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tⅢ 失控的慈禧太后

慈禧太后的報復

可是,歷史往往怕的就是這「可是」二字,為什麼從戊戌政變一直到庚子事變,短短的兩三年裡慈禧太后就跟變了一個人似的,突然變得非常的仇外和排外?原因在於這個時候她已經不是什麼政治家了,她是一個憤怒的傷心的要向世界施盡所有權力去報復的一個老婦人。

羅胖每日微信精選

△可愛

我曾經說過,年輕人到20多歲的時候只要做到可帶,也就是有人願意帶你上路就可以了。30多歲要做到可用,40歲要做到可捧,50歲要做到可敬,60歲呢,只要做到可愛就可以了。可是大家有沒有想過這個問題,隨著人的壽命越來越長;當我們這一代人活個八九十歲,甚至一百歲,都是一件正常的事情之後,整個人生順序都被顛倒了過來。從30多歲開始為社會做貢獻,50多歲退出工作舞台,實際上不是在為事業,為各種目標打拼的那個年月會變得越來越漫長。

外朝的那些臣子她是沒法追究的,因為滿朝都是維新派,你說誰不是?張之洞不是維新派?榮祿不是維新派?當時稍微明白的人都知道這個國家得變了,得趕上世界大勢。慈禧太后知道這些人是動不了的,但是你從她在內宮那發洩的怒氣就可以看得出來,那是多麼充滿戾氣的幾天。

9月28號,戊戌六君子喋血北京菜市口;10月4號,慈禧太后從宮裡扔出來十四個太監,這些人都是皇帝和珍妃身邊的人,他們的罪名是:串通宮內外,擾亂大內。其中四個當場亂棍打死,剩下十個一半永遠枷號,另一半枷號兩年。什麼叫枷號?就是戴上那個我們在電視劇裡經常看到的方形的25斤重的枷子,那真叫生不如死。

所以,可愛,變得可愛的任務就變得越來越重,這件事情必須從很年輕的時候就著手。

更可怕的是10月5號宮裡傳出懿旨,10月4號打死四個太監不能成殮,直接拋入萬人坑。這是茅海建先生在清宮檔案裡發現的懿旨。所以你看這個老太后她那種發洩簡直到了瘋狂的地步。你會發現此後的幾年間政治發展的脈絡都是按照這個脈絡在走。

力挺羅胖

@立秋:

羅胖在這一集其實不是在闡述一個事實,也很明顯他多次強調了「出現了疑問」,也強調了歷史的「故事性」。我覺得他是想通過講述他對這段「故事」的理解,來引發人們對歷史的真實性的探討,而不是向人們灌輸一個事實。世間沒有絕對的「對」或者「錯」,而是需要人們對一個事件進行全方面的分析才能得出對後世或者後人有推動影響的道理。當今社會太多的人的觀念已經被定性,這樣也許會導致一代人或者幾代人的思想無法前進。這說起來很抽像,但這現象反映卻很具體,就簡單比如對慈禧的評價。

老太后覺得我冤啊,光緒皇帝你不孝,你忘恩負義。我含辛茹苦把你養大,你卻串通外廷要殺我。雖然光緒皇帝說:我沒有,這事我都不知道,這是康有為自己想的事。老太太說:我怎麼知道你不知道?因為外人的這一點離間的作用,這老太后以後是徹底不相信光緒皇帝了。

當然這裡面還有一個小插曲,很多人都說慈禧太后發動戊戌政變之後,立即就把光緒皇帝軟禁在瀛台。這實際上是不確切的。慈禧第一次還宮的時候,她在宮裡的辦公場所是西苑的儀鑾殿。老太后回來後皇帝得天天早晨要去請安、陪吃早飯、陪著看戲,所以他得就近居住。所以只要老太后回到西苑儀鑾殿,皇帝就會搬到瀛台的含元殿去居住。所以這個時候,光緒皇帝其實是沒有被軟禁的。

但是隨著慈禧太后在後宮清理太監時,越看這光緒皇帝就越覺得窩心,越覺得憋不住火,然後漸漸地對他的各種管束就開始了。包括後來把瀛台給封起來,皇帝要什麼東西都得老太太我自己批准等。這些情況都見於當時的清宮檔案。這個老婦人當時已經就覺得不知道怎麼報仇,不知道怎麼出這口惡氣才好。

當然這個時候慈禧太后倒不是把氣撒在變法上,她主要恨的就是康有為和光緒皇帝。她恨康有為恨到什麼程度,滿世界派殺手追殺就不用說了。有一個這樣故事,民國時期有一任總理叫梁士詒,他在清朝的時候中過進士。慈禧太后一看這個人姓梁,又是廣東人,就讓查查這個人是不是和梁啟超有什麼關係啊?旁邊就有人說這個人肯定不是好人,你看他跟梁啟超一個姓,康有為號祖詒,這個人的名字「梁頭康尾」,他肯定不是好人。老太后說對,這人不是好人,不能讓他當官。你看她這種恨已經到喪失了起碼的理智的程度了。

網友反對

@娛樂圈ㄨ天行:

說慈禧在戊戌變法後完全地失去理性變成了一個老潑婦,十分牽強附會,因為一個五十多的老政治家一時失去理性或者是情緒激動有可能,但是不能說在之後的幾十年裡,她一直是在報復光緒皇帝吧,這很不合邏輯,還有她跟光緒的感情不是很好嗎,那怎麼出了事情之後連一個給皇帝解釋的機會都沒有,就算一時生氣,但是在之後的幾十年裡他們母子就一直沒有談過心嗎,十幾年的感情是說放棄就放棄嗎?所以說,康有為事件只是慈禧為奪取權力所找的一個借口。

