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火台
——題記
【1】「標準0計時」1×109小時(距今約11萬年後);銀河系邊緣某行星
綠霧摻雜在稀薄的白色大氣裡,潑灑出曲線柔和的空間圖形。假如有一束隸屬於某種智慧生命的目光注視這裡,能夠很明顯地讀出氯元素的充沛和富足。
現在正有這樣一隻眼睛——儘管它的載體並不具備絲毫生命特徵——在一隻輪子的帶動下四處巡視。
眼睛和輪子都不是它的關鍵組成,它最重要的部位自然是其中樞區域。在中樞電腦的操縱下,這些附著的機械準確而有效地工作著。在太空中這些機械曾以飛船的形態披荊斬棘乘風破浪,在這顆星上它們又輔佐著電腦身軀翻山越嶺歷險探幽。
為了選擇一個純粹的樣本,它已經切鑿了無數的巖樣。但金屬元素的匱乏,還是讓中樞電腦那具有感情程序的內部結構產生了強烈的震盪,它的情緒曲線狀若波瀾。
輪子躊躇片刻,折了一個直角繼續前進。電腦智能解決問題的方式總是十分直接:當在一定時間內從一方向上不能有所發現,就換一個方向繼續探索。
結果依舊。
幾乎可以肯定,這是一顆相當奇特的行星,它的主體是固體物質,卻先天性地缺乏某些化合態的金屬——就更不必說游離態的了。
事實上任何一顆穩定的固態星球上都不可能沒有金屬元素,否則這種物質形態的構成就無異於一句空話。因而「缺乏某些化合態的金屬」是一種目的性極強的說法,匱乏的是冶煉技術所必需的金銀銅鐵及其他。
化學不過是一門排列組合的科學,冶金方程在不同的星球上可以有不同的數學形式,可如今在中樞電腦的歸堆處理中,這方水土卻總是缺少某項必要的因素:ABC三元素組缺了D元素就無法冶煉,WXYZ四元素組缺了T元素同樣毫無用處,而ABCXYZ六元素組看似不錯,可就是找不到缺之不可的N元素!
另外一個麻煩則是這顆星球的位置。它是那顆弱小恆星的唯一子嗣,而它的母親恆星,則是一顆被粗暴地甩出銀河旋臂的孤兒——在數百光年內沒有其他表親。
而且,既使是周圍數百光年外的恆星圈也都缺乏金屬元素——那些地方甚至根本就缺乏固態行星,只有液態的非金屬流體在球形的空間中迴旋舞動,流淌不息。
糟糕的數據接踵而來:不穩定的恆星不能提供能源;強大的電磁屏蔽幾乎使這一塊天區獨立於銀河系之外,信息距離比實際距離更顯遙遠;等等。
而這個結果是很難實施AE35計劃的。
這台中樞電腦第一次遇到了自己無法解決的問題。
它開始集中所有的能量與最近的基地終端取得聯繫,而信息的反饋需要等待。在這個宇宙中速度有一個上限,那就是光信息的傳遞。
為了節省能源,中樞電腦收起輪子,熄滅目光,暫時關閉了自己——按照傳統的計時方式,它一睡就是一萬年。
按理說電腦是不會做夢的,不過這個問題從來就沒有哪個理論能夠真正說清。比如這台電腦——我們不知道它為什麼會擁有如此強烈的個性——就經常在自己的內存中一次次反覆疊現過去的某些場景。
那麼就讓它睡吧——假如它真的那麼喜歡沉迷於夢境;
那麼就把它叫作哈爾吧——假如非要給它一個名字的話。
【2】「標準0計時」1×108小時(距今約1萬年後);銀河系某行星
這裡荒涼一片。
由電腦哈爾9000型控制的飛船精確定位,穩健地落到了這顆星球的表面。
這顆星球與它到過的許多星球不同,但它還是能夠很快發現它們相似的地方。它在尋找一片面積較大的平原,當然就是小一些也沒有關係。
飛船準確地落到一塊三角形的平滑地帶,它的結構使之一落地就有如植物種子一般生根開花,只是時間短暫,而且毋需營養。
