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我們終於等到了5月15日這天,再過幾小時,宗教婚禮將在拉茲大教堂裡舉行。
如果說十來天前發生的怪事還在我們心中留下些許擔憂,在世俗婚禮結束後,這些擔憂全都一掃而光。出現在羅特利契家客廳裡的怪事,沒有在市政府上演。
我一大早就起床了。瑪克比我還早。他走進我的房間時,我還沒有穿好衣服。
他已經穿上新郎禮服,跟喪服一樣是全黑的,這是上流社會紳士們的時髦打扮,男人們的莊嚴肅穆的穿著與花枝招展的女人們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瑪克容光煥發,臉上沒有一絲愁容。
他激動地擁抱我,我也緊緊地抱住他。
「親愛的亨利,」他對我說,「囑咐我提醒您……」
「婚禮今天舉行!」我笑著說,「哈,告訴她,既然我準時到了市政府,我也會準時參加教堂的婚禮!昨天,我甚至把表放在鍾架上!你呢,親愛的瑪克,別讓人久等喲!……要知道,今天你可是主角,必不可缺!……沒有你,婚禮可無法舉行!」
他離開後,我趕忙梳洗完畢,此時剛剛早晨9點。
我們在醫生家會合。禮車應從這裡出發。為了兌現我準備到達的諾言,我很早就到了,這使新娘子眉開眼笑。我在客廳裡等待著。
前日在市政府出席婚禮的人陸續到來——鑒於此莊嚴的場合,不如稱之為要人吧——這次全都精心打扮:黑色的禮服,黑色的背心,黑色長褲,純粹的巴黎風格,不帶絲毫馬扎爾民族服飾的特色。別在鈕扣孔上的簡單飾物熠熠生輝:瑪克戴上了玫瑰花形勳章,醫生和法官佩戴奧地利、匈牙利的胸飾,兩名軍官的威武的邊防制服上別著十字勳章和獎章,我只簡單地插了一根紅色飾帶。
米拉-羅特利契,我何不稱她米拉-維達爾,既然他們已由塵世的紐帶聯結在一起,——米拉,身穿潔白的曳地的波紋綢長裙,繡著橘黃色橙花的短上衣。整個打扮令人賞心悅目。胸側別著新娘花束,迷人的金髮上戴著新娘花冠,花冠上的白色珠羅紗垂下來。這個花冠是我兄弟替她找回來的,她不願意更換。
她和打扮得雍容華貴的母親一同走進客廳,她向我走來,伸出雙手,我帶著兄長般的憐愛緊握住她的手。
「啊!哥哥,我多麼快活啊!」
痛苦的日子一去不返,這個真正的家庭承受的煎熬已經過去了,甚至不留一絲痕跡!連哈拉朗上尉也好像忘記了一切,他握緊我的手,說:
「不……不要去想那些事了!」
這天的日程安排得到大家一致同意:9點45出發去教堂,拉茲城的總督、達官顯貴聚集在那裡等待婚夫婦的到來。婚禮彌撒和聖米歇爾的聖器室簽訂婚約後,便是相互介紹與祝賀。然後回家舉辦午宴,估計有五十來位客人。夜晚,在住宅裡舉行盛大的晚會,已發出了200多份邀請函。
兩輪馬車仍按前一天那樣分配,第一輛車上有新娘、醫生、羅特利契夫人和納芒法官;第二輛車坐著瑪克和另外三位證婚人。從教堂回來時,瑪克和米拉-羅特利契將乘坐同一輛馬車。將另外派人接那些參加婚禮儀仗隊的人。
斯泰帕克先生也採取了措施,以便維持秩序,因為肯定那時人們將會蜂擁到教堂和聖米歇爾廣場上。
9點45分,馬車出發,沿巴蒂亞尼河堤前進,穿過馬扎爾廣場,經米洛契王子街進入拉茲最漂亮的住宅區。
