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換位思維如何知道別人在想什麼

如果不懂別人是怎麼想的,你的努力或許會白費。你需要建立共同認知、克服自我中心,才能自如切換視角進行換位思維,將深度思維的功效發揮到極致。

第一節 為何你的努力別人不買賬

掌握換位思維,讓你不只是感動自己

凌晨十二點,辦公室的燈還亮著,一位勤懇的員工努力敲打著鼠標鍵盤。這是一家小型旅遊公司,新開發了一款面向職場白領的旅遊產品。針對職場白領日常疲勞、時間緊湊的特點,該旅遊路線週期較短,選擇了在雲南大理洱海邊某風景優美的山水之地。這位員工為此做了一份精美的PPT和策劃文案。他在文案和海報上寫下「風光無限,暢享人生」。

一個女生單身已久,時常自嘲單身狗,但內心對感情其實沒有太大期待,不過她有一個期待愛情已久的閨蜜。最近,閨蜜終於遇到自己心儀的男孩,男孩用甜言蜜語哄得閨蜜無比幸福。不過,善良的女生發現,男孩明顯是一個油嘴滑舌、滿嘴跑火車的騙財騙色高手,雖然沒有直接的證據,但是憑借自己看人的能力已經可以百分之百肯定這一點了。但是閨蜜卻被愛情沖昏了頭腦,視而不見。女生義無反顧地向閨蜜指出了男方人品有問題。

一位部門負責人瞭解到之前高壓式的工作氛圍是部門人員流動頻繁的根本原因,他希望能用更加寬鬆的氛圍為員工減壓,但苦於公司政策不允許而無法實施。經過與公司高層反覆溝通和爭取,好不容易獲得權限,能夠對新招進來的一批大學畢業生放權,讓員工進行自我管理,希望他們能夠在輕鬆、沒有壓力的環境中工作,以自如的心態應對高難度的業務問題。

上述這些人為工作、朋友、下屬付出了很多時間、心血和情感,也期待得到認同和感謝,他們能如願以償嗎?

不懂別人怎麼想,怎麼努力也白費

恐怕不能。第一個勤奮的員工辛苦熬夜寫出來的文案策劃,恐怕會市場反應平平;第二個善良的女生好心指出男方是騙子,未必會得到閨蜜的感謝,甚至有可能兩人會反目成仇;部門負責人以寬鬆的環境優待新員工,有可能會收到工作執行混亂、紀律鬆散偷懶的回報。

也許你自我感覺良好,但別人往往並不買賬。

為什麼會這樣呢?讓我們來具體分析這三個案例為什麼會失敗。

第一個案例,文案策劃者在文案和海報上寫下「風光無限,暢享人生」,意思是希望看到海報廣告的人能夠知道,這條旅遊線路的風景很好,如果他們選擇這個旅遊產品能夠緩解疲勞、享受人生。

但是,實際看文案海報的人會怎麼想呢?假設他的理想受眾客戶——疲勞的白領看到了文案「風光無限,暢享人生」,很可能會被激起反應:「『暢享人生』,唉,要暢享人生,得有充足的資金,還是要努力賺錢才行。」又或者會想:「『風光無限』,唉,我這麼累,還有一堆任務沒完成,真是一點都不風光。」

作為對比,假設這條文案這樣寫呢——

「你是願意待在沉悶的辦公室裡勉強安慰自己小點壓力,還是願意躺在大理洱海邊暢快地呼吸新鮮空氣?」

很明顯,第二種寫法才能真正打動客戶,讓客戶產生「壓力太大了,去旅遊放鬆一下吧」的衝動。

可惜策劃者沒有想清楚這一點。按照他的寫法,目標客戶即使碰巧看到了廣告文案,所思考的內容也可能與策劃者預估的完全不同。「風光無限,暢享人生」的文案只是告訴客戶你希望他怎麼想,但客戶實際上並不會這麼想。無論策劃者如何被自己的辛苦所感動,他的努力都變得無效了,因為他並沒有想到客戶會對他的文案做出何種反應。