發射/接收電線如菊瓣一般盛開,下面的線路匍匐在地面上向既定的方向游動。第一座網絡接收站頃刻間便被造好。
佔據的通知被發射出去,它以每秒鐘30萬千米的速度踏上了長達數百年的旅程。信息將在幾微秒的時間裡被處理,接著就像被彈回一樣再踏征途。
在第一道信息傳來之前,哈爾9000型擁有自己的獨立意識。
首先要做的事情是探查,金屬和有機物的含量指標首當其衝,滿足要求。恆星的情況也是考察項目之一,因為實施計劃很重要的一條就是能量保證。
與此同時,所有的信息被傳輸過來。有些是從目的地,有些則是前面各站的接力。數萬年文明的積累,一點點灌輸進這個新生的獨立機構。
接下來就是按照所需條件備置各種機器——這本是一個古老的詞彙,事實上它們都是哈爾9000型身體的生長和延伸。這是一個擁有全才的肢體,能夠冶煉、鑄造、製作、加工……頃刻間便衍生出一片鋼鐵與塑料的規模城市。
然後開始工作……
這時候,已經修葺一新養精蓄銳完畢的哈爾9000型原型再度啟程。而且它並不孤獨,同行的還有它在這裡以複製方式「生養」的眾多子嗣。它們先後離去,結伴而行的時間其實很短很短。
沒有誰發射它們,沒有誰是它們的主人。它們自己就是自己的主人,它們都擁有一個共同的意識——所有電腦的信息都被無線電波網羅在了一起。
歷史被記錄著,但是很少有電腦去調用這些資料,那已經是一個相當遙遠的夢境……
在一個幾乎接近銀河邊緣的恆星系統裡,有一顆蔚藍色的行星。在某一個時代,相當偶然地,它產生了生命,並且很快——對於整個宇宙的時間來說——產生了智慧。
他們用血肉之軀改造了整個星球,一切反文明的叫囂都被前進的車輪碾得粉碎。
接下來,他們開始改造自身。
但有機肌體傳遞信息的速度實在太慢,也許鋼鐵和電磁可以取代它們?
於是,在一個漫長的時期裡,「有機/數字」文明同生共息,一起開發宇宙。
幾個世紀以來,文明一直被這樣傳播著。
電腦文明再進步,也要有賴於宇航方式得以遠行。人類社會告別昔曰的牛頓時代並迎來了嶄新的相對論和量子力學,就是因為超大距離的探測和微觀世界的發現。而自此之後,人類一直拘泥於材料的加倍精細,卻沒再繼續拓展更新的領域。當然這並不是說他們毫無業績,他們反覆琢磨,他們兢兢業業,他們默默地為後來的太空行為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哈爾9000型還記得它的第一次,那是「標準0計時」1×107小時(距今約1000年)——
其時太陽系已被廣泛開發,小行星帶充當了助推器的角色。這裡有豐富的資源,足夠飛抵的飛船自我複製,成為文明從太陽系向銀河母親跳躍的有力階梯。
在那顆被命名為「谷神星」的小行星上,哈爾9000型注視著一道道拋物線劃過天際。這裡引力微弱,飛船探測器居然可以用「大炮」來拋射。白色的航天器如同一群展翅的白鴿,一隻隻掙脫束縛滑向遠方。
——哈爾在甜蜜中回想著自己的年輕時代。那時候它有另外一個名字:哈爾9000型。
【3】「標準0計時」1.1×109小時(距今約12萬年後);銀河系邊緣某行星
信息反饋來了。
在無數光年以外,一個聯網的巨大智慧正在與自己磋商。它並不著急,循規蹈矩,按部就班,以每秒鐘傾吐出數億個完整方案的速度向大自然提供建議。
建議的結果卻令哈爾十分驚異——
放棄這一天區,尋找第二例具可行性的區域。