慈禧太后為何向世界宣戰

再看後來的歷史脈絡的演變,真的是一聲長歎啊!她越覺得光緒皇帝不孝,她就想弄他。可是老太太又知道自己沒有那麼方便地弄他。她就使用了各種各樣手段。比如皇帝你不是身體不好嗎?老太太就明發上諭說皇帝身體不好,廣招天下的名醫來給皇帝看病。要知道在專制時代,皇帝身體不好是國家的天字號機密。因為皇帝身體不好會招致中外的各種政治的動盪和大家的猜疑,這是一個很嚴重的政治事件。所以當時很多外面的輿論就認為慈禧真的是要廢光緒了。

這個時候外國的使臣們就不幹了,說好好的你怎麼要把一個維新變法的皇帝廢掉呢?所以很多外國使臣說你不是說皇帝有病嗎?我們派西醫去看一下。所以後來法國大使館還真派了一個西醫去看,發現光緒皇帝真的是有病,而且是很嚴重的腎炎。

但是僅此為止嗎?老太后把端王爺的兒子接進宮去,說是要給皇帝立個大阿哥。但並不叫太子,只說是給光緒皇帝立一個後人。這個意思就是你看那個備胎已經在那兒擱好了,我隨時可以把你光緒廢掉。後來在冊封這個大阿哥的時候,各國的使團很不給面子,不去參加這個典禮,老太后又覺得憋了一口氣。

吐槽羅胖

@酷小販:

看了幾期「羅輯思維」,覺得還行,但是這一期純屬扯蛋,前面花了大量的篇幅來描述康有為等人如何小人,政治覺悟如何低,光緒和慈禧之間的關係如何親密,是維新人士挑撥離間,但是事實是光緒之後被慈禧軟禁了十幾年,如果沒有鬥爭,會因一個外人的一句挑撥十幾年母子關係化作仇敵?而且羅胖在討論這段母子關係上絲毫沒有考慮到權力這個因素,純屬主觀臆斷,宮廷內的權力鬥爭豈是靠血緣可以緩和的?後面的篇幅羅胖感覺把慈禧說得太無辜會有輿論壓力,又極力推翻之前的論斷,把中華民族沉重的近代史所遭受的屈辱,武斷粗暴地歸結於老太太撒潑?這太孩子氣了。總之這篇主題不明,前後矛盾,感覺是為了標新而標新,為了噱頭而噱頭。

再後來又有一個誤傳說:外國的那些列強要給中國下最後通牒,老太后必須把權力給讓出來交給光緒皇帝。老太后這就徹底崩潰了,都是這幫洋鬼子,老娘受了你們一輩子氣,現在你們還要幫這個孽子來奪我的權,那還了得?於是就出現了中國歷史上最荒唐的一幕,可能也是世界歷史上最荒唐的一幕,慈禧向當時有邦交的所有十幾個國家宣戰。那個宣戰詔書是當時的一個軍機處的小章京寫的,今天讀起來還覺得真好笑,其中有一句話叫「與其苟且圖存,貽羞萬口;孰若大張撻伐,一決雌雄」,這跟今天我們很多憤青的口氣都是一樣的。

實際上老太后這個時候已經不是一個政治家,她就是一個被激怒的母親,誰讓我不痛快一會兒,老娘就讓他不痛快一輩子,老娘跟你拼了。你們外國人既然要保護這個逆子,那對不起,老娘就最後跟你們決一雌雄。最後導致義和團運動、庚子事變。四萬萬同胞每人賠八國聯軍一兩銀子,給國家拉下了四萬萬的虧空。整個歷史車輪就像一個擺起來的多米諾骨牌,就這樣一張一張地倒下去,把中國拖入了一道沉沉的黑暗。

一百多年後,我們再去判斷這樁公案到底賴誰呢?我們不能做一個騎牆的姿態,各大五十大板。好,康有為就算糊塗,他把宮廷內部完全可以調和的一些小矛盾變成了外朝的激烈的政治鬥爭,用自己一種鄉村紳士的想像把它擴大化。但是又如何?真正對這個民族和國家造成根本性傷害的是慈禧。慈禧的方向跟康有為正好相反,她是把外朝嚴肅的事關國家民族命運的政治事件變成了一個農村老婦人一般的撒潑打滾。為了出自己胸中的一口惡氣,把自己扮演成一個傷心憤怒的母親無休無止地鬧家務。

我看有一個歷史學家說為什麼民國建立之後所有的試驗都失敗了,不管是孫中山的試驗,還是袁世凱的試驗,還是北洋政府的試驗。實際上他們剛開始也許都有很好的初衷,為什麼都失敗了?原因只有一個,那就是沒有時間了。當時的歷史大潮推著中國往前走,大家沒有時間等你去慢慢地見效。那時間哪兒去了呢?就是被清朝政府後期一次又一次的耽擱耗盡了,所以給後來整個20世紀的中國帶來了無窮無盡的災難。

網友點贊

@屈獨清:

事實是這樣的,當年眾列強對中國還是虎視眈眈的,但是那個慈禧一下子向列強全部宣戰,比希特勒還厲害,希特勒也不敢全部宣戰呀,不也是一個個打的嗎,這傢伙老太太發了瘋似的全部宣戰,這給外國侵華墊了一塊非常好的鋪路石。完全不把國家大事放在第一位,根本就是拿著國家的命運去洩恨。

這一集不管我們做了多少翻案文章,我們多少程度上能夠同情和理解慈禧當時的心態和她的委屈,我們今天仍然要說整個清代的悲劇命運,20世紀初中國的悲劇命運,可以說慈禧你第一個脫不了干係。

(本章社群編輯:姜啟偉)

《羅輯思維2:有種、有趣、有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