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出版業分類
邊界一:出版業分類
出版社向發行人和書店賣出書籍的時候,他們沒有什麼辦法能影響書籍被陳列或處理的方式。自然,他們都希望自己出的每本書都能封面朝上,最好是有一個「新出好書」的專區。但實際上並無此事。大部分的小說都是被胡亂塞在寶貴的書架空間中,只是由作者姓氏的首字母決定其擺放的位置。
要在幾百冊按作者姓氏排序(其中大部分作者都是聞所未聞),只有書脊朝外的小說中瀏覽,對顧客而言無疑極不方便。幸好小說出版業從非小說那邊學到了些經驗:他們把書按主題分成了許多類別。《如何繡十字繡》被歸類在傻瓜叢書下;名人傳記按所寫名人的姓氏排序,而非作者的;歷史書被大略按地區和時間分類。現在的分類比1975年時多得多,那時還沒有專區賣關於電腦的書。
為什麼不把小說也作類似的分類呢?太瑣碎的分類,比如把小說分成「狗的故事」、「馬的故事」、「中年危機與婚外情」、「作家與畫家尋找自我的掙扎」、「生活在過去,卻以現代美國人方式思考交談的人」,還有「回憶空洞無聊的童年」,這完全沒有意義——雖然這些都是小說的熱門主題。
但確實有些更廣泛的分類是有效的,比如「科幻小說」、「奇幻小說」、「歷史小說」、「浪漫小說」、「神秘小說」,以及「西部小說」。要是哪本小說歸不到以上的任何一類,那就放到標著「小說」的書架去。有了這些分類,雖然書店老闆幾乎不可能熟悉每位作者——更不用說看過每本書了——出版商也能放心地相信,他出版的書籍會被正確歸類,讓讀者能更方便地找到它們。
曾經有許多年,科幻讀者們的需求遠比小說和出版商們所能供給的要大。大約三萬到四萬名讀者搜尋著任何科幻的新書。只要封面上畫了艘飛船,不管內容多爛,他們都會買下來。於是,儘管科幻小說從未能賣得很好,它卻也有保底的銷售額。只要出版科幻小說,無論質量如何,基本上都不會賠錢。
這種出版業的分類法從而培養了許多青年科幻作家,使他們能渡過才華橫溢,卻對寫作一竅不通的時期,最終學會創作小說。同樣是出道初期的作品,一位筆法稚嫩然而前途無量的科幻作家可以靠出版商的預付款和四萬本書的版稅生活,而一本純文學作品有時卻只能賣出數百本。許多科幻作者的早期作品更多地是暴露了他們的缺陷,而非優點。但他們最後學會了如何寫作更精練,有時甚至是更有深度的小說。
不過,那段日子已經過去了。現在科幻作品可以賣得非常好。七八十年代,赫伯特、麥卡弗裡、阿西莫夫、海因萊恩、克拉克和道格拉斯·亞當斯的硬開本都打入過暢銷書榜。但也不再有保底了。出版科幻和奇幻小說有利可圖,於是出版商們持續推出越來越多的新作,直到任何人都看不完其中的一半。過去的讀者不過四萬名,但每本書都買;現在數十萬讀者只買科幻書架上大約一半的書,而有些書根本無人問津。
奇幻小說的發展道路和科幻大致類似,而速度比科幻快得多。奇幻小說誕生於六十年代後期,以托爾金獲得良好口碑的《魔戒之王》三部曲和《霍比特人》為標誌。僅僅數年後,貝蘭亭出版社出版的《沙娜拉之劍》就進入了暢銷書榜。很快,奇幻小說就和科幻一樣成為發展迅猛的產業。
新作者在冒險小說(科幻和奇幻小說)領域仍然大有可為。如果你文筆老到,作品有生活氣息,那你的書就賣得出去。再說,雖然現在無法保證你作品的最低銷量,但這也是件好事:幸好我寫的第一本小說現在沒被擺得到處都是!
從某種角度說,新作者更受雜誌歡迎。這裡也有出版業的分類法在起作用。最有聲望的兩本雜誌《艾薩克·阿西莫夫科幻雜誌》(下文稱《阿西莫夫》)和《奇幻與科幻》有時會刊登些中古背景的奇幻作品,但絕大部分雜誌更願意登未來風格的科幻小說。並非編輯們口味一致,而是這符合大多數雜誌讀者的口味,可以賣得更好,獲得更多讚譽和好評,也更可能獲得星雲獎和雨果獎。另兩本主流雜誌Omni(他們每期付出數十億美元,卻只買兩部小說)和Analog完全不考慮古代奇幻。Omni有時會登一兩部現代奇幻——那種發生在高科技城市中的劍與魔法的故事。
所有這些雜誌都以刊登新人作品而自誇。很少被提到的是,他們事實上靠發掘新作者生存。在科幻小說界有這樣一種循環:新面孔們靠在雜誌上不斷刊登中短篇來讓出版商們熟悉自己的名字和寫作風格;然後他們拿到幾份合約,出了幾本書,忽然他們就沒空再寫那些四百美元一篇的小說了。培養了這些人的雜誌社眼看著他們出書越來越多,給雜誌的投稿越來越少,只得再去尋找一代新人。大多數科幻作家的成長之路都是如此。
對於更新或是更小的市場來說,情況更是如此。《原始科幻》和《驚奇故事》——最新和最老的科幻雜誌影響力要小得多:這部分是由於最好的作者大多投稿給了Omni,《阿西莫夫》或是《奇幻與科幻》。但正由於此,《原始科幻》和《驚奇故事》也更歡迎新作者的投稿。
總之,如果你的作品比較短,又是科幻而不是奇幻,那麼你投稿給雜誌社被採用的機會就更大。我便是遵循了這條規律,大部分其他科幻作者也是。奇幻作者們則不得不一開始就寫大部頭出來賣,因為奇幻小說的市場要小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