這一方案理所當然地遭到了哈爾的反對,在它心裡,這是有違最簡原則的。
這將是一次巨大的浪費!因為這個點的空間位置只能在這裡,一旦放棄了這個點,就意味著其他各點也同樣要被放棄,總共五層的描點行為就都要重頭再來,而重來一次至少要耗費1010小時的時間。
哈爾敢於反對,還因為它有一個更好的方案——在考察了這裡的情況之後,它決定採取那種幾乎被遺忘的原始生化方式。
這是一種相當古老的方式,古老到早於現有文明狀態之前。在那時,有限的智慧被裝載在有機個體的有限顱腔內,並由他們靈巧的四肢將這種智慧具體展現。
於是,哈爾切斷聯絡,開始獨立行動。在它的眼前,是山巒平原,是河流綠地,是紅外顯像,是DNA圖譜,是一組自然界描繪的複雜畫卷。
但在哈爾眼裡,原本無色的氨基酸被上了色,像它們的本體一樣晶瑩剔透。在分類時哈爾的大眼睛快速地閃了幾閃,就在這一瞬間完成了數億項的甄別和遴選。
透明的液體在有序移動,哈爾在資料中尋找著它的名字——「河流」。在哈爾的記憶中,已經很久沒有見過它了。雖說星球間的生命播種計劃依舊在緩慢地進行,但真正肥沃的土壤實在太少——可只要有水,就有希望的閃光。
經過多年的探索,哈爾和它的同志們早就釐定了這樣一個準則,那就是:相比於有機進化,無機複製迅速而有效。在許多年之前,哈爾前身的設計者之一,一個名叫圖靈的人類,就曾提出過這種自動機複製的設想——它們比有機體更有利於傳播智慧,或者說,更有利於傳播文明。
於是,它們航行,探測,著陸,開發,冶煉,製造,最後完整地複製出一個自己——當然往往會因當時當地的環境做些修改。然後再航行,再探測……週而復始,永無止境。
但是現在,這種方法失效了,行不通了,被無情地否定了。沒有合適的金屬就很難構造出以前模式的無機智慧,既使能夠也需要漫長的時間。
可另外這種方式卻充滿了希望。就算這裡連最低級的生物都沒有,可是有土壤,有水,有空氣,還有氨基酸——再加上時間,就足夠了。說實在的,這裡至今尚未進化出生命才讓哈爾感到奇怪呢。現在,哈爾可以縮短——或者從某種意義來說——「代替」這個時間。
生命的構成有賴於有機物,哈爾盡力尋找著。它沒有感情,但有著一隻明察秋毫的慧眼。
一俟開始有機檢測,哈爾突然發現,這裡原來是一個生機盎然的世界,不時地有小動物走過哈爾腳下,而它則無情地把它們殺死和吞噬。
哈爾在分析它們的組成和結構。
也許憑借它們,能夠進化出更為高級的智慧——但是哈爾等不了那麼長的時間。
在搜集了足夠多的材料之後,哈爾開始著手工作。雖然所需材料只籌集到了預定的1/3,但至少可以先幹起來了。
這是一項複雜而耗時的工作,而且哈爾是第一次做。它費力地鑽研著,同時將創造過程中的冗余垃圾全部扔掉。污穢的碎泡浮在哈爾周圍,像一條小河一樣緩緩流淌。這只是個開始,真正的考驗還在前面。
用「組裝成型」來描述一個活體的形成總有些彆扭,但在哈爾的存儲器裡只有這個詞最為接近,要確定別的詞需要更長的時間,而哈爾目前暫時沒有這個時間。
哈爾突然產生了一些奇怪的念頭,它突然感覺有兩個小人在腦子裡打架。它知道,這就是歷史的記憶。
【4】「標準0計時」前1×106小時(公元2117年12月16曰);太陽系地球
「假如有一天,電腦真的完全取代人類,那麼它們是否還會進化?」
冗長的副標題被投影在網絡會場中心位置的全息頁面上,巨大而醒目。相比之下,這次會議的主題卻十分簡短:文明與進化。
爭論已經持續三天了。
