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8節
洛陽有文博城、天子駕六、三硯居和民俗博物館四大古玩市場,最近幾年隨著經濟復甦、盜墓活動的猖獗,這些古玩市場如雨後春筍般,迅速地發展起來。
在這些古玩市場中做「生意」的人形形色色,有些人帶個包袱在地上一擺,放幾樣東西就開始做生意,大部分人是有固定攤位的攤販。有實力的人,就在街旁租一扇門面。
每天市場上人來人往,古墓中出土的文物也是在半公開的狀態下出售。
一位五十來歲年紀的乾癟老頭正在跟一對香港中年夫婦介紹生意,指著他們手中的一件三彩馬說:「你手裡這個是現代仿品,旁邊那個才是剛從墓裡挖出來的。」
那對夫婦的眼神被旁邊攤位上的一堆三彩馬所吸引。老頭跟攤位上的老闆對視一眼,嘴角浮現出一絲不易察覺的笑容。
這種人,在這一行有個統一的稱呼「托兒」。
內行人都知道,在市場內地攤中擺放的都是現代人做出的工藝品,雖然也是做到了以假亂真的地步,但內行人還是一眼就能看出來區別。「工藝品」主要是糊弄那些遊客的。
實際上,在這些市場上流通的文玩,百分之九十都是贗品。
當然也不排除有些人手中有真品,但數量非常稀少。能達到珍品級別的,那就更是鳳毛麟角了。
那些有櫃檯和門面的,他們店裡基本上都有真東西--只是不擺在櫃檯上或店裡賣--看到真正有意願的主顧,他們會先給你看些配件或者散件。相中了,想繼續談,這才會給你看真品。
在洛陽想立門面搞古玩,店裡必須有「珍品」,這叫做鎮店之寶。
你如果想做大生意,手裡沒幾個真傢伙肯定混不下去的。要想弄真傢伙,你要麼老家認識人,從老鄉手裡收,要麼從同行手裡盤,更多的人,是從掮客手裡買。
做真品生意的都是業內的行家,他們基本上不去逛那種小攤--都是通過朋友介紹才會交易。
而負責介紹主顧、勾兌買賣的人,一般都叫做掮客。
跟一般的攤販不同,掮客都是有固定客源的,他們人脈很廣,天南地北各色人等都有接觸。
市場上的買家來自全國各地、四面八方,隨著這幾年的活躍,文玩市場的人氣越來越高。不少資金雄厚的大買家也慕名而來。
這些外來買家,大多數來自廣州、鄭州、西安等地,最近幾年來自港澳甚至海外的買主也越來越多,他們手上往往有大量現金,幕後都有大老闆做金主。
那些做的比較大的商戶或掮客,逐漸跟這些大買家形成了長期的合作關係。
真正做古董買賣的,看貨很少在古玩市場進行,因為真的寶貝不會公開放在店裡賣,往往都是在隱秘的場所勾兌。
有些價值高的文物,掮客沒有實力盤下來,或者覺得拿在手上有風險,他們就由盜墓者自己持有,遇到合適的客戶,他們會帶著主顧直接找盜墓者看貨。生意談成了,掮客拿佣金。
當然,並不是意味著現場所有的貨就是真貨了,有些人也會聯合盜墓者做局,在一些破墓裡擺放一些帶著泥土的東西,拿出來跟你說是真貨。
買家、賣家、托兒、掮客、盜墓者……隨著市場的發展、盜墓的猖獗。這形形色色的人等已經形成了一個完整的產業鏈。
在古玩市場做買賣,講究的是「靠眼力,買假認命」,這也是行規。
在買賣之前沒人逼你買東西,看好東西,買不買?買!好,那一手交錢一手交貨,貨款兩清。
低價買到好寶貝,賺到了,算你運氣--當然,這種情況基本上不會發生,買到假貨的還是居多。
你買到假貨,只能怪自己沒眼界,自認倒霉,不能找賣家鬧--更沒有退貨這一說。
