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遇的質量

機遇的質量與說服他人的難易程度有關。如何在每一個案例中實現品牌的內/外層組合與潛在需求者的內/外層組合相匹配?在某些情況下,這種匹配可能是顯而易見的。但是,在大多數情況下,需要通過研究才能得出,尤其是有大筆資金支持的情況下。該研究可以通過多種方式進行,每種研究方法的優點和缺點相差不大。

以「白又燦」為例,我們再次假設各種廣告是圍繞上述三個概念來發展故事。

不用深入研究方法論,只需通過以下一組問題,我們將會對這三個領域的調查研究特別感興趣:(1)受訪者如何確認購買意向;(2)受訪者如何確認品牌的獨特性;(3)受訪者如何能夠認同品牌。通過回答類似的問題會發現:這個品牌適合我這樣的人嗎?

通常情況下,購買意向並不是購買行為的預測器,因為我們有意向購買的東西往往最終都沒有買。但作為一個相對措施,它可能是非常有幫助的,尤其是當顧客對每一種價值觀做出截然不同反應的情況下。在「白又燦」的例子中,以巫師為原型的品牌在顧客購買意向方面的得分要比其他兩種原型低很多。進一步調查原因,我們可能會發現以巫師為原型的品牌在獨特性方面的得分也會遠遠低於另外兩種原型,因為受訪者告訴我們以巫師為原型的品牌廣告,他們以前見過或者聽過。所以,我們也許應該排除以巫師為原型的想法。

讓我們進一步假設,將剩下的兩種原型進行比較,我們可以找到「這個品牌適合我這樣的人麼?」問題的答案。比方說,以統治者為原型的廣告效果會遙遙領先。當然,相對於其他兩種方案,以統治者為原型的品牌故事針對的消費群體人數最少,但卻是受訪者最認可的價值觀,也正因為如此,以統治者為原型的品牌故事更加吸引人。以統治者為原型的品牌機遇的數量雖然少,但是機遇的質量更大、風險更少。

再次聲明,這個例子僅僅是用來解釋說明的。但是,它也指出了如何能夠與第二步中考慮的角色聯繫起來進行分析。對機遇的數量和質量同時分析,可能會出現成功和失敗兩種不同的結果。有時,更多的機會可能會使盲目營銷者走向失敗。

正如我們所討論的,品牌不會意識到如果它執著於非現實的東西,自身的局限性會導致巨大的錯誤。第三步讓我們系統地去考慮不同的戰略選擇會帶來不同的風險和回報。

《認同感:用故事包裝事實的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