第二個案例,女生看穿了閨蜜的男友是個騙子,好心向自己的閨蜜指出來,但是站在閨蜜的角度會怎麼想呢?她終於找到了期待已久的愛情,兩個人卿卿我我甜甜蜜蜜,正沉浸在無比的幸福中,你突然說她的男友是個騙子,而且只是憑借自己的看人能力得到的結論,並沒有直接的證據,閨蜜能接受嗎?即便有諸多線索和嫌疑,只要不是直接證據,閨蜜也很可能會視而不見,畢竟人類從來都是善於欺騙自己的。

閨蜜很有可能會想:「我終於有男朋友了,終於迎來了自己的愛情,太幸福了!真希望永遠這樣幸福下去!什麼?你說他是騙我的?不可能,絕對不可能!你怎麼能這樣說?你肯定是嫉妒我!你太可恨了!」於是轉而把怨氣撒到女生頭上。

千萬不要以為閨蜜不會這麼過分,你低估了處於極端情緒中的人具有怎樣超越普通邏輯的思維。即便上述反應不是必然的,也不要低估了這種概率。不懂站在別人的角度預估別人的反應,女生的好心很容易被當成驢肝肺。

第三個案例,主管為了減輕部門壓力導致的人員流失,對新入職的員工採取低壓、自主管理的政策。但是他沒有想到,新入職的大學畢業生和老員工的狀態是很不一樣的。老員工業務熟練、職責清晰,明白自己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或許可以低壓管理,但新入職的畢業生對業務完全不熟悉,對新環境抱有陌生、擔憂、恐懼等情緒,並且沒有職業習慣,不知道自己應該做什麼,最需要的是長期業務培訓、崗位規範和老員工的悉心教導,至於嚴格、壓力大小等暫時還不是主要問題。

如果這個時候就對新員工低壓自主管理,新員工會怎麼想呢?他們很可能會想:「這工作怎麼做啊?該問誰呢?我這樣搞也不知道對不對。不過沒人管我,那說明我做的應該沒什麼問題吧?好像沒什麼事啊,上會兒網吧,有事應該有人叫我的。」

由於不能評估別人的狀態,主管好心爭取的低壓政策,不僅無法解決老問題,而且還可能引發新問題。

這幾個案例都是典型的不懂得換位思維的失敗案例。由於不知道他人所想、不能評估和預估他人的反應,造成自己熬夜加班加點所做的努力對不上他人的真正需求,好心好意變成了驢肝肺——你的付出只能感動自己。

生活中有太多的類似案例,包括父母和子女間的代溝、朋友間的矛盾、領導與下屬間的溝通不暢、甲方與乙方間的合同糾紛等,我相信大家一定經歷了不少。總之,如果不具備換位思維的能力,生活與工作中會出現很多問題。至於這幾個案例如何用換位思維來應對,可以在公眾號「人生策略師」後台回復關鍵字「換位思維」查看答案。

上面幾個案例都是不具備換位思維能力造成的負面效果;那麼具備了換位思維的人,又能對自己的人生產生多大的正面效益呢?

高手是怎樣換位思考的

在小說《遙遠的救世主》中有一個關於換位思維的精彩案例。

韓楚風是某個大型商業集團的經理,其業務能力出眾,深得前任總裁喜愛,也是集團前任總裁在生前向董事會提名推薦的總裁候選人。但前總裁的意見並不能一錘定音,兩個副總裁都比韓楚風資歷更深,在公司裡勢力龐大。他們兩人參與了總裁職位的爭奪,這讓韓楚風很被動。董事局則只重視利潤,並不那麼重視前總裁的推薦,所以也對相對年輕的韓楚風並不那麼支持。韓楚風該如何從總裁位置的爭奪中勝出呢?