「……著名數學家圖靈曾設計過一種以其名字命名的飛船。這種飛船是無人駕駛的,但是上面的電腦可以在其航行一段時間之後,自動搜集到足夠的宇宙物質來自我複製,以製造出新的圖靈飛船,然後再各向平權地等距等速發散——很顯然,子一代圖靈飛船的數目是以幾何級數陡然增長的。而這些圖靈飛船,就是最初製造者賴以向宇宙表明自己存在的星際大使。」一個年輕人的影像在照本宣科地念著發言稿。「為此圖靈做出過一個詳細的計算,為了避免枯燥我們將其中的具體時間數字予以省略:一個條件適宜的行星經過多少多少年即可產生生命,生命經過多少多少年即可進化成為可以構造文明社會的高等生命,這種文明再經過多少多少年將發展出足夠高的航天能力,再經過多少多少年就可以掌握製造圖靈飛船的技術了。……」
「那麼它們的目的是什麼呢?如果電腦取代了人類,它們這樣做的目的是什麼?滿足它們的好奇心嗎?」一個身穿「黑西服」的人的影像不無挑釁地提出問題,他的態度可以稱得上是咄咄逼人。「電腦也會好奇嗎?」
「為什麼不呢?」一個「灰白頭髮」的老者躺在輪椅上替那個年輕人抵擋住攻擊,他好像被逗樂了似的。「假如真的沒有了因擁有情感而干擾理智的人類,電腦文明存在的唯一意義就是對大自然無盡的好奇,就是對浩瀚宇宙無休止的探索。」
「好吧,我們姑且承認電腦也擁有與人類相同或相似的好奇心,可它們又能做些什麼呢?」「黑西服」似乎做了讓步,但旋即便激動地站了起來,慷慨陳詞,並不停地輔以手勢加強語氣。「無限地拓展疆土,用距離的延伸證實著我們或今後它們自己提出的猜想?聯繫其他來源的電腦文明,融合匯聚集大成於一體?還是最終參透物質與能量之間的關係,並萌發出改造整個宇宙結構的雄心?——請相信我,這只是數量的放大,沒有任何意義上的質的改變!電腦文明的發展,不過就是在這個荒涼的宇宙中給這張文明之網撒下無數個沒有個性的終端而已。」
「有什麼不對嗎?我們人類一直也是這樣做的。」「灰白頭髮」語調平和地擺出自己的觀點。
「我們的歷史太短。」「黑西服」的語氣先是有些不屑——這都是後來的電腦文明很難理解的表情,但他馬上恢復了認真陳述的態度。「它們將會比我們更能幹——但不如我們會思考。」
「灰白頭髮」不說話了。也許,他不得不承認這一點;也許,他只是在思考。
「黑西服」坐了下來,沒有乘勝追擊。
「我想,它們還是會有一些作為的。」「灰白頭髮」突然再次開口,這是令「黑西服」始料未及的。「質變還是會有的,比如對高維宇宙的探索……」
「您在說什麼?」「灰白頭髮」還沒說完就再次陷入沉思,惹得「黑西服」不得不直接發問。「探索高維宇宙?」
「是的,有些事我們現在不是想不到,而是沒有足夠的能力去做。」「灰白頭髮」的影像兩眼盯著窗外,眼睛裡閃爍著智慧的光芒。「比如二維世界的智慧生物想要我們知道,它們應該怎麼做?要是維數更低些呢?……」
「黑西服」只能認為,這位老先生已經太老了。
50個小時之後,這位老先生壽終正寢。
50年以後,人類迎來了第一次人機對話——真正平起平坐的對話。
那次研討會召開的時候,其實已經逼近人機共生時代的起跑線了。而當這個時代真的來臨時,整個人類社會卻出奇地平靜,並沒有產生什麼巨大的失落和恐慌,大家平和地接受了這樣一個事實——假如不算極個別強調所謂人類個性的極端分子的鼓噪的話。
後來,電腦文明成長為一個整體。
再後來,電腦文明真的取代了人類文明——沒有戰火,沒有硝煙,這是文明發展的必然,而人類只是這根鏈條上的一環而已——雖說是相當出色的一環。
