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2節


他自然是清楚的,這背後真正的功臣可不是這些小妖,它們頂多只能算是起到了輔助的作用,真正將欽差這麼快送過來的功臣應該還是那只道行高深的鳥妖。
對方只需要一扇翅膀,就能將這馬車送去數里之外,極為快捷。
也多虧了馬車裡的人被障眼法所遮蔽了五感,無法發現外界的異常,只當自己還在優哉游哉地邊趕路邊欣賞風景。
不過對方似乎並沒有要現身的意思,已經很快便離開了,到現在甚至已經感覺不到對方的氣息。
畢竟任務已經完成,自然是要回去鬼城領功去了。
而此刻另一邊,知府大人他們也逐漸從剛才的震驚中回過神來,望著那馬車離開的方向,微微皺起眉頭,似是在回憶著什麼一樣。
「剛才那位欽差的相貌……本官似乎曾經在哪裡見過……」
只是這麼年輕的欽差應該是極受皇上寵幸的重臣,可自己似乎並沒有太深刻的印象,這就有點奇怪了。
而且這行事風格也頗為放蕩不羈,說話不像是別的官員那樣打著官腔,行事不拘小節,說抓人就抓人,沒有給一點反抗的餘地,來也匆匆去也匆匆,更顯不同。
此外,他對於方才欽差所說的那個賬本也是十分疑惑的。
他和范家相鬥這麼久,怎麼從未聽說過有賬本這一事?
不過這個時候也沒時間給他細思了,朝廷派下來的欽差不管如何都是一件大事,幾乎可以等同於是皇上的眼睛!
若只是單單處理范毅林一家的事情也就罷了,可萬一閒著沒事到處走走逛逛呢?
誰也不敢保證自己身上就是沒有任何污點的,萬一被抓住了哪個漏洞,那可就不妙了!
他轉頭便是對杜白二人說道:「今日既然京城的欽差過來了,對方畢竟人生地不熟,還要處理范家的諸多事情,本官自當要盡地主之誼去幫襯一番。那麼關於琉璃之事暫且先放一放,來日再議吧!」
杜白自然是理解對方的心思的,拱手與徐志巖一同重新坐回到馬車上,往蘇家趕回去。
這途中,徐志巖神色頗為慎重地說起了方纔所看見的那位年輕的欽差,語氣間頗有驚奇。
「杜兄,方纔那位欽差的身份恐怕非比尋常……」
「此人的衣著打扮都不是凡俗。而且我方才注意到此人的腰間別著的一枚玉珮頗為特殊,恐怕只有皇家的人方才可以佩戴。」
即便對方刻意低調,但是對於經常接觸這些階級的徐志巖而言,這些小細節則是格外引人注目了。
「皇家的人?」
杜白沉吟著,倒也不是特別的意外。
他早已經料到了對方的身份特殊,尤其是剛才這種行事做派,就絕對不是一個在官場摸爬滾打起來的官員,倒更像是一個生來尊貴的人在十分習慣地行使著自己的權力。
一旦有了這種猜想,一些可能性便是浮現於腦海之中。
「皇親國戚、皇子、甚至是王爺……」
而且能作為欽差來處理范家的事情,應該不是什麼邊緣人物,反而是頗為受到重視的那一類。
所以儘管對方看上去雙腿殘疾,但實際上只要有這份血脈,這身份地位恐怕也沒多少人可以比得上。
「不過這種人來到臨安,也不知是福是禍了……」
杜白暗自搖了搖頭,並沒有繼續往深處想去。
反正現在范家倒台已經是明面上的事情了,其餘的自己也沒有必要去多管。
順其自然便是。
而今日的臨安,恐怕暫時是安定不下來了……
杜白從馬車的車窗望向外面,只見街市上頗為混亂,有人驚慌逃竄,也有人一臉茫然不知發生了什麼。
還有一隊隊的官兵驅散著街上的百姓們,並且安排人手朝著范府的方向跑去,看來也是氣勢洶洶的模樣。
估摸著是現在知府也已經回過神來了,對待范家自然是要落井下石的,哪還有什麼善心給對方喘息的機會?
明眼人都能看出來,先前在府衙門前所發生的只不過是一件小插曲罷了,真正的大事才剛剛開始。
巡撫大人的勢力在此地盤根錯節十分牢固,若是真逼急了,誰也不知道會發生一些什麼。
不過這些事情顯然已經和杜白無關了。
他也不會選擇去主動給自己惹不必要的麻煩。畢竟有了知府加上那位欽差已經足以應付好這些事情,他需要做的就是等待晚些時候范家徹底倒台的消息傳來。
而這段時間裡,他也沒有閒著,而是轉而轉移意識來到了魘龍王的身上,誇獎了一番桃花妖此次對於運送一事的安排,而那隻鳥妖此次算是大功臣,獎賞也自然是不會少了的。
隨後杜白也不忘召見了從京城回來的徐老,主要目的便是以魘龍王之口代替本尊謝過對方此次一番辛勞。
「此次那位杜白托本王向徐老好好道謝一番,若不是你一番辛苦奔波,恐怕還真無法幫他這麼快地解圍。」
「大王客氣了!」
徐老做了一揖,沒有居功自傲,只是感歎道:「老夫也沒有料到那范家竟是如此膽大妄為,作惡多端,皇上在看過賬本之後更是雷霆震怒,老夫在其中所做的也不算什麼。」
杜白轉而又是故作好奇問道:「只是不知此次朝廷派去臨安處理此事的欽差是哪位大臣?本王聽說其雙腿殘疾,並非完人,這等臣子也能受到皇帝的寵信?」
徐老微微搖頭:「大王有所不知,若是老夫沒有猜錯,那位欽差應該便是皇上的六皇子,李卿。」
「六皇子?」
第632章 送錢來的
杜白默默地在心中重複了一遍,果然是不出他的所料,對方的確是一位皇子。
而此刻那徐老則是想了一些沉重的事情,不由得長歎一聲繼續道:「這位皇子的母親乃是當時頗受皇上寵愛的一位妃子,只可惜體弱多病,生下皇子之後便去世了。」
《帶著鬼王分身闖聊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