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主流觀點偏見的知覺

人們認為和他們看法一致的觀點就是客觀的,不一致的就是存有偏見的,這是一件相當自然卻又缺乏批判性的事情。因此,如果新聞評論將主流觀點稍微轉向自由方向,那麼只有有自由思維傾向的受眾才會認為這些信息是客觀的。如果將主流觀點向保守方向偏轉,那麼只有在保守派受眾的眼中,這些信息才是客觀的。因此媒體發表自由還是保守的言論取決於他們受眾的觀點。

宣教和新聞報道的撰寫

《韋伯斯特新世界詞典》將宣教定義為「特定觀點、學說或慣例等被系統地、廣泛地傳播和推動,以深化自己的理由依據,弱化相反的觀點。」根據這一定義,以特定受眾為目標的新聞報道和宣教之間就沒有明顯的差異了,兩者間存在驚人的相似邏輯,都是系統地貶抑或弱化相反觀點的價值。甚至歷史的編纂撰寫都會有宣教的成分,當人們有意忽略一些不支持預設觀點和意識形態的信息來「神化」或「妖魔化」特定人群時,宣教就出現了。

因為宣教這個詞帶有負面含義(意味著欺騙或者歪曲),很少有新聞記者會承認他們的報道裡有宣教成分。但是,如果一個人僅從單一文化或國家來源來接受信息,他們的思維就會受到這種歪曲和欺騙的影響。因此,大多數人都深嵌於單一世界觀的窠臼中(因為他們接受的僅是從單一角度出發的新聞報道,並沒有認真考慮其他任何可供選擇的替代角度)。

當然,這並不意味著已有的世界觀是單一不變的。並不是所有人對所有的議題都有一致的觀點。並不是所有的德國人都同意其他任意一個德國人的觀念,德國人、日本人或是墨西哥人對世界的看法也有明顯的差異。此外,從本質上來講,雖然每一個觀點都會帶來一些洞見,但這並不意味著每個觀點都能帶來相同的洞見。

通常情況下,人們識別他國或其他文化下新聞報道中的信息傾向要容易得多,尤其是這些國家和文化與他們存在很大差異時。例如,儘管對本國新聞報道不敏感,以色列人卻能夠輕易地察覺阿拉伯國家新聞報道中的宣教,反之亦然。

當美國總統小布什發表演說稱伊朗、伊拉克和朝鮮是「邪惡軸心」的時候,他的演講受到了絕大多數美國人的歡迎。接下來布什總統承諾要「根除邪惡軸心」,愛國主義浪潮席捲美國。美國新聞媒體通過報道引發了公眾的義憤,在絕大多數美國人眼中,美國政府象徵著高尚的理想(自由、公平、民主、自由市場和人權),布什總統用武力捍衛美國、擊潰敵人的形象鼓舞著美國人的愛國主義情緒。

然而,布什的演講在海外卻是另一種待遇。伊朗、伊拉克和朝鮮的新聞媒體將布什批評為一個狂妄自大的人。而美國的盟友則稱布什根本不瞭解事實的複雜性。下面是一些法國和德國媒體面向自身受眾對布什演講的報道(New York Times,January 31,2002,p.A12):

■「在法國,《法國世界報》頭版刊登了一副布什身穿迷彩服的漫畫,標題寫著『布什指出他最新的敵人』。」

■「法國24小時新聞站,LCI上的電視新聞主筆稱布什的演講聽起來就像『一州之長篤信自己有權控制調整地球,發現地球不需調整時,勃然大怒,聲稱要施以懲罰』。」

■「在德國,日報《南德意志報》上的評論稱,他們為今晚奔赴美國的德國總理施羅德表示同情。『可憐的施羅德,對於這位性情乖戾的歐洲第一人來說,站在剛剛加冕的美國愷撒面前不是件容易的事』。」

以下同樣是出自《紐約時報》中的伊朗和朝鮮國內的新聞報道:

■「布什企圖在中東問題上轉移公眾輿論,並且為其支持以色列殘酷鎮壓巴勒斯坦積蓄民意。」(伊朗國家電台報道)

■「朝鮮官方媒體嘲笑布什將朝鮮納為世界最危險國家之列,該媒體稱布什『高呼危險』主要是為了替美國在韓國駐軍進行辯解。」

在每一個例子中,媒體很容易說服人們相信外國媒體報道存有偏見,但是要讓同樣一批人相信他們國內新聞報道同樣存有偏見要難得多。在每一個文化下的公眾眼裡,本國家的新聞報道都是不言而喻的真相。因為這些新聞通常上是呈獻給有同樣世界觀的受眾。

當深陷一種依存於文化的世界觀時,人們在自利的假定下進行思考。認為他人(國家或文化的敵對、反對者)都是宣教和操縱,而自身則是公平誠實的;認為他人是在運用宣教和操縱手段,而自身則是自由表達觀點。這種心理狀態不是什麼陰謀和詭計的產物,當媒體為了謀利而向本國受眾呈現歪曲的信息時,這是再自然不過而且可以做出預測的結果。

《批判性思維工具(原書第3版)》