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黃金原野》
朱進
北京天文館館長
不同於大劉以往的短篇作品,在《黃金原野》中,主人公以一個旁觀者的身份帶領讀者體驗了故事情節。在短短十幾頁的篇幅中,作者不僅以回憶的方式敘述了故事的背景,更是鮮有地對主人公的心緒進行了種種描寫。
這部短篇科幻小說的敘事風格與大劉以往的作品似乎有些許不同。熟悉大劉的讀者或許也會同意,他的行文一貫乾脆利落,和其硬科幻的故事內核十分相配。而《黃金原野》的構架與大劉早期的短篇相比,故事連貫性的重要性超過了單純作為推動情節轉折的技術設定,而其細膩的文風更為此篇小說增添了一份獨特的吸引力。
在我看來,大劉的作品最吸引人之處在於其一貫的宏大圖景。故事本身的設定不見得一定要多麼恢宏,但最內核的綱領一定是關乎全人類的未來。我想這也是為什麼他的故事總能抓住大家內心深處最感動的點:不是對故事情節或某個人物命運感性的感慨,而是對大劉筆下蒼茫宇宙中人類作為一個整體的命運因理智而生的觸動。
《黃金原野》中愛麗絲的夢境讓我想起了其另一篇短篇科幻小說《微紀元》中小小的未來人類,而這一次,大劉的想像力又帶給我們一個關於未來的全新可能性。如果有朝一日,虛擬現實技術真的發展到使大家可以像文中的麥克一樣常年沉浸在自己的小小世界之中,我們是否會最終選擇成為某個超級計算機上的一組數據?我一直相信好奇心是推動地球人類不斷拓展已知物理邊界的最重要動力。不過這些年來,各種引人入勝的高新技術,特別是生物科技和計算機科學領域的發展,似乎給我們的未來帶來了更多的可能性。在哈雷彗星下一次回歸之際,回首往事,當對未知的好奇和敬畏逐漸消失之後,公眾的同情心是否會成為我們繼續探索宇宙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