,那些在個人處所製造的茶葉,俗稱外焙茶。因為民間私人制茶遍地開花,後來就有人以次充好,甚至將剛剛發芽的柿樹葉採下,摻雜到茶葉裡焙制。
柿樹葉與茶葉十分相似,沒有焙制時都難分辨,更別說焙制以後的成品了,煮泡出來的茶湯味也有點一樣。這種柿子茶用眼睛很難看出端倪,但點茶時若有飛絮似的小團漂浮在茶面上,使茶湯不出現應有的沫餑花紋,這就能檢驗出摻假的茶葉了。
殘經對此有言:柿葉與茶相類,點時隱隱如輕絮,泛然茶面,粟文不生,乃其驗也。茶聖陸羽對這種行為也批判過:雜以卉莽,飲之成病,就是說用其他葉子摻進茶葉裡,喝多了的人會生病的。
大伯父得益於祖父的財富積累,從小吃的苦不多,喝的茶葉都是上好品種,當然不可能喝過冒充茶葉的柿子茶了。三位堂兄肯定也沒喝過,所以他們才一直犯嘀咕,以為茶碗裡是什麼神秘的茶葉。殊不知,這種柿子茶在民間賣得很瘋,一些窮人買不了好茶,一輩子喝的都是柿子茶,但卻以為喝的是真正茶葉,直叫人心酸。
祖父喜歡與我在一起,他那時老帶我出去看茗戰鬥茶,曾教我如何識別民間的真假茶葉。大伯父自持高貴,從未接觸過柿子茶,喝來喝去都拿不定主意,分不清茶碗裡到底是什麼東西。我仔細喝了三碗茶湯,觀察了茶面,確定三碗都是柿子茶,至於它們的年份卻不清楚,反正知道它是柿子茶就已經足夠了。但三碗的用水不同,可能分為山泉、江河、以及井水,我還不知道怎麼分辨水源,於是除了茶葉的種類外,我都沒能寫出其他答案。
眼看大伯父他們三人還未動筆,我已經將「柿子茶」三個黑字寫在白紙上,這一次大伯父惱羞成怒,但當著兒女的面,他又不好立刻發作。看著我的答案,所有人都覺得不可思議,聽我做了解釋後,他們都認為我在胡說八道。多說無益,只能實踐出真知,無奈之下,我只好動手證明自己是對的。
除了味道有異,還有一個方法就是在點茶時,仔細觀察茶面上的花紋。所謂點茶,簡單地來說,其實就是把茶瓶裡燒好的水注入茶杯中。古時,點茶與點湯是朝廷官場待下之禮,多見於宋人筆記。到了宋代,中國的茶道發生了變化,點茶法成為時尚。但到了現代,也有人用唐朝的煎茶法,或者直接泡喝,沒有哪一種是唯一的最好,或者最差之說。
和唐代的煎茶法不同,點茶法是將茶葉末放在茶碗裡,注入少量沸水調成糊狀,然後再注入沸水,或者直接向茶碗中注入沸水,同時用茶筅攪動,茶末上浮,形成粥面。點茶不是有一句話說得清楚的,因此小堂妹就質疑我到底行不行,別藉故拖延時間。好在現在只是為了驗證柿子茶,所以不需要太仔細的工序,否則我點茶時也會洩底,因為斗茶裡其實也有點茶這門功夫的,在日本點茶就跟宗教儀式一樣嚴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