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節
「你就說是為了你父親遷墳找冥地,這理由太好不過了,國家總不能阻止你為你爹遷墳吧?」
兩人商量定後,便劃破手指,滴在高粱酒內,歃血為盟,對天發誓,絕對不耍陰招。
我不由為自己和小馬擔心起來,不過振民哥是不會害我的,這點我敢肯定。
也許是受到了驚嚇,我有些發燒,不過在睡夢中,我又一次夢到了藥材倉庫,照著鄭教授為我開的處方抓藥,煎熬,飲下。
第二天醒來,頭有些疼,身子還是有些酸困,但外婆下葬,我躲不掉的。
長子長孫抱死者相片,走在最中間,其他子孫負責打幡,關係遠點的如冠軍哥,就需要扶繩,振民哥提著乏罐,也就是繫著麻繩的罐子,也稱法壇,裡面裝的是麵湯泡饃,為死者黃泉路上準備的食物。
一路上,北風怒吼,哀樂悠揚,紙錢漫天飛。
大雪天下葬,還真是苦了死者的親屬。
山道有些泥濘,更要命的是因為要披麻戴孝,裡面不能穿棉襖,凍的我們牙齒只哆嗦。
幸好我穿著一百多元一套的保暖衣,苦的卻是我這一家親戚,父親手持哭喪棒,母親就要真哭了。
大舅和二舅扶著外婆的靈柩,一路上不斷對棺材內叮囑:「媽,路有些難走,不過我們一定會繼續走下去的。」
「媽,到地方了,你很快就能見到我爹了!」
如果我不是死者的外孫,聽起來就會感覺有些毛骨悚然。
中國人講究「事死如事生」,對於死去的親人,一定要選最好的墓穴,用最好的喪葬用具。
三姨捨得花錢,卻為丟失一具紙人感到可惜,「這可是我們在安樂鎮老李家花二百多買的一對紙人,就剩一隻了,怎麼還好意思拿的出來?」
中國人還講究成雙成對,原本是一對「金童玉女」,可惜「金童」已經被老道士提前焚燒了。
老傢伙現在正拿著招魂鈴在前開道,我打著招魂幡追上了他,質問:「你為何要將我三姨買來的紙人放火裡焚燒了,她正在埋怨呢?」
「貧道已經命這個紙人先去陰間向你外公傳訊了,你外公外婆很快就能在冥界團聚了!」這老傢伙又開始胡說八道了。
等我們艱難的趕到了墳地,老泥瓦匠已經帶著幫手挖開了外公的墳,露出了漆黑的墓穴來,下葬前,先鳴鞭炮,然後上祭品。
子孫跪別,送棺入墓。
也許國家提倡火葬是對的,因為墓地太貴,死不起。骨灰盒佔地少,買墓地就可以少花錢。
所有的紙紮品都要投入火堆中焚燒,包括花圈。
不過有的地方卻留著花圈在墳頭,令路過之人看了膈應。
祭品都是用來孝敬陰間的鬼差鬼使的,我不相信這一套,大舅也不怎麼相信,但為了表示子孫的孝心,還是把祭祀的三牲留在了墳頭,不知道好過了哪些野獸,或者是那個瘋道士。
往大舅家返回時,登時覺得一身輕鬆,見到了我的幾位舅爺,不過他們認得我,我卻不認得他們。
母親向我介紹了我這幾個舅爺,其中一個去了鄭州,還有一個留在董溝。
留下的我見過幾面,不算陌生。
從會盟鎮往董溝去,要路經野狐溝。
老道士立刻向我這位舅爺詢問野狐溝的具體位置,不過去了省城的那位舅爺對老道士很尊敬,希望他能去省城幫忙找一塊風水寶地。
董溝雖然出了一位豫劇名角,但還是很窮,以至於那裡的人都想要離開家鄉,外出闖蕩。
返回會盟鎮大舅家,我們用過了飯,老道士拉著我便奔向了小馬的麵包車,振民哥早已經在車裡等候。
小馬發動了車,便朝董溝方向駛去。
我忙質問:「這就要去野狐溝嗎?我還沒做好準備,時間也有些不充裕啊!」
老道士就回應:「你以為我們的時間就充裕嗎?昨天夜裡,墓主已經派鬼差來索你們的命了,要不是貧道及時焚燬那具紙人,只怕明年的今天,就是你們的忌日!」
我還是有些不相信,但被昨天夜裡那具紙人嚇怕了,也不敢狡辯,正考慮如何向我們科主任交差?
往董溝去的路不好走,麵包車有些顛簸。
振民哥就叮囑小馬開慢點,否則一旦把車開到了溝裡,明年的今天真就成了我們的忌日。
小馬的臉色刷白,額頭冒出了黃豆大的汗珠。
老道士見狀,立刻下令停車,振民哥也見勢不妙,立刻搶下了方向盤,踏住了剎車。
麵包車在山道上打了個轉,停了下來,我抓緊了車廂內的扶手。
小馬驚魂未定,吞吞吐吐的解釋:「我感到有人在勒我的脖子,又有人在車後面追趕。」
第十七章 雪夜進山
大雪天,駕車進山本來就是一種非常冒險的行為。
可是老道士稱事情緊急,必需要馬上趕到野狐溝,途中,小馬便出現了異常情況,感覺被一雙手掐住了脖子,喘不過氣來,又覺得被人追趕。
我忙下車,回頭望去,只見山道上白茫茫的,除了我們這輛車,哪還有別人?
小馬也下車出來透氣,老道士從皮衣口袋中抓出一張道符,嘴裡唸咒,雙指一點,這張用硃砂描紅的黃紙條就被引燃,我便有些好奇,老道士如何不用火就引燃道符的?
振民哥停好了車,也下來察看,就見到老道士已經把一團火焰塞入了小馬張開喘氣的嘴裡,手指在他咽喉處一按。
小馬就將這張焚燒著的道符吞下了肚內。
我忙質問:「道長你這是做什麼,怎麼能讓小馬吞火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