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的第一個條件
我們先揭曉答案吧:人類造的這個鐘表贏了,哈里森贏了。
他贏得勝利這個漫長而艱難的過程,可以給我們今天的人提供一些什麼樣的借鑒的意義?是什麼樣的環境才能造就這種驚世駭俗的創新?
第一條就是有節制的魔鬼。在哈里森製造航海鐘的過程當中,誰扮演這個魔鬼角色呢?是當時的天文學家們中的馬斯基林*。這個人可不是普通的凡人啊,他是英國第五任格林尼治天文台的館長。這個人其實也挺有意思的,他一生都把自己所有的激情和生命都獻給了頭頂上星空,以至於他把他的婚期推遲到54歲。他就一直看不起哈里森,說你不就是一個破鐘錶匠嗎,人類的智慧能跟上帝比嗎?我們這個研究多麼富有科學的含量啊,你那個東西算什麼東西?
小編補充:馬斯基林是英國天文學家。1765年,他繼納撤尼爾·布利斯(NathanieBliss)而受命為第五任皇家天文學家。馬斯基林是首先使時間測量精確到十分之一秒的人。
他就是一直致力於描繪頭頂的星空,並出版的了《航海歷書》,告訴你在什麼時間頭頂的星空會給你什麼樣的星象,然後根據儀器觀測,就能定下來現在的時間。這本書在一直是航海的得力助手。我雖然沒見過,但聽說一直到現在他那本還是每一年再版一次。
羅胖每日微信精選
△設想
給大家推薦一本書吧,名字叫做《牛奶可樂經濟學》,為啥叫這個名兒呢,因為這本書第一段就解釋了一個現象,為什麼牛奶要裝在方盒子裡面,而可樂要裝在圓罐子裡。原因很簡單,牛奶在運輸的過程中、儲藏的過程中都要用冰箱,所以裝在方盒子裡最省空間。而可樂為什麼要裝在圓罐子,那就可以用最少的鋁合金材料裝得下最多的液體。所以說白了,這就是商人計算的一個成本問題。你看,知道了這樣的知識其實也沒啥用,對吧。但是知道了以後,你會覺得世界的本來面目還是又清澈了一點的。讀書的趣味嘛,就是不問用處,只求解釋疑惑,發現問題、提出設想、努力驗證,這就是人類進步的基本方式啊。至於用處嘛,那就以後再說啦。
當然馬斯基林作為競爭者嘛,一方面因為知識的優越感他看不起這木匠,另外一方面也有獎金在作祟的作用。所以他經常會給哈里森搗一點兒小亂。比如說哈里森這個鐘造出來了,他就說你得試驗啊!一次試驗不行,得試驗兩次啊!這次試驗不靠譜,再來一次啊!然後他又會欺負人家哈里森,比如說要求哈里森把鐘錶上交,把圖紙都上交。
但是說實話,我覺得說馬斯基林欺負哈里森,其實是小說家的筆法。《經度》這本書的作者索貝爾,為了強調戲劇性,他有意識地把馬斯基林描述成魔鬼。
其實能夠擺得上檯面的顯示這個馬斯基林對哈里森的迫害的真的沒有幾件事情。我就說《經度》中寫的迫害哈里森最過分的一件事吧,有一次經度委員會把哈里森的航海鍾給沒收了!雖然小說中用的是沒收這個字眼,但真實情況不是沒收。當時經度委員會講,你哈里森要我們把獎金給你,你總得把東西給我。而且你得告訴我這個東西怎麼製造。如果你不告訴我們,萬一在測試途中你死了,我們的錢又花了,這個謎底永遠是石沉大海了。那怎麼行呢?