天氣晴朗,5月陽光明媚。行人成群結隊沿人行道湧向教堂。所有的目光,充滿喜愛和羨慕,都投入第一輛馬車中的年輕新娘。我看到親愛的瑪克也在此列。從馬車窗戶裡,可以瞥見一張張笑臉,祝賀聲從四面八方湧來,令人迎不瑕接。
「我相信,」我說,「這座城市必將留給我美好的回憶!」
「匈牙利人通過您向他們喜愛的法國表示敬意,維達爾先生,」阿爾姆加德中尉對我說,「這門婚事能使一名法國人跨入羅特利契家庭,他們為此感到由衷的高興與祝福。」
臨近廣場時,烏車行進困難,走得十分緩慢。
從教堂的鐘樓裡飄出歡快的鐘聲,東風吹拂,空氣中留下它微微的顫音。快到10點時,警鐘樓上又響起悅耳的鐘聲,那高亢的音符飛進米歇爾教堂嘹亮的鐘聲裡。
我們到了廣場。我看見兩旁的拱廊下整整齊齊地排放著派出迎接客人的馬車。
教堂正門大開。當我們乘坐的兩輛馬車停在台階下時,正好十點過五分。
羅特利契醫生第一個下車,然後米拉扶著他的胳膊走下來。納芒先生扶著羅特利契夫人。我們也隨瑪克下了車,穿過廣場上密集的人群,走進教堂。
這時,教堂內大管風琴奏響了匈牙利作曲家孔扎施譜寫的婚禮進行曲。
那個時代的匈牙利有條禮拜儀式的規定(這在其他天主教國家是沒有的);婚禮彌撒完後,再舉行婚配降福之禮。看上去,不像是夫婦,應該是未婚男女參加典禮。先作彌撒,再行婚配。
瑪克和米拉走向祭壇前面,坐在為他們準備的兩把椅子上;父母和證婚人各自在他們身後就坐。
所有的座位、唱經台、禱告席都坐滿了人,來賓有總督大人、政府官員、軍官、法官、親朋好友及工商界知名人士。禱告席上為花枝招展的太太們特備了座位。教堂裡座無虛席。
唱經台是13世紀建造的傑作。它的鐵柵欄後面擠滿了看熱鬧的人。那些無法靠近柵欄邊的人,就站在大殿中央,大殿裡早就沒有空位了。
大殿的耳堂、邊道,甚至台階上都是人群攢動。這群人裡婦女佔大多數,目光能隱隱約約瞥見一些女人穿著典型的馬扎爾服裝。
難道這些善良的女市民或農家女還念念不忘曾攪得滿城風雨的怪事,她們來教堂是為了重睹那一切嗎?……不,顯然不會,只要她們稍微把此事歸於魔鬼作祟,但在教堂裡,它們可不能胡作非為。難道上帝的神威不足以令魔鬼畏而止步嗎?
唱詩台的右邊傳來一陣蚤動。人群讓開一條道,讓本堂神父、副祭、副助祭、教堂執事和唱詩班的孩子們進來。
本堂神父站在祭台前的台階上,鞠一躬,唱了「入祭文」的開頭幾句。這時,唱詩班的成員開始唱禱文。
米拉跪在拜壇的墊子上,頭低垂,虛誠地祈禱。瑪克站在她身邊,目不轉睛地注視著她。
彌撒排場宏大,天主教堂在進行這種莊嚴的儀式時總免不了講究這些排場。管風琴一會兒奏響讚美歌,一會奏響合唱曲,琴聲悠揚,飄揚在教堂的穹頂上。
大殿上時而傳來嗡嗡的人聲,挪動椅子的吱嘎聲,座位躍翻的響聲,還有教堂裡的警官來來回回巡查的腳步聲,他們負責大殿的整條通道暢通無阻。
平常,教堂內總是籠罩在若隱若現的微光裡,人們的靈魂彷彿沐浴在濃郁的宗教氣氛中。從古老的彩繪大玻璃(上面繪製著《聖經》中的人物側像),從早期的尖頂風格的狹窄的窗戶裡,從側面的玻璃壁透進來一縷閃爍不定的光線。只要天氣稍微陰沉下來,大殿、側道及後殿就變暗了,祭壇上燭光的火舌在這種神秘的幽暗中閃爍跳動。