資歷比不上兩位副總裁已經是大問題了,更何況韓楚風並無太多支持,而兩位總裁則羽翼豐滿。三人的競爭中,韓楚風已然是最弱勢的一方了。如果要與兩位副總裁鬥,極有可能鬥不過,但是不去爭總裁的職位又不甘心。在這種不利的情況下,如何翻盤?韓楚風為此心煩不已。

所幸他的朋友丁元英是一位懂得換位思考的高手。丁元英跳出韓楚風的思考局限,轉換到了董事局和兩位副總裁的位置上去看待問題。根據這些新的視角,丁元英設計了一條反敗為勝的招數——建議韓楚風主動退出競爭。一段時間以後,董事局自然會認命韓楚風為總裁。

為什麼?玄機就在董事局和兩位副總裁的視角里。在董事局的視角上,問題是這樣的:

我們想找一個最能為集團賺錢的人當總裁,雖然韓楚風能力不錯,得到了前總裁的推薦,但是兩位副總裁能力也很強啊,在能力上三人並沒有明顯的高下之分。但是兩位副總裁的資源更多,資歷更老,集團裡支持他們的人也很多,可能還是他們更能帶領集團發展。不過,具體是他們中的哪一位,還有待確定。

而在兩位副總裁的視角上,問題是這樣的:

韓楚風這種愣頭小子居然跟我這個老資格爭奪總裁位置?憑什麼?論能力論資歷他哪一點配得上跟我比?要是另一位副總裁得了位置也就算了,如果居然讓他騎到我的頭上,那簡直是奇恥大辱!一定要把他打倒。

但如果韓楚風按照丁元英的建議在競爭開始時就主動退出,那麼兩位副總裁的視角就發生了變化:

韓楚風退出是正常的,他的實力本來就弱。現在我要把全部精力集中在另一位副總裁身上。如何才能把他扳倒呢?應該這樣……

所以,韓楚風的退出會導致兩位副總裁的相互鬥爭,帶領自己的一幫人開始集團內耗。由於兩位副總裁的勢力旗鼓相當,所以這個內耗會持續很長時間,導致集團利益大幅受損。而這一切都會被董事局看在眼裡,董事局會基於此下判斷,誰是搞內耗的、誰是真正做事的,並得出結論:還是應該讓韓楚風來當總裁。

以退為進,不戰而勝。這樣巧妙的方法是怎樣想出來的?就是換位思維的結果。最終,事情的走向一如丁元英所料,韓楚風也確實如願登上了總裁的寶座。

你不要以為這種換位思維帶來的命運改變和事業成就等只是小說情節,其實現實生活中的成功案例也比比皆是。每一份直擊人心的文案策劃,每一次打開局面的商務談判,乃至每一個引爆用戶的產品設計,背後都對應著成功的換位思維。

未來,隨著服務業在社會經濟中的占比越來越大,人際交流越來越頻繁和複雜,換位思維正在從少數人才有的軟能力,逐步變成對大多數人來說都有要求的硬能力。時代在變化,你準備好了嗎?

第二節 進入別人的視角

如果我是他,會怎麼想

什麼是換位思維?

換位思維,一般是指思考、感受別人的內心所想,並以此為邏輯起點展開自己的推論和行動。

當你已經明白別人是怎麼思考的、別人為什麼會產生這樣的想法時,你就得到了換位思維的結果。那麼怎樣得到這種結果呢?你需要在思維的前端、尚未得到任何思維結果時,就切換到別人的視角上。

即,換位思維的核心,是從別人的視角出發來看待、思考問題。

我們來看一個小故事。

詩人讚美太陽:

偉大的太陽終將降臨,

每一次日出,

給大地帶來光明。

太陽回應詩人:

我真沒動,是地球在動……

上面詩人與太陽的小故事告訴我們,從不同視角看問題會造成不同的結果。思維的精髓之一就在於你看待問題的視角,如果從別人的視角出發就是換位思維;如果從與常人相反的視角出發就是逆向思維;如果從所有人都沒想到過的思維出發就是創造性思維。總之,多一個視角就多一種思維方式。

但很可惜,人們常常只有一個看待問題的視角,就是自己的視角,這是人類根深蒂固的本能。用一個視角代替無數個視角,人的眼光以及思維被極大地局限了。

那麼,怎樣才能做到從別人的視角出發呢?

