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結局
第十五章結局
米歇爾-斯托戈夫不是瞎子,他的眼睛從來就沒有瞎過。當費奧法-可汗的行刑者把熾熱的刀刃從他眼前拖過時,一個既出自精神,又與肉體相關的原因拯救了他的視力。這可並不是上帝的庇佑。
我們還記得,當韃靼人快要對他下手的時候,瑪爾法-斯托戈夫站在那裡,向兒子伸出雙手,米歇爾-斯托戈夫凝視著母親,像所有的兒子一樣,當想到這是最後一次看見母親時,他心中的悲痛化為奪眶而出的淚水,這是他的傲氣也不能制止的。正是這含在眼眶裡的淚水,在行刑時蒸發成水汽,因此保住了他的角膜和視力——這一層水汽在刀刃和他的眼睛之間,從而抵消了灼熱的鐵器的刺激。這種現象和鑄鐵工在雙手浸水之後能夠觸摸熔化的生鐵而不受損害是同樣的道理。
米歇爾-斯托戈夫立即明白,一旦讓別人知道自己沒有失明這個秘密,他將面臨極大的危險。相反,將計就計,冒充盲人,反而有助於他完成使命。因為,正是韃靼人以為他已是瞎子才肯釋放他,從那以後,他必須在所有人,甚至在娜佳面前裝扮成盲人,無論何時何地都不能有一舉一動引起別人的懷疑。他拿定了主意,即使冒生命危險也必須保守住這個秘密。我們已經看到他付出了怎樣的代價。
只有他的母親知道事實真相。在托木斯克的高地上,他俯下身來親吻她,悄悄地在她耳邊訴說了這一切。
這也就解釋了另一件事,當伊萬-奧加萊夫以為他已經失明,滿懷嘲諷地把沙皇的信展露在他眼前時,他趁機閱讀了這封揭露這名叛徒的罪惡計劃的信。因此,他才會在後半程旅途中表現出極大的毅力,才會有不可動搖的意志趕赴伊爾庫茨克以完成使命。他很清楚,叛徒要在城中施展陰謀,並威脅大公的性命!要拯救沙皇的弟弟和西伯利亞,他是唯一的希望。
米歇爾-斯托戈夫三言兩語便向大公講述了事情的來龍去脈,他同時滿含深情地告訴大公娜佳所作的一切。
「這位姑娘是誰?」大公問道。
「是政治流放犯華西裡-菲多爾的女兒。」
「菲多爾隊長的女兒,」大公說道,「她的父親已不是流放犯了。伊爾庫茨克現在不再有流放犯了!」
娜佳在苦難中是那樣的堅強,現在卻承受不了這份歡樂,她跪倒在大公面前。大公一手扶起娜佳,另一隻手則伸向米歇爾-斯托戈夫。
一個小時之後,娜佳回到了父親的懷抱裡。
米歇爾-斯托戈夫、娜佳和華西裡-菲多爾團聚了。對他們三人來講,這都是巨大的幸福和快樂。
韃靼人發動的雙重夾擊被挫敗了。華西裡-費多爾和他的小分隊粉碎了敵人對波爾卡亞城門的進攻。敵軍以為城中的內應會打開城門,結果反而在進攻中損失慘重。華西裡-菲多爾出於一種本能的預感,始終沒有離開過這座城門。
當韃靼人被擊退的時候,城裡的軍民也控制住了火勢。河面上漂浮的石油很快燃燒殆盡,岸上的大火也集中在河邊的建築,沒有殃及城裡其餘地方。
天亮前,埃米爾的部隊退回了大營,在城牆下留下大批屍體。
在死者中也有桑珈,她前來和伊萬-奧加萊夫接頭,不料反送了性命。
隨後的兩天裡,韃靼人始終沒有重新攻城。伊萬-奧加萊夫的死對他們是一個沉重的打擊。這個人是整個韃靼軍團的靈魂,他經過長期策劃的一整套計略對可汗們有很大影響。沒有他韃靼人只是一些烏合之眾,根本無法佔領俄羅斯廣闊的土地。
不過,伊爾庫茨克的軍民仍然堅守在陣地,敵人也沒有撤退。
十月七日天剛濛濛亮的時候,環繞伊爾庫茨克的群山之間響起了隆隆的炮聲。
這是吉斯列夫將軍率領的俄羅斯援軍趕到了,他們用炮聲向大公通報這一消息。
韃靼人沒用多長時間就作出了決定,為了避免在城牆下與援軍和守軍決戰,他們撤走了安加拉河畔的人馬。
伊爾庫茨克終於解圍了。