今天教堂裡又是另一番景象。陽光燦爛,映紅了東窗和耳窗的圓花圈。一束陽光穿過後殿的窗洞,直落在懸掛在大殿柱子間的講台上,映亮了用巨肩托著講台的大力神苦惱的臉龐。
鈴聲響起,全體起立。一陣亂哄哄的嘈雜聲過後,大家鴉雀無聲,靜聽著執事用單調的聲音朗誦聖馬蒂安的福音書。
然後,本堂神父轉過身,向新郎、新娘啟詞。他是一位白髮蒼蒼的老者,說話聲音不大。他說話簡略,但句句打動米拉的心弦。他讚揚羅特利契家族的美德,她對窮人的無盡關懷和憐憫。他祝賀這門婚姻使一位法國青年和一名匈牙利女郎結為連理。他祈求上蒼降福於這對新人。
致詞結束,本堂神父和副本堂神父回到神父兩側的座位。神父轉身面對祭壇,誦讀「奉獻經」的祈禱。
我這裡不厭其煩地描述那次婚禮彌撒的瑣碎細節,因為它們已深深地銘刻在我的腦中,因為它們永遠不會從我記憶中消失。
這時,從安放著管風琴的台上,傳來絃樂四重奏伴奏下的一個洪亮的嗓音,那是在馬扎爾人中享有盛名的男高音歌唱家戈特利埃伯正在演唱奉獻禮讚美歌。
瑪克和米拉離開座位,走到祭壇前。副本堂神父接受了他們慷慨的佈施。他們把嘴唇印在主祭牧師遞過來的聖器上(就像一個吻)。兩人回到座位上,啊!瑪克從來沒有這樣英俊瀟灑,他全身都籠罩在幸福的光環中!
接下來是募捐的女子為病人、窮人募捐。教堂執事領著她們擠進唱詩台和大殿。只聽見移動椅子的聲音,裙子的——聲和頓足聲。其間;小錢幣紛紛滾進這些年輕女子的錢袋裡。
唱經班唱起了分四部分的聖哉頌歌,孩子們尖厲的高音格外響亮。祝聖儀式的時刻到了。第一聲鈴敲響,男人們起立,女人們跪在凳上。
瑪克和米拉跪在地上,等待著奇跡的降臨。這個至高無上的聖體,千百年來,一直經神甫之手代代相傳。
在此莊嚴時刻,所有人都低著頭,所有的心都飛到天堂裡,難道這種無比的虔誠,這種神秘的寂靜不令人終生難忘嗎?
老神父在聖餐杯、聖體餅前彎下腰,準備朗誦聖言。兩名助手跪在台階頂上,托著他的祭披下端,以免他在跪拜時有所不便。唱詩班的一位孩童,手擎鈴鐺,準備搖鈴。
主祭用低沉緩慢的嗓音唉出兩聲長長的呼喚,下面一片應承聲。
突然傳來一聲尖叫,撕心裂肺的尖叫,令人毛骨悚然的尖叫!
唱詩班孩童手中的鈴鐺脫手而出,飛到祭台上。
本堂神甫和副本堂神甫被推開了。
總本堂神甫嘴唇顫抖,臉上線條扭曲,目光驚恐不安,雙膊直發顫,好像在手背上抓住了什麼,正極力穩住,眼看他就要摔倒在地。剛才那聲尖叫就是出自他的口。
這就是我親眼目睹的事實,千百人可以為我作證。
聖體餅從老神父手中被奪走,這個聖潔的象徵被一隻褻瀆神靈的手抓住。然後,它被撕碎,碎末撒向唱詩台上。
這時,響起一個可怕的聲音,我們早已熟的聲音,即威廉-斯托裡茨的聲音(我聽見了,千百人也聽見了),他站在祭台前,雖然和在羅特利契家一樣,我們看不見他的人影:
「災難會降臨到新婚夫婦頭上……災禍會降臨!……」
米拉心痛欲裂,尖叫一聲,暈倒在瑪克懷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