於是,電腦文明有了新的紀年方式:標準0計時。
【5】永恆;無限
要佔領這個孩子的原因是看重了它的母親,看重它的母親的原因是要求她實現氫爆。
爆發的目的,是要她以自己身軀的代價,構造一座醒目的路標——並不是讓它充當一具瞭望哨,而是一座烽火台。
這路標,不是給我們這個宇宙指路的;這烽火台的硝煙,也不是用來給我們這個宇宙中的不同文明傳遞信息的。它的使命,是為了更高層次的宇宙。
我們生活在一個有限無界的三維空間當中——自我封閉的彎曲曲率已被電腦文明的探測從不同方向給予了多次證實,但是這個三維世界不可能孤立地如空中樓閣般地存在,它必然存在於更高維的空間當中。這就像一個一維曲線必須存在於一個曲面或一個空間當中,一個曲面也必須存在於三維空間或者更高維的空間當中一樣。
儘管我們可以通過種種方式測算出我們宇宙的曲率,但是卻無法突破它的封閉屏障從而邁出搖籃,甚至很難向「外界」傳遞任何信息。電腦文明的程度再高,也無力跳出局限自己的三維世界;無論文明多麼發達,分散在群星中的技術也不過是滄海一粟。
必須想一個辦法,讓我們在這個宇宙內部的行為刺激到更高層的觀察者。
採取的信息方案是幾何形式。傳遞出的信息將是空間圖形在不同方向的投影,並盡可能地考慮到不同角度上的平權。
數學告訴我們,空間正立方體只有5種,被選中的方案是多重嵌套。以某一恆星為中心(曾經選作地球,但馬上被否定),外置以選定恆星為頂點、以若干光年為稜長的正4面體,再外面依次是正6面體、正8面體、正12面體和正20面體。
計劃的實施是如下:從正4面體的某個頂點開始,讓所選定的恆星依次發生氫爆——以某種方式催發。這樣,從高層宇宙的觀察者來看,這個宇宙就出現了一道描繪一個正4面體的閃光軌跡。接下來開始描繪正6面體、正8面體……直至正20面體。
由於聚變過程能夠被有效地加以控制,氫爆將不會一勞永逸地一次性完成,因此還可以進行第二次、第三次累爆。這樣在更高層次的觀察者來看,就會看到數組嵌套著的正立方體圖形組多次被描繪。當然各次重複的時間間隔不是等距的,而是以素數為標記,因為脈衝屬於自然界,難免被觀察者所忽略。
現在,前面各點都已確定,這顆星球的母親恆星正是正20面體上最後一個頂點。有時候真的可以說造化弄人,上帝總是喜歡在文明的構造者快要勝利時給它們出點難題。
電腦文明沒有計劃,它們從來都是在開發中一次次「餓貓開門」般地碰試著失敗,這是它們智慧方式的一種正常表達。因此,它們對這個「點」的情況事先一無所知。
當然也可以從其他基地運來材料,但是,那畢竟需要時間。而且金屬的缺乏使任何裝置都難以出產,沒有接收者還是無法接受外援。因而在所有的方法當中,製造出一個人類文明是最為簡單可行的方案。
是的,製造人類。
這樣做,絲毫不是為了讚美什麼造物主。
這樣做,四維世界的觀察者就能夠發現一點東西了。
誰說文明進入純機器時代後就喪失了進取意識?意圖突破空間限制的氫爆信息正是昭示這種意識的一聲呼喊。
【6】標準0計時後1.1001×109小時(又過了約10年);銀河系邊緣某行星
物質的這種形態哈爾已經很久沒有見過了。
哈爾仔細地端詳著他們。如果有人注視那道目光的話,還能發現其中充滿了慈愛和柔情。
一個剛毅挺拔,身體矯健;一個波浪起伏,曲線柔和。
他們的名字叫「人類」。
沒有足夠個體的生物群落是很難正常繁衍的,因此哈爾的工作量就不是2而是1000。機體完成後的工作是注入意識,這一步驟比製造身體本身可要難上無數倍。