跟隨著首批入城的俄軍,米歇爾-斯托戈夫那兩位形影不離的朋友布朗特和若利韋也來到了城中。他們和其他的木筏上的逃亡者一起,從冰壩上逃到了右岸,避免了在木筏上葬身火海。若利韋在他的筆記本上這樣總結他們的遭遇:
「我們差一點變成潘趣酒瓶中的檸檬。」
看到米歇爾-斯托戈夫和娜佳安然無恙,尤其是得知他們勇敢的同伴並沒有失明,他們非常高興。哈里-布朗特寫下了這樣的文字:
「烙鐵也不能使他眼中的光芒黯淡。這真是奇跡!」
兩名記者隨後住在城裡整理沿途的見聞,並把兩篇關於韃靼人入侵的生動的專欄文章發回輪敦和巴黎。報社對他們這少見的題材很感興趣,只是在一些十分次要的細節上提出了疑問。
這場戰爭對埃米爾和他的盟友們來講則是一場惡夢,這次入侵就和其他對俄國巨人發動的進攻一樣令他們損失慘重。在回軍途中他們受到沙皇軍隊的截擊,佔領的城鎮也被俄國人相繼收復,嚴酷的冬天也讓他們大量減員。當他們回到韃靼草原時,只剩下很少一部份人。
翻越烏拉爾山脈通往伊爾庫茨克的大道重新開通了。大公急著要返回莫斯科,可他還是把動身的日子推遲,好參加一場在解圍後幾天舉行的感人的儀式。
米歇爾-斯托戈夫找到娜佳,當著她的父親的面問她:
「娜佳,我的妹妹,當你離開裡加到伊爾庫茨克來的時候,除了你的母親,難道你就沒有別的牽掛嗎?」
「不,再沒有了。」姑娘回答說。
「那麼,你沒有別的親人留在那裡嗎?」
「沒有的,哥哥。」
「那麼,娜佳,」米歇爾-斯托戈夫說,「我相信,上帝讓我們在一起,讓我們一起經受這麼多的磨難,就是為了讓我們永遠地結合。」
「啊!」娜佳喊著倒在米歇爾-斯托戈夫的懷裡。
她又回頭看著華西裡-菲多爾:
「父親!」她的臉變得通紅。
婚禮在伊爾庫茨克大教堂舉行。儀式非常儉樸,但卻因全城軍民的參加而大為增色。人們對這一對新人表達最深切的感謝,在他們心目中,這對新人的經歷富於傳奇色彩。
阿爾西德-若利韋和哈里-布朗特自然也出席了婚禮,他們想繼續為讀者報導故事的結局。
「你難道不想倣傚他們的榜樣嗎?」阿爾西德-若利韋問他的夥伴。
哈里-布朗特說道:
「當然,如果我和你一樣,有一位表妹……」
「我的表妹可不再是待字閨中了!」阿爾西德-若利韋笑著說。
「那更好?」哈里-布朗特說,「人們都說從巴黎到北京不太容易——你不想去那裡看看嗎?」
「當然想,我親愛的布朗特,」阿爾西德-若利韋喊道,「我正要對你提這個建議呢!」
兩位朋友就這樣去了中國。
婚禮之後幾天,米歇爾-斯托戈夫和娜佳-斯托戈夫在華西裡-菲多爾的陪伴下踏上了回返歐洲的旅途,來時的漫漫坎途此時變成了幸福之旅。他們的馬車在西伯利亞的雪地上奔馳,就像是特別快車一樣。
在了卡河岸和比爾斯科,他們特意停留了一天。
米歇爾-斯托戈夫找到了他埋葬尼古拉的地方,在他的墳頭豎起一個十字架,娜佳最後一次在墓旁為這位善良而勇敢的朋友祈禱。他們永遠忘不了他。
在鄂木斯克,老瑪爾法在斯托戈夫家的小屋前等候著他們,她激動地擁抱了這位她在心中早已上百次地稱為自己女兒的姑娘。這位勇敢的西伯利亞老婦在這一天終於可以與兒子相認,並且為他感到驕傲了。
在鄂木斯克小住幾天以後,米歇爾和娜佳回到了歐洲。華西裡-菲多爾在聖彼得堡定居下來,他的女兒和女婿只是在去看望老母親時才離開他的身邊。
年輕的信使受到了沙皇的召見。他被留在沙皇身邊,而且獲得了聖-喬治勳章。
米歇爾-斯托戈夫後來在帝國獲得了很高的地位。不過,我們所要講述的不是他成功的仕途,而是他曾經經歷過的那些磨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