共同經歷塑造共同認知

一個關鍵點是,你得和別人有共同的認知系統。

雖然沒有任何兩個人的認知系統是完全一致的,但是要想在某件事上能夠從他人的視角出發看待問題,那就必須要在這件事情上和他有部分的共同認知。如果在某個問題上的認知系統完全不一樣,那麼針對這個問題就絕對無法換位思維了。而認知系統,又常常是自身的經歷所塑造的。

有一個段子很好地反映了這一點:

聯合國發起作文大賽,邀請歐洲、美國、非洲、中國等地的兒童對「非洲兒童糧食缺乏」這一問題發表自己的意見,結果各國兒童都不知道怎麼寫。聯合國非常不解,遂進行了深入調查,發現原因如下:

歐洲兒童不知道什麼叫「糧食缺乏」;

美國兒童以為美國就是世界,不知道什麼叫「非洲」;

非洲兒童不知道什麼叫「糧食」;

中國兒童則不知道什麼叫「自己的意見」。

在上面的例子中,各國兒童就是無法換位思維,因為他們的認知系統差距太大。沒有體驗過糧食缺乏的歐洲兒童,無論怎麼換位思維,也無法理解長期缺乏糧食的非洲兒童是怎麼想的;以自己為中心的美國兒童,也不可能理解為什麼中國兒童沒有自己的意見。

有一個新笑話也很好地反映了這一點:

2016年美國總統大選,候選人為特朗普與希拉裡。事前所有媒體、意見領袖都認為,希拉裡必勝,特朗普必敗,尤其是佔領輿論高地的常青籐高校學生、社會精英等,更是一致認為希拉裡的勝出毫無懸念,不可能有人願意推選特朗普這種「種族主義者」「大男子主義者」當總統。甚至有人編寫了一本書《希拉裡:通向白宮的最後一英里》。

但選舉結果令所有人都震驚:特朗普勝出了,希拉裡的最後一英里硬是沒走過去。大量社會精英和高校大學生陷入巨大的震驚和悲痛中,懷疑是選舉造假,因為他們完全不能理解怎麼可能會有人支持特朗普。事後調查發現,支持特朗普的大多為社會中下層白人階級,這些事先隱形的人群決定了選舉的走向。

這個笑話可能不怎麼好笑,而是諷刺了當時美國社會的分裂,大量精英和優秀大學生已經完全不能理解社會中下層的白人在想什麼了,因為他們所處的階層、生活的經歷差別太大,這造成了他們完全不同的認知系統。

如果你想要通過換位思考理解別人的想法,你就必須要和他有共同的認知系統。為了有共同的認知系統,你得有與他人類似的經歷和體驗。從這個道理中可以推出幾條提升你換位思維能力的方法。

第一,對於曾經有過類似經歷體驗的,可以再次調出那些經歷體驗。

人的經歷體驗會沉積進入內心深處,並不常在認知表層出現。所以有時候,即便你曾經有過某種體驗並積累了相關的認知,但在當下並不能自然地流露出來,需要你去有意識地刻意調用。

一個部門主管自己曾經也是新入職場的大學畢業生,也曾經歷過那種面對陌生環境的茫然、懷疑自己是否能夠勝任的擔憂、害怕犯錯誤的緊張,但幾年之後當他變成職場老手時,已經忘記了當年的青澀,各種緊張、擔憂、困惑的情緒早已消散。所以他無法立刻換位到新入職員工的思維中去,沒有想到,這些新人最想要的不是寬鬆自由的環境(業務已經熟練的老員工對自由寬鬆的要求相對較高),而是細緻的培訓和指導。主管在做出決定之前,他應該好好回憶一下:我當年剛大學畢業進入公司時,是怎樣的體驗?通過有意識地回憶當年的經歷,他才有可能知道新員工的心裡是怎麼想的。

第二,對於沒有經歷過的,也許可以臨時體驗一下。

曾經有一位美國作家做了件挺讓人震撼的事情:她隱瞞自己的身份、斷絕和朋友的聯繫,帶著1000美金和一部汽車深入美國底層人群,體驗底層的生活。經過深入的體驗,她逐漸揭開了美國底層人民生活的面紗,也能夠理解窮人的思維方式了。後來,還出了一本書——《我在底層的生活》。