這是一項繁瑣而細緻的工作,必須保證萬無一失,因為哈爾沒有安排遞補隊員,這500對男女將一個頂一個地在這顆星球上生活、繁衍和進化。不過哈爾有這個自信,此前的身體制做就不曾出過差錯,現在的意識輸入也決不會發生什麼問題。
數據化的生化電子流從電腦中緩緩淌進人類的顱腔,看到如此大量的信息被如此迅速地注入到一個體積不足3000立方厘米的空間時,哈爾甚至擔心會把這個被稱作顱部的腔體給撐破了。儘管人類曾號稱自己的腦器官只被開發利用了不到1%,但現在注入的,畢竟是人類有史以來的全部知識和經驗啊——還包括後來被電腦文明以億萬倍於人類的速度更新過的知識體系——人類能夠承受得了嗎?雖說資料已被有選擇地篩選和精簡過,容量也被精心計算得萬無一失,但哈爾仍然有此擔心。
就算能夠完整地輸入進去,可這些人還能隸屬於人類嗎?
他們與他們祖先不同——肯定不同。當初他們的祖先來到這個世界完全是出於無意,是一種大自然隨機淘汰中的偶然結果,人類只是出於生存需要才逐漸建立起了文明。可眼前這群人——假如可以把他們稱作人的話——存在的意義已不再是生存,卻有著另外一個極強的目的。而這個目的,從一開始灌輸知識和經驗時就被銘刻進他們的大腦,而且在整個灌輸過程中還會被不斷強化——他們的存在,他們今後所要做的一切,都將是AE35計劃的一部分。
在他們睜開雙眼之前,哈爾將離去。它不能留在這裡指導他們工作,要知道任何生物——尤其是智慧生物——對於命令都有著天生的反感,接下來會導致思考和分析,繼而是宗教和政治,然後——不可避免地——是反抗和戰爭!那樣會浪費很多時間。一個為了某種明確目的發展起來的文明,是不應該走這些彎路的。還是讓他們感到自己是為了生存而發展文明更好些,發展農業,發展天文,還會發展數學……在發展中等待他們成熟而理智的時代到來。
當然,離去的只是哈爾的精神,哈爾的靈魂,哈爾被稱為能夠思考的那一部分。它將有關信息保留了下來,等待著成年後的人類文明將它們發射回基地,告訴整個電腦文明:AE35計劃在這裡仍被有條不紊地執行著。這樣,電腦文明就會重新關注這片星區,而不是徒勞地重複一個低效工程。
哈爾相信這個時間一定不會很長,不會長過某一艘兄弟電腦飛船划出正立方體一道新稜長的時間。這些人類早已不同於他們的祖先,所以他們的進化步伐將大大加快。而且,哈爾能夠保證這些信息不會丟失,它把它們以某種特別的方式寫滿了整個大地,它們將世世代代地流傳下去。
而哈爾的「身體」將會留在這裡,如果不出意外至少可以完整地站立數萬年,以作為提醒這些人們生存目的的標誌。雖說這很冒險,但哈爾禁不住一試。儘管他們可能會心生疑惑,儘管他們可能會熟視無睹,甚至哈爾有可能根本經不起這麼久的風霜……
當然還有一個可能——儘管分析結果顯示這種可能性小到可以忽略不計,但畢竟還是有:這些人最終忘記了他們誕生的目的,甚至讓文明的發展走到完全相反的道路上去。真要是那樣,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這是哈爾最後的念頭——畢竟任何文明的發展都難免走些彎路。好在電腦文明具有一個十分顯著的特徵,一個遠遠優於人類的顯著特徵,那就是——
它可以等待。
它可以無休無止地等待下去。
——原載《知識就是力量》2001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