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t Ⅲ 不易察覺的制度成本

一塊石頭引發一場起義

剛才說的都是稅收,其實我真正想說的是一個詞「制度成本」。任何社會政策在紙上推演的時候,左看右看好得不得了,感覺似乎盡善盡美。可是一旦在社會當中執行的時候,也許就會產生一些不好的結果,而有些可能是政策的制定者們剛開始根本想不到的。

宋代的王安石搞變法,他老人家腦子裡整天想的都是富國強兵,給國家掙錢,但又不能損害老百姓的利益。有的人就投其所好,跟王安石講,如果我們能把山東水泊梁山八百里的水全部排空,這得造多少糧田,一年得打多少糧食啊。王安石一聽眼睛一亮,說好主意。旁邊有個人冷笑一聲,說確實是個好主意,可是排出來的水往哪兒擱?出主意的那個人說,這還不好辦,再挖一個八百里水泊梁山把水擱進去。王安石聽到這兒才啞然失笑。

這個故事提醒我們,任何一件看似完美無缺的好事,其實背後都有成本,只不過剛開始你未必覺察而已。

王安石之後,宋代出了一個極品皇帝宋徽宗 亦稱「算緡錢」。漢代所行稅法之一,是針對商家的稅收法令,規定價值二緡的貨物要上繳一算的稅;小手工業者的產品稅收減半,每四緡收一算;農民不用繳這個稅。

[2] 名趙佶,宋朝第八位皇帝,先後被封為遂寧王、端王。哲宗於公元1100年正月病死時無子,向皇后便於同月立他為帝。第二年改年號為「建中靖國」。宋徽宗在位25年(1100年2月23日—1126年1月18日),國亡被俘受折磨而死,終年54歲,葬於永佑陵(今浙江省紹興縣東南35里處)。他自創的一種書法字體被後人稱之為「瘦金書」,另外,他在書畫上的花押是一個類似拉長了的「天」字,據說象徵「天下一人」。

《羅輯思維:有種、有趣、有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