雖然沒有明文規定,但是整個文玩市場都有一個默認的行規,大家在行規的約束下做生意,井然有序。如果有人破壞規矩,就會有專門的人來收拾你。
而宋家兄弟,就是「維護」市場秩序的人。
宋家兄弟並不是工檢司法,他們其實是洛陽城最大的掮客。
宋家兄弟一共有四個人,而文玩界說的宋家兄弟是指的老大宋彪和老三宋慶。
宋家兄弟的老爹本來是洛陽名廚,最拿手的是三道菜:鯉魚躍龍門、清蒸魴魚和洛陽燕菜,一手好廚藝是燒的鬼神驚,在洛陽非常有名,經常被召去接待外賓。
老大宋彪子承父業,本來也曾在國營飯店掌勺,老宋有意將自己的一身手藝傾囊相授,使其繼承自己洛陽名廚的衣缽,可惜老子雖然不藏私,但是奈何兒子不爭氣。
這宋彪學來學去,就是掌握不了三道菜的精髓。雖然將就能有個名廚的水準,但是離他老爹的宗師級還是有很大差距。
按照老宋的評語,這個兒子天賦不足,如果能苦練個幾十年,說不定可以達到自己的水準。但要命的是,這兒子學藝態度還不夠端正。
宋彪整日伺候那些達官貴人,時間久了逐漸心生不滿,感慨命運不公,都是爹媽生的,憑什麼你坐在那裡吃香喝辣呼來喚去,我就得站在這裡低眉順眼小心伺候?
宋彪是個有野心、有抱負的人,他絕不想就這麼一輩子當個大廚。
像老爹這樣,辛辛苦苦幾十年,熬到頭來混個大師的名號,也只不過是個廚子,一輩子看人臉色伺候人,這個行業還有什麼前途?
想明白這點,宋彪就扔掉了國營飯店廚師的鐵飯碗,打算另謀出路,當個體戶。
擺過攤、賣過盤,像絕大多數人一樣,創業很艱難,折騰了幾次小生意也是處處碰壁,一點小積蓄虧了個乾淨。
一氣之下,索性啥事也不幹了,窩在家裡整天琢磨著怎麼發家致富,無所事事了一段時間,苦苦不得要領,直到有一天逛街,看到有鄉下老農進城賣地裡刨出的瓦罐瓷器,突然開了竅:搞古董。
隨著大陸經濟的復甦,一些「老廣」(來自廣東)的文物販子開始雲集洛陽,尋找各自的代理人,收購隱於農家的古物。他們出手闊綽,鄉下人從來沒想到這些沒人要的破破爛爛能值這麼多錢,不少人因此一夜暴富。
但家藏的文物很快被收購一空,人們開始想到挖墓,農村甚至傳出了「要想富,挖古墓,一夜成為萬元戶」的順口溜。
那段時期是盜墓者的黃金年代,一夜之間發大財的神話比比皆是,對於這種行當,大多數人都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儘管風險大,但運氣好了,一個晚上就能蓋樓取媳婦。」
宋彪在這股致富浪潮中走在了前頭,經過個人不懈的努力,終於成為遠近聞名的「代理人」--洛陽大掮客。
在成為大掮客之前,宋彪也只是個小攤販,他創業的第一步也是從基層做起--走街串巷收購文物。
當地農民對這位宋家老大印象不差,他為人和氣,來村裡見人都打招呼、讓煙,跟老頭老太們一聊就是半天,做事也規矩,不強買強賣,該多少錢就多少錢。
宋彪通過這樣的方式,先後以低價收購了不少寶貝,轉手賣掉發了一筆小橫財。
宋彪不會滿足這樣的小打小鬧。用這筆「啟動資金」,他從一個盜墓者手裡收了一批剛從墓裡挖出來的寶貝,轉手又以高價賣給南方來的老廣,財富以倍數級的速度增長,積累了第一桶金,這往下就一發不可收拾。
眼看業務越做越大,南來北往的買主都開始主動找他做生意買東西。
這個道理各行各業都是一樣的,萬事開頭難,只要你第一步走出去,資本和實力做大以後,生意都是主動找上門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