奴隸制為何在美國存在那麼久
持續不斷地追求人道主義理想和思想自由的羅素
前不久讀到一個有趣的說法,英國哲學家羅素在1920-1921年到中國做了個訪問,回國之後他就寫了一段話。他說中國的軍閥戰爭挺有意思的,雙方其實都不想打,都想逃跑,那最後誰勝利了呢?最先發現對方逃跑的那一方人勝利了。
這個說法有沒有道理呢?我後來想想,可能還真有道理。自打皇上走了之後,中國就進入了軍閥混戰時期,一直到蔣介石上台之後還有像中原大戰這樣的軍閥之間的戰爭。但你什麼時候聽說過,一場戰役死了多少人,血流成河,非常慘烈?好像從來沒聽說過,那沒準羅素當年的說法是對的。
網友點評
@風雪飄流:
不管是誰對誰錯,歷史總是給人類思考,不停地轉動。假設南方贏了,現在的美國又是什麼樣呢?奴隸制肯定是會被廢除的,只是時間的問題,在道德或者是工業革命的影響下,一場本可避免的戰爭就這樣爆發了。歷史就是那玩意兒,誰能假設呢?
想想也有道理,因為是內戰,雙方之間也沒有什麼深仇大恨,當兵就是為了吃糧,長官也就是為了搶地盤。那誰會為錢玩命呢?所以打仗的時候比劃兩下,這可能也就是當時的一些潛規則吧。可是就在中國軍閥混戰的幾十年前,在美國發生的南北戰爭,同樣是內戰,但它的慘烈程度卻遠遠超乎我們的想像。
南北戰爭一共死了多少人?據不完全統計,死了75萬人,比二戰時美軍的死亡人數還要多。內戰的雙方也沒有那麼深仇大恨,為什麼會死那麼多人呢?為什麼死磕成那個樣子?我們在中學歷史教科書當中學到的知識,只是一些非常粗淺的概念,而很多知識的真相就需要我們用工匠精神幫大家「死磕」出來,這就是「羅輯思維」的機會,所以這一期我們講講南北戰爭。
關於南北戰爭,我們學到的概念就是為了廢除奴隸制解放黑奴,北方的資本家和南方的奴隸主打的一場戰爭。真相是這樣嗎?
說到奴隸制是否道德,不用說美國人,我們孔老夫子都講過,「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你願意當奴隸嗎?當然不願意。奴隸制在根本上就是不道德的,只要是有人類的地方,這個道德準則應該是清楚的。
美元2元鈔票上的傑斐遜
在南北戰爭爆發之前的幾十年,包括美國國父那一代人,他們都非常清楚奴隸制是不道德的,但是當時迫於一些壓力,他們說:既然我們沒有能力在這個時代廢除奴隸制,那就把它交給歷史、交給時間。我們小平同志不也講過嘛,我們這一代人沒那麼聰明,像釣魚島這樣的問題,我們交給下一代人去解決。這是當時政治家處理這件事情的一種智慧。
據史料記載,華盛頓自己家裡都有奴隸,而傑斐遜*不僅有奴隸,他還跟女奴生了孩子。所以美國國父那一代人,一方面他們清楚地知道奴隸制在道德上站不住腳,另一方面廢除奴隸制的歷史條件並不成熟,於是就把這件事情交給了歷史。
小編補充:傑斐遜當時擁有100多個奴隸。尤其鮮為人知的是,他與家中比他年輕30來歲的黑人女奴薩麗·海明斯相處近40年,共同生育了7個兒女。薩麗的家人也因此而受到了與其他黑人奴隸顯然不同的對待。2009年4月20日獲得美國普利策歷史作品類大獎的《蒙蒂西諾的海明斯氏:一個美國家族》一書,將這一秘密披露於世人面前。
改變南方命運的軋棉機
交給歷史之後,你會發現歷史經常搞一些惡作劇。1792年,一個叫惠特尼的耶魯大學畢業生到南方佐治亞州走親戚,順便找工作和看望老朋友。在一個老朋友家,他就發現南方種植棉花的一個問題。
正在使用軋棉機的美國黑奴