經度委員會就要求哈里森把這個鐘上交,但哈里森死活不願意。所以馬斯基林帶著逮捕狀就到他們家要運走這個鐘。在把鍾運走的時候,哈里森就抗議說:你們居然用一個沒有減震彈簧的馬車來運我的鐘,這不成心想把我的鍾顛散嗎?據說在哈里森家搬運這個鐘的時候,工人在門口不小心把這個鐘掉地下了,把這哈里森給心疼的都不知道怎麼形容了。
這就是馬斯基林迫害哈里森的最大的罪狀。
大家想想,這不就是有節制的魔鬼嗎?馬斯基林從來沒有篡改過哈里森的試驗記錄和測試數據,也從來沒有對哈里森進行過人身上的打擊報復。只是不小心把他的鍾摔地下一回,就成為馬斯基林最大的罪狀。
所以你看,一個好的創新環境一定是這樣:不管競爭多麼激烈,不管每個人都揣著什麼樣的心態,在制止別人的創新的時候,這些魔鬼是有節制的。
這是創新的第一個條件。
創新的第二個條件
就像《野百合也有春天》那首歌裡唱的那樣,一個創新的環境,必然要允許山谷裡的野百合也有春天。不管這個木匠干的那個事靠不靠譜,講的理念靠不靠譜,當時的整個英國還是以非常嚴肅的態度對待這種邊緣性創新。
羅胖每日微信精選
△傲慢
現在的讀書類節目啊,通常分為兩種。一種呢就是朗讀,用播音腔,一字一句,不增不減。而另外一種,就是我做的「羅輯思維」了,加進了自己很多的見解,結果容易被誤認為是評論類或者話題類的節目。其實市場最需要的是第三種產品,那就是你老老實實替我讀書,然後用最明白的口語,告訴我書裡最有價值的是什麼。這樣大家既利用了碎片的時間,也節省了讀書的精力。而這第三種產品呢,恰恰是放棄了一些傳統上認為很有價值的東西,那就是既不追求創建,也不追求精準,進入了一種混搭的狀態。所以啊,這個時代的創新,最重要的不是精益求精,而是重新發現需求,放棄原來那些產品精英主義的傲慢。
這就要說到最後哈里森是怎麼在1773年拿到這筆獎金的。經度局一直在想法拖延發放獎金,這其中當然有馬斯基林的作用啦。先是讓哈里森把鍾做出來,然後去測試,測試完了又要求把原理告訴我們,把原理告訴我們後還不行,你還得再做兩台,我們得確保你這個東西可以複製。
一直拖到哈里森多大了?80了。老頭最後實在氣得不行了說:我不跟你們廢話了,我直接找國王去。當時英國國王喬治三世正好也是一個天文迷,他在自己院裡還搞了一個皇家的御用天文台。他拿著哈里森的鐘錶測試後,覺得靠譜,就跟哈里森說我挺你!給他出了一份試驗數據。哈里森就拿著這份數據跑到經度委員會去。最後經度委員會終於承認了這個東西。
為哈里森主持正義的國王喬治三世
有國王的這種重視,再加上經度委員會遵守規則,也有整個英國社會當時對這個事情的重視,最後才讓哈里森的發明釋放出它的光輝。
最後哈里森他拿到這獎金其實都不是經度委員會掏的,而是國王掏的。國王說:你別跟他們廢話了,這幫經度委員會的天文學家不可理喻。這樣吧,他們不是還欠你一萬多英鎊嗎?你給我打個折,我掏8千多英鎊給你。
這事就算結束了。雖然哈里森拿到的這筆獎金也不是正式的從經度委員會拿的,但這個故事就是這麼結束的。
創新所需要的第二種環境是:不論你出身如何,整個社會它有一種機制來公正的認可你的創新成果。
創新環境的第三個條件
創新環境的第三點是整個社會要對創新的種子有一種培育的能力。具體到這個航海鍾就是:怎麼讓這個航海鍾變得便宜而且可以量產。要知道哈里森造這個鐘花了2500英鎊和十幾年時間。後來有人測算一下一個航海鐘的成本是500英鎊。這在那個時代可是巨款啊,沒有哪個船長買得起。
可是你看馬斯基林搞的星像法:一套《航海日曆》加上一個象線儀,20英鎊搞定了。這套方法雖然比較傷眼睛,但畢竟便宜呀。
一個產品是怎麼做到價格便宜的呢?就是產量得大,技術上可以複製。這考究的是一個國家的工業能力。哈里森死後,關於他的鐘錶原理的書籍也出版了。當時所有的英國的鐘錶匠就撲上去進行研發、改進,然後量產。隨著產量越來越大,這款航海鐘的價格就從500英鎊最後一直降到50英鎊左右,幾乎所有的人都開始買得起了。而做到這一點是要憑借一個國家的總體的製造業的實力的。