這位作家是個高學歷的富人,如果不進行這樣的臥底體驗,她很難換位到窮人的位置上去思考,因為不同的經歷會造就不同的認知系統。在她原有的認知體系裡,是越窮的人越應該工作,越窮越應該想辦法提高自己的技能水平。但經過親身體驗,她發現,原來美國的窮人是越工作越窮,根本沒有時間和精力去提高自己的技能水平。她寫的那本書後來也成了超級暢銷書,因為很多人也無法明白底層人民是怎麼想的,只能買她的書,去參考她的經歷體驗。

臨時體驗雖然達不到長期浸染的效果,但也有一定的作用,能夠為你的換位思維打開一扇窗戶。

第三,如果無法體驗,就尋找有相應經歷的人來幫助自己思考。

很多父母不知道自己的孩子在想些什麼,即便他想去回憶自己童年時的情景也未必管用,因為他成長的年代與孩子成長的年代差別巨大,沒有太多借鑒意義。而父母又顯然沒法把自己暫時縮小一下去體驗孩子的生活,這時候父母該怎麼辦?與其私下揣測孩子的想法,不如去虛心請教一下孩子的同學和玩伴,看看他們這代人的想法有些什麼特點。

設計師在設計產品的時候需要一個步驟:在大規模推廣生產之前需要客戶試用。本質上,設計師想要換位到客戶的位置上去思考是非常困難的,那就乾脆直接找客戶試用然後提意見,這樣就能直接瞭解客戶的想法了。如果缺乏這個步驟,產品推出的風險就很高了。現在互聯網行業基本都會採用這個步驟,並且有高速迭代、快速改進的特點,可以高精準地知道用戶在想些什麼。

克服自我中心

也有時候,我們已經和別人有了共同的認知系統,但依然無法形成換位思維。事實上,由於大家都是人,都有基本的喜怒哀樂等情緒,都要吃飯睡覺,所以對大部分事情是有天然的共同認知的。但換位思維依然很難,因為我們無法克服自我中心,習慣於死死地守住自己的單一視角。

自我中心是一種根深蒂固的心理習慣。佛教當中有個詞叫「我執」,用在此處非常合適。我執,指的是人們非常執著於自我這個概念,習慣於死死抓住與自我有關的一切——我的情緒、我的想法、我的觀點、我的財產……

這是人的本能,每個人都如此,大多數時候它並不算個缺點,也不需要對它大肆批判,但是對於換位思維來說它卻是個極大的拖累。如果你想要培養換位思維的能力,必須學著克服這個習慣。

上一節開頭的案例中,旅遊公司文案策劃者寫的「風光無限,暢享人生」的廣告語就有明顯的自我中心的痕跡。他心裡有一個文案策劃的提綱,想表達出一種觀賞風光、享受人生的主題思想和感覺,但當他寫下「風光無限,暢享人生」時,他僅僅把自己的廣告提綱和目標思想表達了出來,而忘記了廣告觀看者距離這種語言描述太過遙遠。即,他是以自己為中心考慮問題的。

如果你把他的「風光無限,暢享人生」的文案和後面我給出的「你是願意待在沉悶的辦公室裡勉強安慰自己小點壓力?還是願意躺在大理洱海邊暢快地呼吸新鮮空氣」的文案,都拿出來做個對比,問他哪個更好,作為一名合格的營銷人員,他很容易就能分辨出顯然第二個更好,因為第二個文案是以客戶的視角為中心出發的。但是他卻沒能在事前想到這一點,因為他太過於習慣以自己為中心了。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也常常犯類似的錯誤,由於自我中心的習慣而弄錯了自己能力以內的事情。如何破除自我中心的習慣,形成「無我」、「非我」(意思是暫時忘掉自己,捨棄自我的思維、情感、習慣等,這能夠讓人輕鬆地切換到別人的視角上,觀察和感受別人的想法)的新習慣成了培養換位思維的關鍵。

《深度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