棉花不能直接用於紡織,必須先把其中的棉籽全部摘出來。一個黑人奴隸一天工作10個小時,只能剝出一磅棉花,效率非常低。這直接抑制了南方的棉花產量。惠特尼就利用他的知識發明了一個機械,這個機械後來叫軋棉機。惠特尼當年的第一代軋棉機很簡單,但即使是這種簡單的軋棉機,卻讓兩年之後的1794年,整個南方的棉花產量增長了12倍。大家發現這個東西不得了,於是就不斷改進,最後改進出來的軋棉機一天可以軋出1000磅棉花,比手工效率提升了一千倍。所以南方的棉花種植就普遍地鋪開了,到1850年的時候,美國向英國出口的棉花達到100萬噸。
網友吐槽
@張弦年:
羅胖講南北戰爭居然沒講到《飄》,感覺很可惜。雖然著書年代離南北戰爭有一定時間,但是米切爾從小聽老一輩講那個時代的故事。所以她的小說很真實地反映了南方奴隸主那個時期的思想。而且「羅輯思維」是分享羅胖讀書心得的節目,漏掉了這麼一部名著,有違宗旨。
你說這跟奴隸制有什麼關係?太有關係了,要知道棉花種植跟別的勞動不太一樣,它的勞動強度沒有那麼高。如果是非常繁重的體力勞動,奴隸願意幹嗎?當然也不願意幹,不願意幹他要麼就反抗,要麼就怠工,所以奴隸主管理奴隸的成本就變得非常高。
但種植棉花這種勞動強度不是特別高的工作大面積鋪開之後,就導致了當時人們始料未及的一個結果。因為男女老少都可以幹,於是奴隸之間就可以組建家庭了。你想想看,即使他是奴隸,他心中有不滿,可是他有老婆有孩子,上有老下有小,他還會那麼激烈地反抗嗎?所以廢除奴隸制的呼聲就變得不再那麼強烈了。所以,南方奴隸人口不僅沒有像建國國父那一代人所期待的那樣逐漸消減,反而暴烈地增長。到南北戰爭前夕,美國的黑奴數量已經達到400萬人,其中300萬人都在南部的幾個主要的棉花種植州。
羅胖每日微信精選
△行動
我曾經在視頻節目裡講過,現在的職業機會往往出現在山腳而不是山頭上,然後我還舉了個例子,我說如果你覺得自己有文字能力,不見得一定要當什麼作協主席啊,你可以替人寫回憶錄啊。我自己就一直有個心願,給我父母寫一本回憶錄,而且還願意為這事兒出錢。後來啊,好多朋友就通過各種方式找到我,都表示對這事兒有興趣。可是,遺憾的是這個可是,所有這些人當中,沒有一個拿出證據說服我,他有能力為這個產品負責,沒有一個拿自己或者朋友的父母練手,拿出一份像樣的回憶錄樣本給我看。不管是誰,如果你拿得出這樣的樣本,而且包裝成像樣的產品,我都願意盡力推廣,而且第一個採購。因為,我知道,這樣的你,才是行動派。
為蓄奴尋找「道德庇護」
當南方的經濟主要靠棉花,棉花種植主要靠黑奴勞動,而在道德上大家又覺得這個東西不對,這時候就會出現人類一種正常的心理機制,就是我幹著一件不道德的事情,但是我暫時又沒法擺脫這件事情,那我就一定要為這件事情找道德上的理由。所以在這幾十年裡南方的奴隸主們就在想這種道德上的轍。
其實這也很好理解,比如汶川地震的時候,四川有個叫范美忠的老師在課堂上丟下學生跑了,社會上罵他是「范跑跑」,罵聲山呼海嘯。范老師他怎麼辦呢?他就一定要找一套理由為自己逃跑的想法辯護,究竟在跑的那一剎那他是不是就這麼想的?這就搞不清楚了。他的整套理由沒準兒都是跑掉之後,在外界的道德壓力下,他給自己找到的一個道德支點。這是人的本能。
南方的奴隸主也一樣有這個本能,你看看他找的那些理由。第一,所有偉大的帝國都建立在奴隸制的基礎上,像古羅馬、古希臘、拜占庭和英帝國等都是靠奴隸制發家的。所以,一個國家想要偉大,必須有奴隸制。第二,你們北方人不是經常拿一些宗教理由,如上帝、耶穌、人人平等來說事嗎?那我們就翻《聖經》。你看《聖經》裡有一段描述,使徒保羅對奴隸說,你們要順從你們的主人。你看!耶穌那一代人不也支持奴隸制嗎?