網友知識補充
@夫子大師兄:
問個問題,船上的當地時間怎麼得到?鐘錶上的時間應該是船出發地的時間,而不是船上當地的時間,有點不解,難道靠觀天相嗎?不是說鐘錶一天不能超過3秒的誤差嗎?你觀太陽、星星什麼的本身誤差就很大呀,對鐘錶要求這麼高,對當地時間要求這麼寬,不符合邏輯呀。這是我本期最大的困惑。
@dy1901:
1.太陽,正午的時候影子長度最短。2.星星,對照星系圖譜測量星座高度就可以得到準確的當地時間。事實上完全依托星星來判斷經度是不可能的,星空的差別要依托地球公轉來改變空間星系的投影關係(也就是畫出來的平面星系圖),而一個小時的時差所能影響的偏差微乎其微(1/(365*24)),幾乎沒辦法準確測量,一小時時差在赤道上已經可以橫跨260多公里了。但是以之判斷當地時間確是可以很精確的,所以最終解決這個問題是需要鐘錶(出發地時間)和天文學觀測到的時間(當地時間)相結合來判斷位置的,缺一不可。
到1815年的時候,這種航海鍾全世界大概有5千多個了,這個問題船基本上就解決了。我還記得達爾文乘坐那個小獵犬號(小獵犬號是在1831年出航去考察,最後誕生進化論的那艘船),那個船長一艘船上就帶了20多個航海鐘。所以我們可以判斷在那個時間,價格問題已經徹底解決了。
量產體現了一個國家的工業實力,其實也反應了一個國家的經濟需求。我們都以為創新是一個白鬍子老爺爺穿著白大褂在實驗室裡幹的事情。錯了!創新往往是市場給你提出來巨大的問題,倒逼當時的有創新能力的人搞出來的一個成果。你拿我們中國來說,我們中國現在修橋、修路和修隧道的能力和技術一定是世界第一。為什麼?遇到的情況多嘛。再比如說我們中國移動2G的技術一定是全世界最好的,原因也很簡單啊,遇到的情況多,需求量大。需求量大它就會倒逼創新。
故事說到這兒,我們不妨來總結一下從這個故事當中發現了什麼。當我們這一代中國人特別渴望我們擁有創新的時候,我們就得想一想,我們有沒有像哈里森這樣的既具備財迷精神,又具備工匠和愛國精神的創新者?我們具不具備一個對所有邊緣性的當時看起來不靠譜的技術投入足夠關注的社會和寬容的環境?我們整個的創新的知識系統,是不是像馬斯基林那樣,雖然心懷惡意,但是扮演的是一個有節制的魔鬼?我們的社會能不能為一種創新成果提供足夠的社會配套設施和足夠的需求?
網友點贊
@茶綠色圍脖:
羅像個神探,更善於挖掘整合歷史的細節碎片,從一般人不注意的蛛絲馬跡中找出想要的東西,更可貴的是在此基礎上的獨特角度的深度思考,一路趣味盎然甚至不乏懸念地講下來,最後落腳的卻是大家天天討論的身邊問題。真的很牛,這一切的前提是他顯而易見的社會憂患和責任擔當,這種呈現方式睿智且挺爺們兒。
所以不要怪那些科學家不創新,也不要怪有些中國企業不創新。如果說中國現在距離我們所期待的創新還有些距離,我們都不妨想一想,這個故事中呈現的我剛才說的那個列表。創新從來不是一個人的事兒,創新是一個國家和社會的事兒,創新從來也不是一個企業的事兒,它是一個制度的事兒,甚至是一個社會經濟的事兒。
這就是我們今天給大家奉獻的關於經度的這個精彩故事。
(本章社群編輯:陸笑園)
羅胖推薦文章:《經度之戰》
作者:土摩托
推薦語:這種長長的文章,靜靜讀下來,有一種滿足感。
羅胖薦書:《地圖的發現》
作者:楊浪
出版社: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出版時間:2006-9
推薦語:本書通過地圖來寫歷史,寫軍事,寫人,寫事,寫情。笑談中有考據,風趣中見嚴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