網友PK
@puppycheers
我是學農的,羅胖說棉花種植勞動強度不高,我很不贊同。相比於普通糧食作物,小麥、玉米、大豆等等,棉花種植的強度是非常大的,特別是需要較為精細的修剪、治理蟲害之類的工作。
後來的理由越找越神奇,比如南方奴隸主說,你們北方不是自由嗎?自由有什麼了不起,自由是讓那些自由的勞工們活在最淒慘的環境當中嗎?當時南方有一首叫《勞工與奴隸》的詩,這首詩我背不出來,大概意思是:自由有什麼好?自由的勞工每天生活在陰暗潮濕的地窖裡,吃不飽穿不暖,被資本家剝削。這套說法其實我們中國人是很熟悉的。北方是不是這種情況?肯定也是,自由勞動者嘛,一定會有在社會底層啼饑號寒的那一群人。可是這首詩筆頭一轉,說我們南方的奴隸多好,他們天天接受主人的諄諄教導,主人把自己所會的技能全盤無私地傳授給他們,他們有妻兒老小,從來不擔心失業,他們生病了有主人照管,這樣的幸福生活到哪裡去找?
這首詩你用今天的道德觀來看,看得目瞪口呆。但是仔細想一想,好像還有點兒道理。奴隸確實沒有失業問題吧?養老和醫療也有主人保證吧?如果你是一個在北方混不下去,到處找不到工作,有上頓沒下頓的勞工,可能你還會羨慕南方的那些奴隸。所以南方的奴隸主就說,這個制度挺好的啊。當時像南卡羅來納州的一些參議員們就說,過去幾十年我們一直被這個道德枷鎖捆綁著喘不過氣,但是現在我們當中有一批勇敢者,他們面對道德壓力進行了深度的思考,現在我們終於不用再為奴隸制感到羞愧了。這種聲音在南方真是越來越深入人心,甚至有人說到南北戰爭的時候,南方已經沒有人為奴隸制而感到羞愧了。
可是,這個話我覺得還是有問題,為什麼?當時南方有一些非常嚴厲的制度禁止北方的廢奴思想在南方傳播。如果你認為你說的是真理,你為什麼不敢讓別人的思想到你這兒傳播呢?你為什麼不敢辯論呢?你還是心虛嘛。不管你找到多少道德上的支撐,你的大腦皮層告訴你這事兒是對的,但是你的潛意識還是告訴你,這事兒可能還是不妥吧。
網友PK
@啦哩哩啦哩:
南北戰爭不只是道德層面的東西,主要還是兩種經濟體的衝突,工業為主的經濟體系和以農業為主的經濟體系之間的衝突。道德只是拿出來說事的一個幌子。北方戰勝南方,破壞了南方的經濟支柱——種植,最後使美國成為一個工業國家,並完成了由美國主導的第二次工業革命,最終為美國成為現今的世界霸主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如果當初南方勝利了,會是什麼樣的一個結果,也許美國會成為像澳大利亞一樣的一個農業國家。至少第二次工業革命不會在美國發生。
關於奴隸制到底對不對?一百多年之後我們已經建立了清晰的道德觀。我有一個央視的朋友叫王志安,他就打過一個特別有趣的比方,他說你不能從這個事的結果來判斷這件事的好與壞。比如說白毛女和黃世仁,那是天生一對啊。黃世仁有錢有才,白毛女有貌,郎有才女有貌,這個村裡天生一對,好不好?當然好。但為什麼到最後仍然是悲劇呢?很簡單,因為強制。奴隸主們天天說這個奴隸多幸福有什麼用,你得問問奴隸們願不願意啊。如果一聽說北方要解放奴隸,奴隸們都跑了,或者都要反抗了,你還能說這是一個健全的、在道德上立得住的制度嗎?
可是,僅僅看到這一點還是沒有辦法解釋南北戰爭的慘烈程度。僅僅是為這麼一點站不住腳的、虛弱蒼白的道德理由去打一場死了75萬人的戰爭嗎?南北戰爭的真相遠遠不止於此。
羅胖薦書:《美國內戰》
作者:【美】喬弗裡·瓦德
出版社:華夏出版社
出版時間:2009-1-1
推薦語:紐約時報盛讚其為視覺和心靈的珍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